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坑洼積水的巷道變身平整的瀝青路,雜亂的電線“蜘蛛網”埋入地下管網,廢棄邊角地改建為生態停車場……2025年,青陽縣將背街小巷改造列為重點民生實事,對財貿巷、民政局宿舍等6處片區實施“微改造”,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月17日清晨,七十多歲的王奶奶拎著菜籃穩穩走過九子苑北側巷道,新鋪的瀝青路面干凈平坦。“以前這個小巷子路面凹凸不平,長期排水不暢導致路面長滿了青苔,我們出門買菜都要小心翼翼地走。”王奶奶說道,“現在就算下雨也不會積水了,水都順著新管道‘嗖’地流走了。”
傍晚時分,民政局宿舍樓外面十分熱鬧,大人們沿著新鋪的透水瀝青路散步,孩子們在寬闊平坦的路面上踩著滑板車。居民李女士打開手機上的照片向記者展示:“你看,這個小廣場的位置原來是雜亂的菜地,現在裝了休閑石凳、休閑椅,鄰居們天天在這兒嘮家常。”一旁的居民張先生也忍不住分享道“以前這一塊到了晚上黑漆漆的,要打著手電筒走路,現在安裝了路燈,晚上散步到九點多也不怕了。”
據青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2025年,全縣背街小巷改造面積約4500平方米,新建雨污水管道約1公里,新建機動車停車位35個,非機動停車位20個。
隨著一盞盞新安裝的路燈在巷口亮起,青陽縣的背街小巷正悄然完成從“城市褶皺”到“幸福紐帶”的蛻變。這些浸潤著民生溫度的道路改造,不僅串聯起千家萬戶的煙火日常,更鋪就了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未來,青陽將持續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更新,讓每一條街巷都成為承載百姓美好生活的生動注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