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青陽縣以“大交通”綜合體系建設為引領,積極構建高效、便捷、安全、綠色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如今,俯瞰青陽全境,道路寬闊平坦、路網四通八達、高鐵極速行駛、車輛川流不息……一個生機勃勃的青陽,充滿了繁榮發展的鮮活張力。
蝶變躍升高鐵打開新局面
2024年4月26日,池黃高鐵首班列車從九華山站發車,標志著青陽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以往,青陽縣居民外出主要依賴公路交通,耗時久、換乘繁瑣,極大地限制了出行范圍。如今,這一局面得到徹底改變,隨著池黃高鐵九華山站的開通,便捷的交通不僅讓居民出行更加高效,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前來青陽。
數據顯示,自九華山站開通一年多以來,青陽縣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15%,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14%。今年,青陽縣持續豐富“旅游+”業態,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青陽屈原紀念館、大魚海棠古風民宿和九華素食文化展示中心等文旅項目落地開放,增添游客參與感與體驗感。
除此之外,池黃高鐵進一步拉近了青陽與杭州、南京、上海等長三角城市的時空距離,為青陽縣加快融入長三角提供了重要契機。便捷的交通,使得青陽在承接產業轉移、吸引人才和投資等方面具備了更強的吸引力。高鐵開通一年來,青陽共引進長三角地區投資項目66個,總投資155.9億元。同時,也促進了青陽與長三角地區在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區域合作,青陽能夠更好地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和技術,推動自身各項事業的發展。
興業富民鄉村振興“鋪坦途”
木鎮鎮X301新竹街道至S103升級改造工程是青陽縣2024年建設里程最長的一個項目。木鎮鎮新竹村種糧大戶張志龍告訴記者:“這條路升級以后,不僅農機開進來更方便,我們來回運輸糧食、肥料也可以用大車了,節省了不少運輸成本。”據了解,該工程起點為竹陽街道,終點為S103,路線全長9.21千米,鋪設瀝青路面,路面寬度6.5米,按照三級公路標準建設,極大地改變了沿線村莊的交通通行環境,解決群眾出行難題。
近年來,青陽縣重點推進農村公路深度通達,加強農村公路與干線路網的銜接,形成覆蓋廣泛、服務優質的農村公路網,為鄉村振興提供交通運輸的重要保障。
鄉村道路像一條條彩色紐帶,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全國市場。為打通“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的雙向運輸通道,青陽縣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形成“資源整合+快遞聯合+站點(網點)覆蓋”的共配模式,促進農村電商與農村寄遞物流融合發展。目前已建立鄉鎮綜合服務站3個、村級綜合服務點120個,實現了農村物流服務點村級全覆蓋。同時,整合全縣39條鄉村公交線路和120個快遞服務網點,開通6條客貨郵合作線路,利用客流量較少的時間點運送快遞,每個班線月新增營收2000余元。
快進慢游延展生活“幸福景”
沿著大九華環線自駕游,一路觀賞九華山風景名勝區、九子巖景區、蓮峰云海景區等地文景觀,領略將軍湖、芙蓉湖、青通河等水域風光,體驗青陽腔、青陽民歌、陵陽百家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品味九華黃精、九華素食、陵陽豆干等特色小吃……青陽通過完善高速公路網絡,提升縣內公路等級,優化公共交通布局,不僅提升了縣域的交通便捷性,還有效串聯了縣內各大旅游景區,形成了“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格局,讓游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時,能夠深度體驗青陽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
以交通建設為先導,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不斷搭建城市“強韌骨架”,在方便群眾出行的同時,助推城市發展持續向前。青陽縣圍繞城市、高鐵核心、產業核心、旅游核心3大核心,強化東西、南北2大主軸,依托九華山旅游發展核心打造1條旅游環線,促進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航空、水運、廊道6個維度全面發展,強化銜接協調,著力打造“3-2-1-6”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路在延伸,夢在生長。每一條道路都是歷史向前延伸的見證,記錄著青陽發展的軌跡和變遷。日新月異的道路建設,為青陽縣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青陽“大交通”優勢的不斷增強,內聯外通的交通路網必將成為打通青陽全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