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41823003291624M/202509-00023 | 組配分類: | 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
| 發布機構: | 青陽縣木鎮鎮人民政府 | 主題分類: | 其他 |
| 名稱: | 木鎮鎮:“小積分”撬動“大文明” | 文號: | 無 |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2025-09-17 | |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在青陽縣木鎮鎮雙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像個熱鬧的“大管家”,別看地方不大,卻把村里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讓大伙兒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雙合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樞紐,創新構建“文明積分制”治理模式,將移風易俗、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具體行為量化為“文明積分”,通過“積分換實惠、積分樹新風”的激勵機制,成功探索出一條“小積分”撬動“大文明”的鄉村善治路徑。
把“軟要求”轉化為“硬指標”。雙合村黨支部深刻認識到,移風易俗要見長效,關鍵在于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2023年初,村“兩委”牽頭成立由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鄉賢能人組成的“四會”組織(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通過入戶走訪、院壩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將積分內容細分為移風易俗、環境衛生、鄰里互助、遵紀守法四大類,形成“移風易俗+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基層治理”綜合評價體系。配套建立“一戶一檔、三方評定、動態管理”機制,讓積分成為村民認可的“文明通行證”;同步實施“精神+物質”雙激勵,村民憑積分可兌換牙膏、洗衣液、大米、電飯煲等生活必需品;對年度積分排名前列的家庭,優先推薦其參加縣級道德模范評選,享受金融貸款貼息、就業崗位推薦等政策傾斜。村民徐某從曾經的大操大辦“典型”轉變為簡辦婚禮的“進步之星”并榮登“紅榜”,正是這一機制成效的生動注腳。
“四少四多”繪就文明新圖景。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雙合村悄然發生著喜人變化:大操大辦現象明顯減少,簡辦新辦蔚然成風;封建迷信、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逐漸消退,文明健康生活習慣深入人心;鄰里矛盾糾紛大幅下降,互幫互助溫暖場景隨處可見;“等靠要”思想逐步扭轉,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持續高漲。全村成功勸阻大操大辦行為5起,村民年均人情支出減少約40%,“人情債”負擔顯著減輕,村風民風持續向好。更令人欣喜的是,積分制管理激活了村民的主體意識,實現了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在近期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上,老黨員張大爺動情地說:“過去村里的事靠干部喊,現在大伙兒搶著干,積分制把咱們的心緊緊聚在了一起!”村黨支部書記周月琴深有感觸:“文明積分制不僅是管理工具,更是凝聚人心的‘金鑰匙’。它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看得見的實惠,讓移風易俗從‘政府推’變為‘自己管’,從‘短期行動’轉為‘長效機制’。”
“小積分”匯聚“大能量”。當前,雙合村正著手優化積分制管理細則,計劃提升積分記錄與兌換的便捷性,讓“做好事、賺積分、得實惠”的激勵機制更加透明高效。同時加強與周邊村莊的聯動,通過經驗共享、資源互補,推動形成“連片共建、協同共治”的鄉村治理新格局。正如村支書周月琴所言:“我們將持續深化‘文明積分制’實踐,讓這把‘金鑰匙’打開更多鄉村振興的大門,讓文明新風吹遍希望的田野,為打造‘產業強、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注入持久活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