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日期:2024-04-18
【案情簡介】
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青陽縣楊田鎮村民施某某未經許可,違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法規,以供他人食用為目的,采用家中定點、駕車上門等方式在青陽縣城及周邊鄉鎮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及其肉品,進而獲取非法利益。2021年9月,公安機關在施某某家中查獲了大量冷凍野生動物及其肉品,施某某被刑事拘留。經鑒定,上述野生動物及肉品為烏梢蛇、華南兔、山斑鳩、綠頭鴨、小麂、野豬等,均為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經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查明,施某某從汪某某、夏某某等多名非法狩獵者手中收購了大量野生動物并以整只或分解為肉品的方式高價出售給青陽縣蓉東菜市場、杜村街道、九華山風景區農貿市場的部分商戶,上述野生動物及肉品后流入到九華山風景區部分餐飲場所或被青陽、貴池等地部分居民購買食用。
2021年10月,經青陽縣人民檢察院批準,施某某被逮捕。2022年1月,青陽縣人民檢察院以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對施某某提起公訴,并以施某某行為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為由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青陽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后于2022的3月依法作出判決,判決施某某犯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對其非法銷售的陸生野生動物交易金額130000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并判決施某某賠償生態資源損失2萬余元。
【檢察官說法】
一、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三有動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第二款規定,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第三款規定,違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法規,以食用為目的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第一款規定以外的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下列損失和費用:㈠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導致的損失;㈡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㈢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費用;㈣清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㈤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本案中施某某非法收購、出售的雖然不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但其收購出售的均為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應以《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定罪量刑,且其行為造成部分野生動物死亡,破壞了國家野生動物資源,造成生態損失,應予賠償。
二、非法收購、出售野生動物的危害
以供他人食用為目的,非法從事野生動物及肉制品交易活動,雖然行為人不是野生動物的直接獵捕者,但其收購、出售行為為獵捕、獵殺野生動物提供了動機和市場,大量獵捕、獵殺的野生動物因其收購、出售行為流入市場并走上餐桌,不只是破壞了國家野生動物資源,重要的是野生動物可能攜帶著大量的寄生蟲或毒素,包括人類現在還不了解的細菌和病毒,這些野生動物流入市場被人們食用,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為從源頭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0年2月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第二條規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對違反前兩款規定的行為,參照適用現行法律有關規定處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