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4182300329135X5/202507-00056 | 組配分類: | 美麗鄉村 |
| 發布機構: | 青陽縣楊田鎮人民政府 | 主題分類: | 其他 |
| 名稱: | 楊田鎮:厚植“家風”文化 促進“小家”善治 “大家”共美 | 文號: | 無 |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2025-07-10 | |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青陽縣楊田鎮王氏家族以治家嚴謹、崇文重教、勤儉謙和著稱,其《王氏家箴》十六條以“忠、孝、謙、勤”為核心,不僅塑造了家族世代賢良的品格,更為基層治理提供了精神滋養。在新時代背景下,楊田鎮深入挖掘傳統家風文化,以文化人、以德潤民、以禮促治,推動“小家”善治與“大家”共美相融共生,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以文化人,汲取傳統文化智慧
從“奉君上、孝雙親”到“尚勤儉、睦兄弟”,王氏家訓既強調家國情懷,又注重個人修身,體現了傳統儒家文化的精髓。王氏家族“一門四進士,兩代五尚書”的輝煌,正是這種家風文化長期浸潤的結果。在楊田鎮,家風教育并非停留在紙面上,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通過將家規家訓融入村規民約,讓古老的家訓與現代的鄉村治理相互交融,充分發揮其教化引導作用,既傳承傳統文化,又規范了村民行為,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增強廣大村民以幸福“小家”匯成美好“大家”的主體意識,形成“家庭和、家教優、家風正、家園美”的良好氛圍。同時,充分依托轄區內青陽縣家風家訓館,以家庭美德為核心,展示歷代名人的優良家風家訓,讓村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忠厚傳家遠”的文化內涵。
德潤民心,塑造和諧社會風尚
《王氏家箴》中的“息爭訟”等訓誡,強調以和為貴、以德服人,這與當下所倡導的和諧理念高度契合。楊田鎮仙梅村的村民何某與施某因一塊多年前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問題產生糾紛,調解員在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后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調解,一方面向雙方當事人講述了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謙讓的道理;另一方面,講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土地使用權的界定標準。經過多次耐心細致的調解,最終何某同意解除雙方簽訂的合同,施某愿意在返還合同價款的基礎上,并另支付利息損失。至此,雙方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土地糾紛得到圓滿解決。讓道德力量成為基層治理的“潤滑劑”,群眾在糾紛調解中既感受到公平正義,又體會到情理溫度,相比較于單純的法律裁決更易被接受,也更能促進長期和諧。此外,楊田鎮還通過“積分制”激勵村民崇德向善,將孝老愛親、鄰里互助等行為納入積分管理,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這一舉措讓抽象的道德規范變得具體可感,激發村民向上向善的內生動力。
禮讓新風,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楊田鎮將“禮讓”精神融入鄉村治理,推動形成文明有序的社會風尚。在公共事務中,楊田鎮倡導“有事好商量”的協商民主機制,由德高望重的鄉賢或家風模范出面調解,鼓勵村民以禮相待、理性溝通。同時,楊田鎮下轄9個村科學劃分共147個網格,促進網格員“一專多能”,依托鎮司法所建立培訓機制,聚焦土地糾紛、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小額債務等農村高發矛盾涉及的法律法規及調解技巧,內容力求“聽得懂、用得上”,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在家門口、小超市、小廣場等人員聚集場所設立群眾“說事點”,通過在“說事點”嘮家常,第一時間捕捉、收集各種矛盾糾紛信息后反饋給網格員,使網格員能夠及時化解矛盾,對化解不了的疑難問題與村“兩委”共同研究解決,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2023年以來,共計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94件成功化解294件,調解成功率達10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