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418230032916080/202404-00138 | 組配分類: | 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
| 發布機構: | 青陽縣酉華鎮人民政府 | 主題分類: | 綜合政務 |
| 名稱: | 關于《酉華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情況的報告 | 文號: | 無 |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2024-04-01 | |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一、背景依據、目的及編制過程
(一)背景依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19〕32號)、《自然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的通知》(自然資發〔2022〕186號)、《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資規劃函〔2023〕5號)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市、縣政府要求和省自然資源廳、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安排,我鎮組織編制了《規劃》。
(二)規劃目的。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五級三類”體系中的實施性規劃,是對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對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和落實,是落實鎮級發展規劃的空間保障,是編制村莊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實施管制的重要依據。通過統籌落實三條控制線、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優化鎮政府駐地布局、謀劃重點建設項目等內容,強化規劃對各類建設行為的指導約束作用。
(三)編制過程。2023年8月至9月,規劃編制啟動階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召開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議,部署資料收集、問卷調查、現狀調研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先后完成了酉華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酉華鎮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等規劃前置專題研究報告。期間多次赴鎮開展現場調研和對接工作。2023年9月至12月,《規劃》草案編制階段。依據“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于2023年11月底形成《規劃》初步成果,并依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鄉鎮政府要求,完成重點項目銜接和村莊規劃對接工作,于2023年12月上旬形成《規劃》草案。隨后完成公眾征求意見、鄉鎮政府征求意見及縣直部門征求意見的程序。2024年2月,《規劃》評審階段。《規劃》于2024年2月1日通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召開的專家評審會,并結合專家所提意見建議,優化完善形成規劃報審成果。
二、規劃主要內容
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基期年為2021年,遠期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為酉華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121.2平方公里,其中鎮政府駐地研究范圍面積28.1公頃。
《規劃》內容包含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個層次。鎮域是對全域全要素進行統籌安排,側重于底線管控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的優化;鎮政府駐地是對用地布局的細化,側重于用地結構調整和功能的完善。
(一)鎮域層面
1.發展定位和總體目標。發展定位:華東地區的非金屬材料基地,生態山水紅色小鎮。總體目標:圍繞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形成安全、高效、協調的國土空間格局。
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酉華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為“一主一副、一軸兩區”。
“一主”:鄉鎮政府駐地為主核心;
“一副”:即石安工業園副中心;
“一軸”:沿X032縣道鎮域發展主軸線;
“五區”:包括工礦產業集聚區、城鎮綜合服務區、鄉村旅游振興區、農旅資源融合區和紅色旅游發展區。
3.重要控制線。規劃期內全鎮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1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少于1.9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少于35.90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面積不高于1.68平方公里,村莊建設邊界不高于3.94平方公里。
4.規劃分區。以國土空間的保護與保留、開發與利用兩大管控屬性為基礎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將鎮域范圍內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8類規劃分區。
5.產業發展布局。進一步提高利用特色主導“五彩酉華”產業等資源優勢,持續推進農業特色化,打造以黃精為主的藥材種植和以綠色林下畜禽養殖基地為主的特色產業。積極探索綠色礦業高效增值發展的新模式,調整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推動非金屬礦加工上下游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把這一支柱產業做優做強。最終形成非金屬產業基地組團、綠色生態旅游組團、現代農業發展組團、紅色文化發展組團四大產業組團。
非金屬產業基地組團:做強非金屬礦深加工產業,實現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目標,建設面向全國的非金屬礦深加工產業基地。
綠色生態旅游組團:結合中草藥種植,發展中醫藥養生、養老、生態觀光休閑業態,做好清源山等傳統景區提檔升級。
現代農業發展組團:進一步提高利用特色主導產業資源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多元化、精細化。做強茶葉、桑葉、金銀花等特色農業,促進農特產品、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紅色文化發展組團:依托宋沖村突出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通過頂層設計、品牌策劃、宣傳營銷,重點培育發展紅色教育、紅軍體驗、紅色研學、紅色演出。
6.人口規模和建設用地規模。規劃預測至2025年鎮域人口規模為0.8萬人,至2035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0萬人。至2035年全鎮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74.55公頃。鎮域人均城鎮用地控制在200平方米,全鎮人均村莊用地較現狀有所降低。
7.村莊分級分類。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護、融入城鎮、搬遷撤并的思路,以行政村為單元,酉華鎮全鎮共劃定1個城郊融合類村莊、6個集聚提升類村莊和1個特色保護類村莊。
8.加強生態修復。按照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要求,劃分生態安全保障區、生態質量提升區和生態問題治理區三大生態修復重點分區,謀劃形成“6+24” 項生態修復重大工程項目。
9.歷史文化保護。全鎮共有1處國家級傳統村落,宋沖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賓山革命紀念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包括石安古橋、檀公古塔、涌泉橋、新橋、西溪橋、花園廳堂屋、王獅鋪橋、烏潭橋、郭朝胡墓、通濟橋、朱金波烈士墓、西沖山山神廟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為酉華唱經鑼鼓;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包括酉華板龍、豆干制作技術蠶絲被制作技藝和清源山廟會。
10.鄉村風貌塑造。依據酉華鎮自然山水資源稟賦,加強城鎮建設和自然景觀的有機融合,圍繞“一軸兩帶三片”建立城鎮空間整體特色風貌,尊重村莊肌理格局特征,盡可能延續山、水、田、植被體系的連續有機形態,保持鄉土特色。
一軸:沿X032主要交通軸;
兩帶:沿酉華河濱河生態景觀帶、沿宋沖河生態景觀帶;
三片:包括現代生活片區、生態景觀片區和鄉村田園片區。
11.完善規劃傳導。建立“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全鎮共劃分15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其中城鎮單元7個,鄉村單元8個,分解落實、深化細化總體規劃的目標、指標及各項管控要求,確保規劃內容有效傳導。
(二)鎮政府駐地規劃
1.鎮政府駐地規劃范圍。綜合考慮縣級規劃管理需要、城市發展方向、城鎮開發邊界等因素,以社區邊界、行政村為基礎,結合自然山水及重大基礎設施,劃定朝華村為鎮政府駐地范圍兩處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8.10公頃。
2.鎮政府駐地空間結構規劃形成“兩軸一帶多片”的鎮政府駐地空間結構。
“兩軸”:以X032為依托的南北向城鎮主經濟發展軸,同時以Y007作為鎮區兩大片區空間聯系骨架與軸線,串聯鎮區東南部組團與西北部產業組團。
“一帶”:以酉華河為依托的濱河景觀帶。結合鎮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并將水環境有機融入鎮區空間組織中來,提升鎮區的生態環境特征。
“多片”:分別為產業集中區、現代服務區、示范生活區。
3.鎮政府駐地道路網結構。打造高效便捷、結構合理的城市道路網絡系統。強化道路建設空間保障,酉華鎮鎮政府駐地構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交通體系。
主干路:規劃以縣道為鎮區主要道路,串聯鎮區生活、產業兩大功能組團,突出集鎮門戶形象。
次干路:規劃次干路依托現狀次干道路,形成次干道網絡。
支路:以現狀支路網為基礎,依托地形構建尺度合理、分區差別化的支路網絡。
道路橫斷面:鄉政府駐地主、次干路機動車道采用一塊板斷面形式,根據不同道路的不同功能,采用適宜的斷面組合。
靜態交通規劃:結合廣場布局社會停車場,在鎮政府駐地中部規劃一處集中停車場。
4.鎮政府駐地特色風貌塑造。完善鎮區空間發展骨架,各組團內道路自成體系,組團之間通過快速通道進行聯系,同時對鎮區環境進行整治,加強組團內各片區環境的營造,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市功能。以街頭綠地為景觀節點,組織集鎮的外部空間和形體環境,提高環境品質,塑造鎮政府駐地現代服務的景觀形象。
5.加強區域協調。系統推進與喬木鄉、木鎮鎮等周邊鄉鎮的整體融合、一體化發展,加強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空間布局、生態環保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先進的鎂基新材料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
三、規劃主要作用
(一)實現“多規合一”。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形成一張藍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
(二)統籌保護與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守三條控制線;提升開放聯動水平,融入區域發展格局;強化集約節約,塑造品質城鄉空間;強化安全發展,建立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注重歷史傳承文化保護,彰顯城鄉特色風貌。
(三)凝聚社會共識。堅持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專題研究,通過專家論證、社會公示、民主決策,增強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
(四)強化可操作性。堅持長遠發展與近期實施相結合,在保護好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依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采取“空間布局+列表清單”相結合的方式保障重大項目空間,提供要素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