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稻谷飄香。近日,青陽縣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降雨天氣,科學組織大型機械和人員,與時間賽跑,搶收成熟的稻谷。

在青陽縣木鎮鎮,三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田間往返穿梭。現場,馬達聲、收割聲與稻谷流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派緊張的搶收景象。該鎮種糧大戶徐家富告訴記者:“我今年承包了800多畝水稻,天氣預報說過兩天有雨,我請了三臺收割機,在下雨之前,爭分奪秒地要把稻谷收回去,防止倒伏、發霉、發芽,確保顆粒歸倉。”

為了應對降雨天氣,最大限度減少損失,青陽縣農業農村局和木鎮鎮政府提前部署,緊急協調了周邊鄉鎮的收割機械,成立了秋收應急服務隊,集中力量進行搶收。收割機操作手張右龍師傅從清晨六點就開始忙碌,他一邊操作機器一邊說,“接到通知后,我馬上趕過來了。現在除了加油,人歇機不歇,爭取幾天之內把這片田收割完。”

在丁橋鎮,一種以合作社為紐帶的“抱團”秋收模式正發揮出顯著成效。一大早,合作社帶頭人錢正兵就在農機旁忙碌著,仔細檢查機械狀況,進行日常保養,為當天的水稻搶收工作做準備。“我們合作社有8臺機子,在大田塊作業,一臺機子一天能收50畝。”錢正兵介紹,“當前正在周邊鄉鎮搶收,確保雨前收割完成,顆粒歸倉。”這種統一調度農機、集中開展收割的模式,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極大提升了收割效率。
金色稻田,搶收正忙。從高效的機械調度到及時的產后服務,青陽縣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牢牢守住了農民的“豐收果”。據了解,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秋收面積的70%以上,預計在降雨天氣來臨前,可基本完成搶收任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