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zv7li"></samp>

<strong id="zv7li"></strong>
<blockquote id="zv7li"><p id="zv7li"></p></blockquote>

      <meter id="zv7li"></meter>
      1. 国99久9在线 | 免费,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四虎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五月婷,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亚洲国模精品一区二区,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專題 > 政策法規文件
        索引號: 113418230032911816/202206-00067 組配分類: 政策法規文件
        發布機構: 青陽縣民政局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
        名稱: 關于印發《青陽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的通知 文號: 青民〔2022〕58號
        成文日期: 發布日期: 2022-06-21
        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

        關于印發《青陽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的通知

        來源:青陽縣民政局 發布時間:2022-06-21 09:48
        【字體大小:

        各鄉鎮民政所、財政分局:

        為進一步規范全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根據《池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程》(池民社救〔2022〕66 號),結合我縣實際,縣民政局、縣財政局制定了《青陽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現印發給你們,請做好貫徹落實工作。

        青陽縣民政局          青陽縣財政局

        2022年6月21日

        抄送:市民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青陽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

        為進一步規范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工作,根據《池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程》(池民社救〔2022〕66號)、《中共青陽縣委辦公室 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青辦發〔2021〕21號)和其他有關政策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操作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低保工作堅持保基本、可持續、重公正、求實效的方針,著力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規范管理,努力構建標準科學、對象準確、待遇公正、進出有序的工作格局,不斷提高低保制度的科學性和執行力,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

        第二條 縣民政部門負責低保的審核確認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低保的受理、初審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低保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人民政府的,應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參與的低保聯審聯批制度,縣民政部門加強監督指導。

        第三條 開展低保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應保盡保。把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實政府責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強部門協作,強化監督問責,確保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范圍。

        (二)公平公正。健全低保法規制度,完善程序規定,暢通城鄉居民的參與渠道,加大政策信息公開力度,做到確認過程公開透明,確認結果公平公正。

        (三)動態管理。采取低保對象定期報告和管理確認機關分類復核相結合等方法,加強對低保對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切實做到保障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

        (四)統籌兼顧。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到低保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低保制度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第二章保障對象和保障標準

        第四條 戶籍狀況、家庭收入、家庭財產和家庭支出是確認低保對象的4個基本條件。

        持有我縣常住戶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我縣低保標準,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條件的,通過審核確認程序,可以獲得低保。

        第五條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包括:

        (一)配偶;

        (二)未成年子女;

        (三)已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的成年子女;

        (四)其他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的人員。

        下列人員不計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

        (一)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脫離家庭獨立生活的宗教教職人員(以為宗教管理機構發放的證件為準);

        (二)在監獄內服刑、在戒毒所強制隔離戒毒或者宣告失蹤人員;

        第六條擁有承包土地或者參加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的家庭,原則上申請農村低保。實施異地搬遷至城鎮地區的,不擁有承包土地或者不參加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的家庭,可申請城市低保。

        第七條 低保標準由市政府根據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每年調整一次,或者適時調整。每年6月底前確定本年度低保標準,從當年7月開始實施。低保標準調整后,各鄉鎮要及時、重新核實低保家庭經濟狀況,同步調整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

        第三章申請受理

        第八條 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居民申請,鄉鎮人民政府受理、初審,縣民政部門審核確認的程序實施。

        第九條 申請低保以家庭為單位,由申請家庭確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作為申請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皖事通APP、池州民政微信公眾號等網上受理平臺)提出申請。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他人代為提出申請。委托申請的,應當辦理相應委托手續。

        鄉鎮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在工作中發現困難家庭可能符合條件但未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的,應當主動告知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相關政策。

        第十條 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戶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分別按以下方式辦理:

        (一)人戶分離家庭具備戶籍登記條件的,可將戶籍遷至實際居住地后提出申請。

        (二)戶籍所在地與實際居住地在本縣范圍內不同鄉鎮且在實際居住地經常居住(有自有房屋或租賃房屋的,租賃合同簽訂時間需在申請之日前6個月且合同期限在12個月以上;無租賃合同的,需提交連續6個月以上的房屋租賃費用交付證明,下同。)的人戶分離家庭,向實際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戶籍所在地在省內不同縣(區)的,可由其中一個戶籍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一致的家庭成員向其戶籍所在地提出申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戶籍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均不一致的,可由任一家庭成員向其戶籍所在地提出申請。

        低保審核確認、資金發放等工作由申請受理地縣級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其他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第十一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可以單獨提出申請: 

        (一)低保邊緣家庭中重病患者或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

        (二)脫離家庭、在宗教場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難的宗教教職人員(以為宗教管理機構發放的證件為準,下同)。

        低保邊緣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縣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5倍,且財產狀況符合相關低保政策規定的家庭。

        重度殘疾人是指持有一、二級殘疾證和三級智力殘疾證、三級精神殘疾證的人員。

        重病指艾滋病、癌癥(惡性腫瘤)、白血病、器官移植、尿毒癥等醫保部門制定的重特大疾病目錄內病種(下同)。

        第十二條申請低保,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應如實填報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承諾所提供的信息真實、完整,并提供以下材料:戶口簿、身份證原件,收支及財產情況聲明,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贍(撫、扶)養人戶口和身份信息,其他需要提供的有關材料。

        申請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及其法定贍(撫、扶)養人應當履行授權核查家庭經濟狀況的相關手續。

        鄉鎮人民政府對材料齊全、符合要求的申請應當予以受理;對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可以通過國家或地方政務服務平臺查詢獲取的相關材料,不再要求重復提交。

        第十三條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居)民委員會成員近親屬申請低保的,需填寫《安徽省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居)民委員會干部近親屬獲得低保備案登記表》,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進行單獨登記、單獨歸類存檔備查。

        第四章家庭經濟狀況調查

        第十四條 家庭經濟狀況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的全部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

        各鄉鎮在核定家庭收入、財產時,適當考慮家庭成員因殘疾、患重病、就學等增加的剛性支出因素,綜合評估家庭貧困程度。

        第十五條 家庭收入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在規定期限內獲得的全部現金及實物收入,即扣除家庭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必要的就業成本、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障支出后,家庭現金收入和實物收入之和。主要包括:

        (一)工資性收入。工資性收入指就業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和各種福利并扣除必要的就業成本,包括受于單位或個人、從事各種自由職業、兼職和零星勞動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和福利。

        (二)經營凈收入。經營凈收入指從事生產經營及有償服務活動所獲得全部經營收入扣除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之后得到的收入。包括從事種植、養殖、采集及加工等農林牧漁業的生產收入,從事工業、建筑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文教衛生業和社會服務業等經營及有償服務活動的收入等。

        (三)財產凈收入。財產凈收入指出讓動產和不動產,或將動產和不動產交由其他機構、單位或個人使用并扣除相關費用之后得到的收入,包括儲蓄存款利息、有價證券紅利、儲蓄性保險投資以及其他股息和紅利等收入,集體財產收入分紅和其他動產收入,以及轉租承包土地經營權、出租或者出讓房產以及其他不動產收入等。

        (四)轉移凈收入。轉移凈收入指轉移性收入扣減轉移性支出之后的收入。其中,轉移性收入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對居民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居民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贍(撫、扶)養費、離退休金、失業保險金、遺屬補助金、賠償收入、接受捐贈(贈送)收入等;轉移性支出指居民對國家、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的經常性轉移支出,包括繳納的稅款、各項社會保障支出、贍養支出以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等。

        (五)其他應當計入家庭收入的項目。

        (六)下列收入不計入家庭收入:

        1、國家規定的優待撫恤金、計劃生育獎勵與扶助金、獎學金、見義勇為等獎勵性補助;

        2、因工(公)負傷人員的工(公)傷醫療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殘疾輔助器具費;

        3、政府發放的各類社會救助款物,政府給予的良種補貼以及其他強農惠農資金;

        4、“十四五”期間,中央確定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 養老金;

        5、老年人享受的高齡津貼;

        6、喪葬費;

        7、縣政府規定的其他收入。

        第十六條家庭收入核算辦法:

        (一)家庭收入不穩定的,家庭月收入按其提出低保申請前12個月收入的平均值計算;

        (二)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按用人單位證明或者本人工資卡的銀行流水計算;

        (三)離退休金、失業保險金和遺屬生活補助費按照實際發放標準計算;

        (四)在戶籍地靈活就業人員無法確定實際工資的,按照戶籍地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外出務工人員無法確定實際工資的,按照務工地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無法確定務工地的,按照戶籍地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本年度或本地區部門未公布數據的,可采用上年度或上級部門公布數據)。

        (五)種植業收入以本縣同等作物的市場價格與實際產量

        計算;不能確定實際產量的,以本縣去年同等作物平均產量計算。養殖業、捕撈業等收入以本縣同等養殖(捕撈)品種市場價格與實際出欄數計算;不能確定實際出欄數的,以本縣同行業去年平均產量計算。其他情形按本縣評估標準和核算方法計算。

        (六)財產租賃、轉租等收入按照雙方簽訂的相關合法有效合同計算;個人不能提供相關合同、協議的或者租賃、轉讓協議(合同)價格明顯偏低的,按照本縣同類資產租賃、轉租的平均價格計算。儲蓄存款利息、有價證券紅利、投資股息紅利、理財收益等可按照金融機構提供的信息計算,集體財產收入分紅按集體出具的分配記錄計算。

        (七)具有贍(撫、扶)養關系非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簡稱供養義務人),應當給付的贍(撫、扶)養費,按以下方法計算:

        1、按照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判決書等法律文書所規定的數額計算;

        2、供養義務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縣月低保標準2倍的, 視為無能力承擔供養義務,不計算贍(撫、扶)養費;

        3、供養義務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我縣月低保標準2倍的,將其高出部分的50%,平均到應當贍(撫、扶)養的每個對象,計算贍(撫、扶)養費。

        基本計算公式為:贍(撫、扶)養費=(家庭月人均收入-2 倍月低保標準)×家庭人口數×50%÷被贍(撫、扶)養人數。

        (八)供養義務人擁有銀行存款、證券、基金、商業保險、債權、互聯網金融資產,以及供養義務人擁有企業(含個體戶,下同)、注冊(投資)公司并正在從事經營活動(或擔任企業高管)的,按照下列方式認定后根據前款規定計算贍(撫、扶)養費。

        1.供養義務人擁有銀行存款、證券、基金、商業保險、債權、互聯網金融資產。根據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提供的信息核實其價值(含本金和收益),分攤12個月認定月收入。

        2.供養義務人擁有企業、注冊(投資)公司并正在從事經營活動的根據企業注冊(投資)資本、年報、利稅等數據,分攤12個月認定月收入。

        3.供養義務人擔任企業、公司高管的按照其年收入分攤12個月計算月收入,無法提供年收入或年收入明顯過低的按照統計部門公布的行業年平均收入認定。

        (九)因征地、拆遷領取的一次性安置費、經濟補償金或生活補償費的計算:

        1、因征地領取的一次性安置補償費,按家庭人口數和我縣低保標準逐月分攤計入家庭收入。在可分攤的月數內〔一次性安置補償費÷(家庭人口數×當地低保標準)〕,該家庭不予獲得低保。

        2、因房屋被征收(拆遷)領取的一次性安置補償費,扣除經查實確需購買安置住房(含必要裝修)部分,剩余部分按家庭人口數和當地低保標準逐月分攤計入家庭收入。在可分攤的月數內,該家庭不予獲得低保。無他處住房的,領取的一次性安置補償費本金3 年內不計入家庭收入。

        3、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領取的一次性安置補助費,扣除經查實確需購買安置住房(含必要裝修)和用于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部分,剩余部分按家庭人口數和我縣低保標準逐月分攤計入家庭收入。在可分攤的月數內,該家庭不予獲得低保。

        4、領取一次性補償費的家庭,在可分攤的月數內,因病、因災等特殊情況將領取的一次性補償費提前用完,生活確有困難的,可申請低保。

        (十)幾種特殊人員的收入核定。

        1.對于就業年齡段內持有《殘疾證》的人員,按實際收入計算。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核算收入時其父母給付的撫育費計入收入,撫育費按前款贍(撫、扶)養費的基本計算公式計算。

        2.無工作單位的已婚婦女自產后在國家規定的產假天數內,視為哺乳期間無勞動能力,按實際收入計算。

        第十七條 家庭支出扣減辦法。對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超出我縣低保標準,但因病、因殘、因學等剛性支出過大,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可以在計算家庭收入時扣減剛性支出的自負部分。在提出申請之月前12個月家庭總收入扣除因病、因學等剛性支出的自負部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我縣低保標準且在提出申請之月前12個月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我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申請低保,其中財政供養人員不納入低保。

        因病支出指因重病、長期生病等產生的有據可查的自負醫療費用。因病支出的自負部分,參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相關規定執行。

        因殘支出指殘疾康復費用支出。指殘疾人用于基本康復訓練、購買必要的輔助器具等,在扣除政府補助、慈善救助和商業保險補償后個人實際支付的費用。殘疾人的基本康復訓練和輔助器具的范圍按照有關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錄及殘疾人輔助器具購買補貼產品目錄確定。具體費用依據票據認定。

        因學支出指全日制本科及以下的在校學生發生且由家庭自負(扣除各級政府各類救助補助、單位和個人捐贈)的學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剛性支出費用。因學支出的自負部分,按照低保家庭中在校生學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實際支出票據認定。

        第十八條 家庭財產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的全部動產和不動產。

        (一)動產主要包括銀行存款、證券、基金、商業保險、債權、互聯網金融資產以及車輛等。機動車輛、船舶、大型農機具等,按照公安、農業等相關部門登記信息認定。對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贍(撫、扶)養人擁有上述財產的,原則上僅有一輛(艘、臺)車輛(船舶、大型農機具)且價格在5萬元(含)以內(以 購置稅發票計稅金額為準)的,不作為申請低保的限定條款。

        (二)不動產主要包括房屋、林木等定著物。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2 套住房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不高于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當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的,不作為申請低保的限定條 款。對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贍(撫、扶)養人新購(建)住房的, 應核算其自住房屋以外其他房產的增值收益,并計入贍(撫、扶) 養人家庭總收入。住房包括產權住房、公(廉)租房、宅基地住房等。

        (二)對于維持家庭生產生活的必需財產,可以在認定家庭財產狀況時予以豁免。但存在以下情況,不予獲得低保:

        1.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人均住房建 筑面積高于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當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的(計算年度或本地區部門未公布數據的,可采用上年度或上級部門公布的數據)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非生活用機動車輛、船舶、大型農機具的,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贍(撫、扶)養人擁有機動車輛、 船舶、大型農機具且價格在5萬元(不含)以上(以購置稅發票計稅金額為準)的;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擁有經營性門面房的。

        第十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請材料之日起3 個工作日內,在村(居)民委員會協助下,啟動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入戶調查人員每組不得少于2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經常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縣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合開展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動態管理等相關工作。

        第二十條 調查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情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

        (一)信息核對。鄉鎮人民政府通過縣民政部門委托核對機構,對低保申請人家庭及其成員以及法定贍(撫、扶)養人的經濟狀況進行核對,并出具核對報告;

        (二)入戶調查。由兩名以上調查人員到申請人家中了解其實際生活情況和家庭收支、財產狀況,填寫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 并由調查人員、申請人(或家庭成員)分別簽字確認;

        (三)鄰里訪問。調查人員到申請人所在村、社區或者單位走訪了解其日常生活、從業情況和經濟狀況等;

        (四)信函索證。調查人員以信函方式向相關單位和部門索取有關證明材料;

        (五)支出推算。根據申請人消費支出推算其家庭收入。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前款規定的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程序可以采取電話、視頻等非接觸方式進行。

        第二十一條 縣民政部門應當在收到鄉鎮人民政府對家庭經濟狀況進行信息核對提請后,根據工作需要,依法依規查詢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戶籍、納稅記錄、社會保險繳納、不動產登記、市場主體登記、住房公積金繳納、車船登記,以及銀行存款、商業保險、證券、互聯網金融資產等信息,以及法定贍(撫、扶)養人的相關信息。縣民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家庭用水、用電、燃氣、通訊等日常生活費用支出,以及是否存在高收費學校就讀(含入托、出國留學)、出國旅游等情況,對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輔助評估。

        第二十二條 經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不符合條件的低保申請,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告知申請人。申請人有異議的,應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復查。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獲得低保:

        (一)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有“企業法人”,并正在從事經營活動,或雇傭他人從事經營性活動的;

        (二)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均現金資產及有價證券、基金等金融資產(含家庭擁有的高檔收藏品)總價值超過我縣月低保標準12倍(不含按規定不計入家庭收入部分),或者年累計銀行賬戶流水超過我縣月低保標準12倍且無合理解釋的。

        (三)在申請低保之前或獲得低保期間,家庭水、電、氣、通訊費支出、日常消費水平等,連續6個月高于我縣同類家庭消費水平的2倍及以上;

        (四)擁有我縣戶籍,但長期(6 個月及以上)居住在外地, 家庭收入和生活狀況無法核實的;

        (五)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有贍養、撫養、扶養能力但不履行義務,致使家庭月(年)人均收入低于我縣低保標準的;

        (六)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并且有勞動能力,無正當理由拒絕就業或者從事勞動生產的;

        (七)拒絕配合低保經辦人員對其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調查,致使無法核實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的;

        (八)故意隱瞞家庭真實收入和家庭人口變動情況,或提供虛假申請材料及虛假證明的;

        (九)通過離婚、贈與等形式放棄或轉讓應得財產份額,或放棄應得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等經濟利益的;

        (十)在監獄內服刑人員;

        (十一)人為閑置承包土地、山林、漁場的家庭;

        (十二)特困供養救助對象;

        (十三)其他經縣民政部門規定(認定)不能獲得低保的。

        第五章審核確認

        第二十四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受理后10個工作日內,根據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情況,提出初審意見,并在申請家庭所在村、社區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將申請材料、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核實結果、初審意見等相關材料報送縣民政部門。

        公示有異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申請家庭的經濟狀況重新組織調查或者開展民主評議。

        民主評議按照下列規定開展:

        (一)民主評議小組由鄉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包村(居)干部、村(居)民委員會成員、熟悉申請人家庭情況的黨員代表、村(居)民代表等組成。其中村(居)民代表人數不少于參加評議人數的三分之一,村(居)民委員會成員不多于三分之一。

        每次民主評議小組成員人數不得少于9人(評議成員人數應為單數)。

        (二)民主評議應當遵循以下程序:

        1.宣講政策。鄉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宣講獲得低保的條件、補助辦法、動態管理等政策規定,宣布評議規則和會議紀律。

        2.介紹情況。由申請人或者代理人陳述家庭基本情況;入戶調查人員介紹調查情況。

        3.現場評議。民主評議人員對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及調查結果進行評議。評議結束后,進行無記名投票。

        4.形成結論。鄉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根據評議情況和投票結果,對得票過半數的申請家庭視為通過民主評議。

        5.簽字確認。鄉鎮人民政府要有詳細的民主評議記錄等資料,并有參加評議的人員簽字確認。評議結論無論同意與否,都要將完整材料報送鄉鎮人民政府。

        調查或者民主評議結束后,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重新提出初審意見,連同申請材料、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核實結果等相關材料報送縣民政部門。

        第二十五條縣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鄉鎮人民政府初審意見和相關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核確認意見。縣民政部門應當全面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報送的材料,并按照不低于 30%的比例入戶抽查。對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居)民委員會成員近親屬的低保申請,以及有疑問、有舉報的低保申請,縣民政部門應全部入戶調查。嚴禁不經低保審核確認程序直接將群體或個人納入低保范圍。縣民政部門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予以確認同意,同時確定救助金額,發放低保證或確認通知書,并從作出確認同意決定之日下月起發放低保金。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不予確認同意,并應當在作出決定 3 個工作日內,通過鄉鎮人民政府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審核確認權下放至鄉鎮人民政府的,由鄉鎮人民政府作出審核確認,審核確認時限不得超過 20 個工作日。

        第二十六條 低保金實行按月社會化發放。通過銀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機構,按月支付到低保家庭的賬戶。城鎮低保金按照審核確定的申請家庭人均收入與低保標準的實際差額計算;農村低保金根據申請家庭困難程度和人員情況,采取分檔方式計算。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村(居)民委會相關工作人員代為保管用于領取低保金的銀行存折或銀行卡的,應當與低保家庭成員簽訂書面協議并報縣民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 長期末端公示。縣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對低保家庭戶主姓名、保障人數、保障類別、保障金額等在民政部門網站和申請人所在村(居)民委員會的公示欄長期公示(無居民委員會的鄉鎮在本鄉鎮的公開欄進行長期公示),并完善面向公眾的低保對象信息查詢機制。要注意保護低保對象的個人隱私,嚴禁公開與獲得低保無關的信息。

        第六章日常管理

        第二十八條 建立低保對象分類管理制度。縣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根據低保家庭人口結構和收入來源變化情況,分成A、B、C 三類,實行分類施保、定期核查,動態管理。

        A 類對象:低保對象中的重度殘疾人(不含三級智力、三級精神殘疾)和重病患者。

        B 類對象:低保對象中的60周歲(含)以上的老年人、18周歲(不含)以下的未成年人、三級及以下殘疾人(含三級智力、三級精神殘疾)。

        C 類對象:低保對象中的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人。

        低保家庭分類按照低保對象中最高的類別確定為A、B、C 三類。

        第二十九條 縣民政部門或審核確認權下放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低保家庭的人口、收支、財產等變化情況,及時作出增發、減發、停發低保金決定。

        第三十條 縣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要對低保家庭開展定期核查,每次核查應按第二十條規定的方式進行。A、B 類家庭,每年核查一次;C 類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前款規定的核查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第三十一條 低保家庭的人口狀況、收支狀況和財產狀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告知鄉鎮人民政府。

        第三十二條 實施分類救助,對低保家庭中的A 類、B 類人 員,按比例增發一定數額的低保金。同時符合兩項以上條件的對象按照就高原則核定低保金。

        (一)A 類人員,按不低于其本人低保補助水平的 30%增發低保金。

        (二)B 類人員,按不低于其本人低保補助水平的 20%增發低保金。

        第三十三條 建立低保檔案分級管理制度。縣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分別對低保工作資料歸類、建檔。低保檔案應當齊全完整、統一規范、安全有序,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保存或者銷毀。

        (一)低保家庭檔案。包括申請書、戶口簿、身份證等相關材料,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授權書及核對報告,入戶調查表,公示照片,低保審核確認表,動態管理審核確認表等。

        (二)日常管理檔案。包括低保政策文件,會議記錄、報告、總結,低保資金發放匯總表,低保對象花名冊,低保對象動態管理花名冊等。

        低保家庭檔案,由鄉鎮人民政府保管。

        日常管理檔案,由縣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分別建檔保管。

        第三十四條 全面應用并不斷完善低保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低保網上受理、初審、確認,并及時、準確地更新數據和維護好系統運行。

        第三十五條 鼓勵具備就業能力的困難人員積極就業。對實現就業的低保對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時,第一年按照我縣最低工資標準的20%作為必要的就業成本予以扣減;對就業后家庭人均收入超過我縣低保標準的低保家庭,可以給予 6-12 個月的漸退期。具備勞動能力、勞動條件但未就業的低保對象,無正當理由連續3次拒絕接受有關部門介紹的與其健康狀況、勞動能力相適應的工作的,應當減發或停發其本人的低保金。

        第七章資金管理

        第三十六條 低保所需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實行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縣民政部門根據本年度實際保障對象數量測算下年度所需低保資金,并及時向同級財政部門提出下年度低保資金支出計劃。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按規定程序納入財政預算。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因保障對象增加(減少)、保障標準調整等因素需調整低保資金預算的,縣民政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商同級財政部門按規定辦理。

        第三十七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必要的低保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低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縣級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公開社會救助服務熱線(05665020107或12345)、網絡平臺(皖事通APP和池州民政微信公眾號等),受理咨詢、舉報和投訴,接受社會和群眾對低保審核確認工作的監督。

        第三十九條 縣級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舉報核查制度。對接到的實名舉報,應逐一核查,及時反饋核查結果,并對實名舉報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四十條 縣級民政部門要會同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對低保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查出的違法、違紀行為,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嚴肅處理。

        (一)縣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從事低保工作的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低保申請,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審核、確認的;

        2、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故意不予確認的;

        3、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予以確認的;

        4、未按規定履行告知、保密職責的;

        5、截留、擠占、挪用、私分低保資金的。對秉持公心、履職盡責但因客觀原因出現失誤偏差且能夠及時糾正的,依法依規免于問責。

        (二)采取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低保金的,由縣民政部門決定停止發放低保金,追回非法獲取的低保金,并處以非法獲取低保金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在騙取低保金未退回期間,不再受理其低保申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申請或者已經獲得低保的家庭成員對于民政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二條 對違反本操作規程規定,發生重大問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單位和個人,要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 本操作規程由縣民政局、財政局根據各自職責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操作規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丰满护士bbw| 白白色发布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老熟女多次高潮露脸视频|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app软件|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麻豆| 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91老肥熟女九色老女人| 真实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在线国产毛片| 无码中文字幕热热久久| 黄色舔女人逼一区二区三区| 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牛牛 |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 九九热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4480yy亚洲午夜私人影院剧情|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看|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国产精品美女黑丝流水|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亚洲 日韩 国产 制服 在线|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6080| 久久羞羞色院精品全部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