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03291720/201606-00016 | 組配分類: | 政府決算 |
| 發布機構: | 青陽縣新河鎮人民政府 | 主題分類: | |
| 名稱: | 2014年財政決算情況 | 文號: | 無 |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2015-04-07 | |
| 生效日期: | 2015-04-07 | 廢止日期: |
201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支持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為中心,圍繞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積極實行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不斷創新財政工作思路,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著力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圓滿地完成了全年的財政預算調整任務。
一、財政收入情況
2014年全鎮財政收入累計完成4871.15萬元,比上年實際4565.74萬元增長6.7%,增收305.41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603.07萬元,比上年實際2916.42萬元增長23.54%,增收686.65萬元;上劃中央及省級收入完成1268.08萬元,比上年實際1649.32萬元,減少381.24萬元。
二、財政支出情況
2014年,我鎮支出在堅持“量入為出,確保重點”的原則下,按照“保運轉、重民生、促發展”的順序安排支出,通過強化預算約束,優化支出結構,控制支出總量,全年財政支出3226.29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具體執行情況是:
(1)農林水事務支出86.22萬元,
(2)文化體育與傳媒事務支出4.87萬元,
(3)行政事務支出904.32萬元,
(4)稅務財政事業支出12.21萬元,
(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5.61萬元,
(6)人口與計劃生育事務支出67.17萬元,
(7)醫療衛生8.61萬元,
(8)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支出1944.51萬元,
(9)住房保障支出24.31萬元,
(10)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8.46萬元。
三、2014年財政預算平衡情況
我鎮財政收入按現行財政體制計算可用財力為3226.38萬元(含體制補助和專項補助),我鎮財政實際支出3226.29萬元,收支相抵,略有結余,實現全年財政收支平衡。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增收節支、政策扶持、改善民生、融資突破、科學理財上狠下功夫,為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狠抓收入征管,不斷提高財政保障能力
2014年我鎮經濟受宏觀影響較大,運行質量不高。在此基礎上,我局提前謀劃,奮力爬坡,負重前行,著力提高交通運輸和礦石貿易收入增長極。財稅部門緊密配合,落實征管責任,強化執行分析,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完成財政收入4871.15萬元。
(二)規范財政預算執行,強化預算約束監督
規范預算執行,確保工資發放、機構運轉、招商引資、集鎮園區建設和鎮屬企業的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出。全年預算支出3226.29萬元,其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1944.51萬元。加大318國道改線拆遷補償力度,全年累計發放補償款1100余萬元,確保縣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完善財政監管機制,堅持厲行節約,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三)立足改革創新,著力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繼續扎實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有效減輕交通運輸業稅負。繼2013年后盤活和扶持青陽縣金新物流配貨中心、青陽縣平雄運輸公司、青陽縣洪山車隊、青陽縣龍港船務以來。全年交通運輸企業發展平穩,累計實現收入1612.44萬元,其中增值稅1315.37萬元。
(四)堅持服務三農,加快美好鄉村建設步伐
加大“三農”投入,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完善“一卡通”平臺,認真組織發放惠農補貼。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進一步規范惠農資金發放工作,努力做到不少報,不漏報,更不能虛報、重報,杜絕套取國家資金現象發生。全年共發放各類涉農補貼869.08萬元,發放人次24482人。全力實施民生工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機制,盡力提高困難群體生活水平。加快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強化資源整合,扎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改善農村面貌,建設農村宜居家園。全年一事一議共8個項目,預算總投資206.65萬元,其中財政獎補76.81萬元。
(五)認真自查自糾,夯實內部管理機制
按照縣局要求,認真對幾年來經費支出、項目管理、惠農補貼發放進行清理,自查自糾,挽回財政資金損失。對種糧大戶申報,由鎮紀委牽頭,村級主要領導在報表簽字,承擔上報真實性責任,鎮財政實地察看,審核后上報。
(六)踐行時政學習,加強黨的思想路線教育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以“為民理財促發展、務實清廉惠民生”為主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凝聚財政改革正能量,以真抓實干創造良好財政工作業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