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青陽縣蓉城鎮的田間地頭傳來陣陣機械轟鳴聲,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收割、脫粒、粉碎秸稈、裝車等一氣呵成。
“我今年種植了1050畝小麥,安排了4臺收割機同時收割,一天能收割260畝左右,大概4天就能收割完,省時又省力?!比爻擎偘倩ù宸N植大戶汪正紅說。在該鎮新中、牌樓、五溪等村,油菜籽收割已接近尾聲,油菜稈都被收割機粉碎后直接還田,經過自然分解,成為滋養土壤的天然肥料。
這些高效的機械化作業場景,正是蓉城鎮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探索創新各類種植模式,以宣傳解讀稻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相關政策為抓手,推動現代農機應用推廣。同時,推進“稻油(稻麥)輪作+智慧農機”“稻蝦輪作”等模式,讓“閑置田”變“ 增收田”,努力實現“一地多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重效益。
據統計,今年蓉城鎮油菜收獲面積4300余畝、畝產約175公斤,小麥收獲面積2600余畝、畝產約450公斤。“我們將繼續做好夏種指導和服務工作,搶抓農時高質量完成水稻栽播種植任務,為秋糧豐收打好堅實基礎。”蓉城鎮農技站站長汪剛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