各鄉(鎮),縣開發區,縣直各單位、各直屬部門,駐青各單位:
今年是“ 八五”普法規劃全面實施的中期評估之年,國家、省、市、縣將對各地開展評估驗收。為做好“八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工作,根據《池州市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池州市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指導標準>的通知》(池法宣辦〔2023〕9號)要求,縣法宣辦編制了《青陽縣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指導標準》,請各鄉鎮、各單位對照指導標準,做好評估相關工作。
一、自查整改。對照評估指導標準,開展自查自評,著力查找薄弱環節,全面補缺補差。自查工作要在7月21日前完成,并于7月25日前將自查報告報縣法宣辦。自查報告要全面客觀總結“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的做法、經驗和成效。
二、報送材料。各鄉鎮、各單位按照評估指導標準要求收集整理臺賬資料,于7月30日前自行完成,以備市、縣評估驗收。
聯系人:胡婷 唐穎,聯系電話:2570505,電子郵箱: qyxfxb@163.com)。
青陽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7月8日
青陽縣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指導標準
|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及分值 |
責任單位 |
評估 方式 |
|
一、明確普法重點內容
|
1. 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8分) |
(1)通過多種形式,運用各類媒體和平臺,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3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法宣辦、縣司法局、縣委網信辦、縣直機關工委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提供通知、總結、信息、 圖片等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考
|
|
(2)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和縣委黨校教學重要內容,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習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3分)
|
各鄉(鎮)、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直機關工委、縣委依法治縣辦、縣委黨校等提供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記錄、會議紀要、活動信息等,縣委黨校提供年度課程表、培訓教案、參訓人員相關數據,相關通知、總結、信息、圖片等材料。 |
|||
|
(3)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學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2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縣屬學校提供思政課教學計劃、圖片等材料。
|
|||
|
2.深入開展憲法法律宣傳 (7分)
|
(1)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2分)
|
各鄉(鎮)、縣人大常委會、縣委宣傳部和憲法“七進”活動牽頭單位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民政局、縣教體局、縣直機關工委、縣財政局(縣國資委)、縣工商聯、縣總工會、縣經信局、縣人社局、縣司法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委網信辦按職責分工提供部署通知、活動總結、信息、圖片等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組織好“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常態化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推動憲法法律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2分) |
||||
|
(3)組織開展“江淮普法行”等主題普法活動,廣泛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組織開展民法典主題宣傳。(3分)
|
各鄉(鎮),各普法成員單位提供通知文件、圖文信息資料等。
|
|||
|
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
1.提升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意識(8分) |
(1)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健全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的制度安排。把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列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年度學習計劃 ,組織開展集中學法。(3分) |
各鄉(鎮),各普法成員單位提供黨委(黨組)的學法用法制度、會議紀要、學習記錄、學習計劃,黨委(黨組)書記法治課件(講稿)、活動信息等材料,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每年安排專題學法不少于2次,黨委(黨組)書記每年講法治課至少1次。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考
|
|
(2)定期學習憲法,學習民法典和國家機構組織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將學習黨內法規列入黨組織“三會一課”內容。(2分) |
各鄉(鎮)、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縣司法局及相關普法成員單位提供基層黨組織學習憲法、民法典及黨內重要法規的通知、記錄、圖文等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考
|
||
|
(3)落實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制度。(1分) |
各鄉(鎮)、縣紀委監委機關、縣委組織部、縣人大常委會人選工委、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等有關普法成單位按職責分工提供通知、總結、信息、圖片等相關材料。 |
|||
|
(4)健全完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法律考試制度。(1分) |
各鄉(鎮)、縣委組織部、縣紀委監委等提供相關制度和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試卷。 |
|||
|
(5)組織國家工作人員開展旁聽庭審活動。(1分) |
各鄉(鎮)、縣司法局、縣法宣辦、縣人民法院、縣直機關工委等提供相關制度文件、通知、信息圖片等資料 |
|||
|
2.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11分) |
(1)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構建學校法治教育體系。充實完善法治教育教材相關內容。(1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提供相關文件通知和法治教育計劃、教材、師資、課時“四落實”情況說明等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持續開展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青少年網上學法用法等活動。(2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等單位提供相關部署文件、活動通知、信息圖片等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3)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2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縣民政局、縣婦聯、團縣委、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等法宣成員按照職責分工提供相關通知文件、活動通知、信息圖片等材料 |
|||
|
(4)每所中小學要至少有1名勝任法治教育任務的教師,并配備1名(兼職)法治副校長。(2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提供中小學“ 法治副校長”名單,履職情況說明等相關材料、數據。 |
|||
|
(5)每5年對所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進行至少1次法治相關內容培訓(已完成情況)。(1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提供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名冊,培訓相關材料、數據。 |
|||
|
(6)學生每學年至少參加2次法治宣傳教育活動。(2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提供相關活動通知、信息圖片、數據材料等。 |
|||
|
(7)基本實現建成1個以上多功能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基地或法治資源教室。(1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提供相關活動通知、信息圖片、數據材料等。 |
|||
|
3.分層分類開展法治教育(5分) |
(1)加強基層組織負責人學法用法工作,開展村(社區)“兩委”干部法治培訓。(2分) |
各鄉(鎮)、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縣委政法委、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司法局、縣人社局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提供干部法治培訓學習記錄、通知、總 結、信息、圖片等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加強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培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1分) |
各鄉(鎮)、縣人社局、縣公安局、縣自規局、縣市場監管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住建局、縣城管執法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稅務局、縣應急局、縣文旅局等重點行政執法部門提供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更新學習培訓通知、課程安排、學習記錄、考試試卷等相關材料 |
|||
|
(3)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促進依法誠信經營管理。(1分) |
各鄉(鎮)、縣民政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工商聯、縣總工會等單位提供農民工學法活動周、三八婦女維權周以及新產業、 新業態從業人員普法宣傳活動的圖文資料通知、總結、信息、圖片等相關材料。
|
|||
|
(4)加強對媒體從業人員法治教育,將法治素養作為從業資格考評的重要內容。(1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融媒體中心等單位提供法治培訓學習記錄、考試試卷、通知、活動信息、圖片等相關材料。 |
|||
|
4.推動實踐養成(2分) |
從遵守交通規則、履行消防責任、培養安全意識和垃圾分類習慣、紙質餐飲浪費等日常生活行為抓起,培養公民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養 |
各鄉(鎮)、縣文明辦、縣直有關單位,有關人民團體根據職責分工提供相關通知、信息、圖片等資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5.完善制度保障(1分) |
建立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及信用修復制度。大力宣傳崇法向善、堅守法治的模范人物,選樹群眾身邊先進典型。(1分) |
各鄉(鎮),縣發改委、縣市場監管局、縣工商聯、縣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委員會以及縣直有關單位和有關人民團體提供相關文件、通知等材料。 |
||
|
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
1.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大力推進(8分) |
(1)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在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空間利用時體現法治元素,推動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2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縣自規局等提供相關數據、圖片等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2)鄉(鎮)、村(社區)法治文化陣地實現全覆蓋。(2分)
|
各鄉(鎮)提供相關材料、數據、圖片等。 |
|||
|
(3)著力提升鄉鎮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質量,提高使用率。(2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等提供相關材料、數據、圖片等。 |
|||
|
(4)法治文化公園、廣場等法治文化陣地免費開放;在每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陣地提供法治文化產品。(2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以及法治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管理單位等提供相關材料、數據、圖片等。 |
|||
|
2.法治文化產品有效供給(3分) |
(1)創建一批法治文化傳播品牌欄目、節目和工作室。(1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新聞傳媒中心、縣法宣辦、縣司法局以及有關法宣成員單位提供截圖照片等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積極組織參加全國和全省、全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播活動。(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提供相關通知文件等材料。 |
|||
|
(3)建設網上法治文化產品資料庫,因地制宜打造種類齊全、富有特色的精品法治文化產品。(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提供相關文件等材料。 |
|||
|
3.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開展(5分) |
(1)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日等節點應當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2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以及有關法宣成員單位提供部署文件、活動信息等材料。 |
||
|
(2)組織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藝團體定期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團縣委、縣衛健委、縣科技經信局等單位提供部署文件、活動信息、總結等材料 |
|||
|
(3)每個村(社區)基層法治文化活動每年開展1次以上。(2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司法局、縣文旅局提供相關材料、數據、圖片等。 |
|||
|
四.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 |
1.加強基層依法治理 (9分) |
(1)深化法治鄉村(社區)建設。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每個行政村有3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我省要求2025年有6名)(2分);完善和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2分);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2023年一半以上的行政村、2025年所有的行政村至少有1戶示范戶(0.5分);落實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有關建設任務要求,加強動態管理,提高創建質量(1分)。 |
各鄉(鎮)、縣司法局、縣法宣辦、縣民政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提供相關材料、數據、圖片等。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2)深化依法治校。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體系,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0.5分);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等方面法治教育(0.5分);深化學校及周邊環境依法治理(0.5分)。 |
各鄉(鎮)、縣教體局、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數據等。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3)加強依法治企。建立健全職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完善并落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培訓制度(1分);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提高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0.5分);推動企業合規建設,防范法律風險,提升企業管理法治化水平(0.5分)。 |
各鄉(鎮)、縣財政局(縣國資委)、縣工商聯、縣總工會、縣經信局、縣司法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數據等。
|
|
||
|
2.深化行業依法治理(4分) |
(1)引導和支持各行業依法制定規約、章程,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實現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依法維護成員合法權益(1分)。
|
各鄉(鎮)、縣民政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數據等。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推進業務標準程序完善、合法合規審查到位、防范化解風險及時、法律監督有效的法治化行業治理(1分)。
|
||||
|
(3)深化“法律進網絡”,加強對網絡企業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推動網絡企業自覺履行責任,做到依法依規經營(0.5分)。完善網絡管理制度規范,培育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體現公序良俗的網絡倫理、網絡規則(0.5分)。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網民法治意識,引導廣大網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1分)。 |
各鄉(鎮)、縣委網信辦、縣公安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等。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3.開展專項依法治理(3分) |
(1)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專項依法治理,開展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在應急狀態下依法行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1分)。 |
各鄉(鎮)、縣應急局、縣衛健委、縣公安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等。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加強鄉(鎮)、村(社區)等區域治理中法治狀況的研究評估工作。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2分)。 |
各鄉(鎮)、縣委政法委以及有關縣法宣成員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等。
|
|||
|
五、提高普法針對性時效性
|
1.落實國家機關普法責任(4分) |
(1)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計劃和普法責任清單,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實現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制清單全覆蓋(2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以及法宣成員單位提供相關材料等。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2)推行“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單位年度履職報告評議制度,逐步形成清單管理、跟蹤提示、督促指導、評估反饋的管理模式(1分)。 |
各鄉(鎮)、縣委依法治縣辦、縣法宣辦、縣司法局等單位提供相關通知、總結、信息、圖片等相關材料。
|
|||
|
(3)推行“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促進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加強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人員學法用法,加大對管理服務對象普法力度(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等
|
|||
|
2.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開展實時普法、以案釋法(5分)
|
(2)在執法司法中加強普法。貫徹落實執法、司法辦案中開展普法的工作指引,把向行政相對人、案件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法融入執法、司法辦案程序中,針對教育就業、醫療衛生、征地拆遷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與法治宣傳教育結合起來(1分)。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利用受理、審理、決定等各環節實時普法,引導教育申請人依法維權、表達訴求(1分)。 |
各鄉(鎮)、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司法局、縣委政法委和縣各執法單位提供實施普法部署文件、信息圖片等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抽查
|
|
|
(2)在法律服務中加強普法。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調處矛盾糾紛、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時,加強釋法析理,為群眾提供專業、精準、高效的法治宣傳(1分)。
|
各鄉(鎮)、縣司法局提供相關材料等材料。
|
|||
|
(3)以案釋法制度全面推進。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培育以案普法品牌,建立以案釋法資源庫(1分)。充分運用公開開庭、巡回審判,庭審直播等形式釋法說理(1分)。
|
各鄉(鎮)、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司法局、縣信訪局以及縣各執法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
|
2. 加大公益普法力度 (4分) |
(1)媒體、新聞網站、融媒體中心等設立法治宣傳欄(節)目、開辦法治宣傳頻道(1分)。綜合性報刊要適時刊登法治宣傳教育內容 ,縣級融媒體中心適時發布普法內容。要確保公益普法宣傳版面比重(0.5分)。廣播電臺、電視臺要加大公益普法節目制作播出力度(0.5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融媒體中心、縣法宣辦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核查
|
|
|
(2)普遍建立媒體公益普法工作機制。建立法治宣傳公益廣告刊播的監測、抽查、公布機制(1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融媒體中心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
|
(3)公共場所及公交、出租車等管理單位,運用公共視聽載體適時刊播普法內容(1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交通運輸局、縣文旅局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
||
|
4.培育壯大普法志愿者隊伍(2分) |
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普法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普法的途徑(1分)。加強普法講師團建設,充分發揮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學教師的作用。加強普法志愿隊伍建設,組織、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開展普法志愿服務。每個鄉(鎮)建立一支社會化普法志愿者隊伍并有效運轉(1分)。 |
各鄉(鎮)、縣民政局、縣法宣辦、縣總工會、縣婦聯、團縣委、縣工商聯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核查
|
|
|
5.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精準普法(1分) |
新媒體普法矩陣建設等情況,建設融“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提高普法產品供給的精準性、有效性(1分)。 |
各鄉(鎮)、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融媒體中心、縣法宣辦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核查 |
|
|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保障
|
1.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2分) |
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中辦發〔2016〕71號),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參加普法依法治理重大活動,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等情況(2分)。
|
各鄉(鎮)、縣直各單位提供領導批示、會議通知等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網絡檢索 實地核查 |
|
2.普法規劃和人大常委會決議制定情況(1分) |
黨委、政府印發、轉發“八五”普法規劃,人大常委會通過“八五”普法決議等情況(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提供規劃文本等相關材料。
|
||
|
3.健全工作機制(2分) |
各級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1分)。 |
各鄉(鎮)、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縣法宣辦提供規相關材料。
|
資料查證 實地核查 |
|
|
(2)各級普法辦事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推動、督促指導各項任務落到實處(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直各單位提供規相關材料。
|
|||
|
4.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考核情況(1分) |
把普法工作納入本地區本系統法治建設總體部署,納入綜合績效考核、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考核評價內容,定期聽取匯報,研究解決普法工作中的難題(1分)。
|
各鄉(鎮)、縣委組織部、縣委辦公室、縣委考核辦、縣委政法委、縣委依法治縣辦、縣政府辦公室、縣法宣辦、縣文明辦等單位提供相關材料
|
||
|
5.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情況(3分) |
(1)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門人員配備,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及作用發揮等情況(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提供普法人員名單、成立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文件及開展相關活動圖片、相關數據等資料。
|
||
|
(2)強化對各級普法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5年內普法辦人員輪訓1次(已完成情況)(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提供培訓通知、信息等材料。 |
|||
|
(3)加大對基層司法所開展普法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將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充實到普法工作一線(1分)。 |
各鄉(鎮)、縣法宣辦、縣司法局提供相關材料。 |
|||
|
6. 普法工作經費保障情(1分) |
縣本級“八五”普法以來各年度普法經費預算和執行情況。把普法工作經費列入本級預算,按規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普法經費的支持力度(1分)。
|
各鄉(鎮)、縣財政局提供相關材料。 |
備注:指標排序依據國家和省“八五”規劃邏輯順序,內容對標各地各部門落實“八五”普法重點任務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關于全民普法工作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不包含體現普法工作成效的正面、負面評價指標。
網站無障礙
長輩版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