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學指導開展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一步強化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統籌推進,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短板,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化利用為導向,按照“整體謀劃、協調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先易后難、梯次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切實提高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協同治理水平。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由政府主導,采取縣級“以獎代補、以獎促治”、鄉鎮“統籌規劃、具體實施”、行政村“具體落實、建管并重”、村民“投工投勞、自覺參與”、第三方社會機構“資本合作、專業服務”方式建立治理建設、運維監管、資金保障體系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鼓勵推行第三方運維模式。
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充分考慮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現狀情況、村莊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環境消納能力等實際情況,科學確定、靈活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處理、建設聯戶集中收集處理設施、單戶處理就地利用、單戶聯戶建設小型處理設施等治理模式。條件較好的地區加快推進,要充分考慮皖南山區縣的自然環境、地方財力狀況,不搞一刀切、齊步走,能治必治,需緩則緩,分類別、分區域、分階段推進。
示范帶動、梯次推進。按照先易后難、以點帶片、連片成面的治理步驟,優先治理環九華山生態敏感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青通河、九華河等主要河流沿線區域,美麗鄉村,旅游特色名村,“美麗家園”創建點,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鎮駐地所在行政村,通過典型示范,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梯次推進帶動全域治理、全域提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同時結合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田灌溉使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環境景觀建設等,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生態農業發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有機銜接。
三、任務目標
(一)治理范圍和內容
統籌推進全縣110個行政村的農村廁所改造和農村居民生活等污水治理。治理內容包括農廁化糞池產生的黑水和農村居民居家生活產生的灰水,以及散養家庭畜禽等活動產生的污水等。
(二)治理目標和進度
第一階段(到2021年底):對位于青通河、九華河、陵陽河沿線村莊,優先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2021年度美麗鄉村中心村管網覆蓋戶數占比60%以上;對尚無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明確衛生廁所管護標準,明確生活污水管控要求,暢通廁所糞污就地就近還田渠道,確保糞污及時清掏、有效還田,廚房、洗滌等生活污水探索資源化利用,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情況得到改善,鄉鎮農村人居環境管護站全覆蓋管護機制基本建立;繼續鞏固提升2020年以前已治理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
第二階段(2022年-2023年):對位于飲用水源地、青通河、九華河、陵陽河、七星河沿線村莊,優先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2022年度、2023年度美麗鄉村中心村村莊污水管網覆蓋戶數占比70%以上;對尚無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進一步明確衛生廁所管護標準,強化生活污水管控要求,暢通廁所糞污就地就近還田渠道,確保糞污及時清掏、有效還田,廚房、洗滌等生活污水最大程度的資源化利用,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情況得到改善,人居環境管護站全覆蓋管護機制運行有效。
第三階段(2024年-2025年):位于環九華山生態敏感區、飲用水源地、青通河、九華河、陵陽河、七星河沿線村莊,優先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2024年度、2025年度美麗鄉村中心村管網覆蓋戶數占比70%以上;對尚無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衛生廁所管護標準執行較好,生活污水管控到位,廁所糞污就地就近還田渠道暢通,糞污能及時清掏、有效還田,廚房、洗滌等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進展明顯,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情況基本消除,人居環境管護站全覆蓋管護機制健全完善。
四、工作要求
(一)科學實施縣域實施方案
各鄉鎮在全面摸清農村生活污水產生、排放、污染、治理、利用等情況的基礎上,對修編完成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0)》認真落實,統籌銜接《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2021年-202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村莊規劃、功能區規劃等合理確定治理任務目標、治理模式工藝、資金運維保障等,提高年度實施方案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牽頭責任單位:縣住建局,配合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環境生態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建投集團,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二)分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各鄉鎮優先對位于飲用水水源地、環九華山生態敏感區、青通河、九華河沿線,美麗鄉村中心村、“美麗家園”創建點、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點、旅游特色名村、集鎮所在行政村等范圍內,選擇治理示范點,優先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牽頭責任單位:縣住建局,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環境生態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建投集團,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三)分類合理選擇治理方式
要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形成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全覆蓋的工作機制。(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1.納管收集集中處理方式。人口較為集中,容易產生污水徑流、形成黑臭水體的,宜采用。
(1)城鎮管網集中處理方式。對具備納管條件、居住相對集中的行政村,優先考慮就近接管至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城鎮近郊的農村延伸。
(2)建設村莊污水處理站方式。對離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較遠、人口密集且不具備利用條件的行政村,可建設聯戶集中處理設施,處理設施包括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終端。
(3)自然生態處理方式。對村莊周邊具備閑置池塘、溝渠、天然濕地等自然條件的,可采用建設小聯戶收集管網,通過“大三格+人工濕地”、“大三格+生態氧化塘”等進行生態處理。
2.分散處理就地利用方式。人口較少、居住分散、不能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可采用分散處理就地利用方式。
(1)大戶資源化利用。探索集中收集廁所糞污,種植業大戶可以綜合利用。
(2)農戶就地利用。利用農戶房前屋后的“五小園”,能夠實現糞污、灰水就地綜合利用。
(3)提供清掏服務。對無勞動能力家庭,通過人居環境管護站兜底購買清掏服務,或者提供有償清掏服務,將糞污運至污水處理廠或者農業經營大戶,達到及時處理。
3.其他分散處理方式。單戶或幾戶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可采用不同工藝的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或不同工藝組合方式,如單戶人工濕地、一體化凈化槽、人工濕地+氧化塘等方式。也可以分散收集集中拉運至集鎮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四)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用水循環利用
各部門、鄉鎮要積極探索將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統一規劃、一體設計,在確保農業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農業農村水資源的良性循環。鼓勵采用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農田溝渠、塘堰等灌排系統進行生態化改造,通過農田林草灌溉、景觀補水等方式就近回用農村生活污水;鼓勵農戶利用房前屋后“五小園”,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就地回用;暢通廁所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就地就近還田渠道,采用建設糞污堆肥設施、建設發酵池、拉運至污水處理廠站處理、拉運至集中式資源化利用設施等方式,推動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住建局、縣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五)建立處理設施運維管理等長效監管機制
要探索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和管護長效機制。建立以鄉鎮人民政府為責任主體、村委會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切實落實運維保障資金。對于通過預處理后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或處理設施,歸入集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對于集中建設的規模較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可運用市場機制,以縣鄉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管護,提高管護水平和設施運行效率,推行建設運行一體化模式;對于分散建設的規模較小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村級責任主體作用,落實管護責任人,建立政府扶持、村級自籌和社會支持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生態環境部門要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置設施運行管理情況納入全縣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牽頭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生態環境分局;責任單位:農業農村水利局等;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六)嚴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質量和驗收程序
各鄉鎮、部門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要堅持提高工程質量標準、減少后續管護費用的原則,嚴格工程設計,嚴把材料質量,嚴控安全監管,采取地方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群眾代表監督等方式,加強施工監管、檔案管理和工程竣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有保證、建設安全有保障、設施管護有長效。(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分局、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統籌推進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來抓。各鄉鎮要成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班,主要負責人親自研究部署,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保障、推進實施等工作。縣直相關部門要理順工作職責,按照工作分工,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強化調度、督導、驗收、通報、考核,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推進農村廁所糞污治理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牽頭責任單位:縣委辦、縣政府辦、縣紀委監委、縣委農辦,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等,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二)強化資金保障。縣財政、發改部門要統籌各級財政資金和項目,加大對上爭取和資金整合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農村、水污染治理和鄉鎮污水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專項資金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業農村、住建、生態環境等部門按職能分工,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謀劃和項目實施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引導社會各界通過投資、捐助、認建等形式,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牽頭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發改委,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住建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建投集團,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
(三)做好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利用“青陽美麗鄉村”公眾號,豐富宣傳內容。結合“鄉村振興環九華山先行示范區”創建、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家園”“美麗庭院”創建、村莊清潔行動、愛國衛生運動等活動,采用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大力開展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宣傳。發揮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優勢,發動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從源頭上杜絕農村生活污水亂潑亂倒、污水橫流的現象。(牽頭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配合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住建局、縣城管執法局、縣衛健委、團縣委、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主體責任單位: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