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2021〕23號
關于印發新河鎮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處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黨委(總支、支部)、村委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巡視組巡視我省反饋意見涉及青陽縣個性化問題專項整改工作,做好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有效銜接,現將《新河鎮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處理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共新河鎮委員會
新河鎮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0日
關于印發新河鎮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處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
境的決策部署和農村“廁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央農辦等9部門《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農發〔2019〕14號)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本鄉實際,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及污水處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至2020年,全鎮11個行政村,全面完成農村旱廁改水沖式衛生廁所改造。因地制宜,同步完成全鄉的污水治理任務,使農村生活環境衛生得到進一步改善,逐步實現戶戶都是衛生廁所,盡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二、治理范圍和內容
(一)治理范圍:對全鎮11個行政村的農村廁所改造和生活污水治理統籌推進。
(二)治理內容:對農村居民生活和農家樂產生的污水進行治理。包括化糞池產生的黑水和廚房、洗衣、洗浴等產生的灰水,以及散養家庭畜禽等活動產生的污水。
三、工作措施
(一)認真編制計劃,明確年度目標任務。明確改廁改水年度計劃、處理工藝方式、完成時間節點等,確保落實到村、落實到戶。今年全鎮計劃完成的任務總數300戶,計劃5月底前開始施工準備階段,6月開始全面鋪開行政村年度改廁工作;10月底前完成年度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的目標,11月底前完成年度鄉級改廁驗收工作,并上報縣級申請驗收。
(二)堅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根據我鎮實際情況,以截污納管和聯戶收集處理建設,配合單戶自行清掏和購買服務相結合等多種污水處理方式并存,杜絕污水直排現象。2021年我鄉農村改廁在尊重村民自愿的基礎上,以“一戶一廁”的原則,按照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在村委會的統籌下,進行旱廁改造工作。
(三)創新建設運行管理模式。農村改廁改水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既要為民辦好實事,又要厲行節約。充分發揮黨支部、村委會的牽頭引領作用,推廣“全村統籌考慮、統一設計方案、統一安排施工、統一采購建材”的做法。改廁改水工程竣工后,要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散戶實行“自用、自管”,村級實行“農戶+專業”的模式,做好農廁及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包括化糞池定期清掏、生態處理單元的植物處理等,確保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污滿了有人掏、糞污利用符合要求。
四、重點工作
(一)科學調整實施方案
各村在全面摸清農村生活污水產生、排放、污染、治理、利用等情況的基礎上,對2016年已經編制完成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優化調整,統籌銜接《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2021年-202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村莊規劃、功能區規劃等合理確定治理任務目標、治理模式工藝、資金運維保障等,提高全鄉實施方案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二)分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各村優先對位于飲用水水源地、美麗鄉村中心村、“美麗家園”創建點、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點、集鎮所在行政村等范圍內,優先進行生活污水治理。
(三)分類合理選擇治理方式
各村要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實現糞污處理全覆蓋機制。
1. 納管收集集中處理方式。人口較為集中,容易產生污水徑流、形成黑臭水體的,宜采用。
(1)集鎮截污納管處理方式。對具備納管條件、居住相對集中的集鎮農戶,優先考慮就近接管至集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推進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集鎮近郊的農村延伸。
(2)建設村莊污水處理站方式。對離集鎮生活污水管網較遠、人口密集且不具備利用條件的行政村,建設聯戶集中處理設施,處理設施包括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終端。
(3)自然生態處理方式。對村莊周邊具備閑置坑塘、溝渠等自然條件的,可采用建設小聯戶收集管網,通過大三格+人工濕地的方式進行生態處理。
2. 分散處理就地利用方式。人口較少、居住分散、不能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可采用分散處理就地利用方式。
(1)大戶資源化利用。探索集中收集廁所糞污,聯系種植業大戶,綜合利用。
(2)農戶就地利用。利用農戶房前屋后的“五小園”,能夠實現糞污、灰水就地綜合利用。
(3)提供清掏服務。對無勞動能力家庭,通過鎮人居環境管護站兜底購買清掏服務,將糞污運至污水處理廠或者農業經營大戶,達到及時處理。
(四)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用水循環利用
各村要積極探索將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統一規劃、一體設計,在確保農業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農業農村水資源的良性循環。鼓勵采用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農田溝渠、塘堰等灌排系統進行生態化改造,通過農田林草灌溉、景觀補水等方式就近回用農村生活污水;鼓勵農戶利用房前屋后“五小園”,實現農村生活污水就地回用;暢通廁所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就地就近還田渠道,采用建設糞污堆肥設施、建設發酵池、拉運至污水處理廠站處理、拉運至集中式資源化利用設施等方式,推動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
(五)嚴格執行綜合利用和排放標準
鼓勵污水經處理后綜合利用,其中,用于農田灌溉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要求;用于漁業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要求;用于景觀環境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要求;用于雜用水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水水質》(GB/T18920)要求。
(六)建立處理設施運維管理等長效監管機制
要充分借鑒旱廁改造后續管護和農村垃圾處理處置經驗,探索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和管護長效機制。建立以鄉鎮人民政府為責任主體、村委會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受益主體、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切實落實運維保障資金。對于通過預處理后進入集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或處理設施,歸入集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對于集中建設的規模較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可運用市場機制,以鄉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管護,提高管護水平和設施運行效率,推行建設運行一體化模式;對于分散建設的規模較小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村級責任主體作用,落實管護責任人,建立政府扶持、村級自籌和社會支持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七)嚴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質量和驗收程序
各村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要堅持提高工程質量標準、減少后續管護費用的原則,按照住建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GB/T51347-2019)要求,嚴格工程設計,嚴把材料質量,嚴控安全監管,采取地方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群眾代表監督等方式,加強施工監管、檔案管理和工程竣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有保證、建設安全有保障、設施管護有長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新河鎮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領導小組,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牽頭調度、督導、驗收、考核等工作,相關單位要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行政村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完善具體工作方案,督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落地、落細、落實。
(二)動員群眾參與。充分利用媒體,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家園”、“美麗庭院”創建等活動,采用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大力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宣傳。發揮村級黨組織、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共青團、婦聯等組織優勢,發動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從源頭上杜絕農村生活污水亂潑亂倒、污水橫流的現象。
(三)加強督查指導。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組織老黨員、老干部等開展義務監督,建立網絡、電話等監督渠道,對反映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整改到位。實行領導小組成員分村包村督查制度,推進改廁改水工作,對工作不落實嚴重影響治理進度的村進行通報和嚴肅問責,對目標任務完成好的村予以表揚,并列入鄉年度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