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201810-00002 | 組配分類: | 貧困人口退出 |
| 發布機構: | 青陽縣農業農村局 | 主題分類: | 民政、扶貧、救災 |
| 名稱: | 安徽青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 文號: | 無 |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2018-08-01 | |
| 生效日期: | 2018-08-01 | 廢止日期: |
“龍騰九華地藏靈氣如臨仙境,鳳舞八都天河秀水別有人間”,一走近青陽縣杜村鄉紅光村村口,便看見牌坊上這副醒目的對聯和“鳳形山景區”五個紅色大字。站在牌坊下,遠眺山巒連綿起伏,形似鳳凰展翅欲飛;近觀紫薇姹紫嫣紅,恍若紅海波光粼粼。
“這就是紅光村的紫薇花海基地。”紅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疏俊峰介紹說,紫薇花海基地是村里的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始建于2015年,現已發展到300多畝,成為紅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紅光村坐落在九華山下,空氣清新,風光旖旎,但長期以來,當地村民一直延續著傳統的農耕生活。由于地少人多,收入微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2014年該村被定為青陽縣18個貧困村之一,脫貧致富成了當務之急。怎樣才能增加村集體收入?怎樣才能使村民增收脫貧?新的村“兩委”班子苦思良策。
當年7月,佛緣谷漂流投入運營后,紅光村“兩委”班子尋到了答案。
佛緣谷漂流是杜村鄉的一個招商引資項目,落戶在紅光村。該項目依托風光秀麗、水質清澈的八都河打造而成。2014年7月份投入運營后,很快就吸引了上海、南京、合肥等全國各地游客前來體驗、觀光。這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讓游客流連忘返。村干部意識到,原來他們習以為常的自然風光也是資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決定發展鄉村旅游業,帶領村民吃“旅游飯”。
經過多次商討,村“兩委”班子決定將扶貧、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三大革命”等工作與發展鄉村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以脫貧增收、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為主要目標。
為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紅光村多方爭取資金,3年來先后投入778萬元,新建了柏油路、旅游步道、停車場、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廁等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綠化美化環境,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服務業。
為了能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身心“留”下來,紅光村積極與其它單位合作,參與舉辦了杜村鄉文化旅游節、山地自行車賽、夏令營、廚神大賽、漂流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并聘請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在民房外墻上繪制了53幅融入地方風土人情的大型3D卡通動漫墻畫,給鄉村旅游注入了鮮活的文化元素。
在村干部的宣傳、鼓勵和支持下,村民們紛紛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小超市、辦起了農家樂,如今全村已有18戶農家樂。村民柯書貴以前靠打零工養家,收入少,又很累。2014年他將自家房子粉刷一新,開起了“紅光農家樂土菜館”,當年純收入就有3萬多元。幾年下來,柯書貴積累了一筆資金,去年年底與他人合作成立了“池州三人團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紅光村投資建設近百畝果蔬采摘園,由他負責日常管理,工資每年4萬元。“明年5月份,采摘園就能開園接待游客了。正式營業后,預計分紅收入每年至少有10萬元。”柯書貴滿懷信心地說道。
如今佛緣谷漂流已經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達3萬余人次,門票收入約150萬元。紅光村已經形成了以“體驗激情漂流、欣賞紫薇花海、品鑒八都風情”為特色的夏季游,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紅火。2017年,紅光村被評為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
紅光村的成功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青陽縣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并與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探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特色路徑。該縣連續出臺了《關于將旅游業培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的意見》《青陽縣促進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多部文件,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了青陽縣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形成高位推動、協同發力的大旅游發展格局。
2017年,青陽縣東九華旅游度假區入選旅游強省“五個一批”建設工程,九華神龍谷景區、天下糧倉主題文化園、皖南300村等項目開業運營,陵陽攝影小鎮品牌效應逐步顯現。據統計,2017年該縣接待游客1280萬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7.6萬人次,完成旅游總收入159.4億元。今年上半年,該縣接待國內外游客798.3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完成旅游總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13.7%。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