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推進控輟保學工作
——青陽縣控輟保學工作經驗做法
做好控輟保學工作、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義務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進一步推進“控輟保學”工作,保障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打好脫貧攻堅戰,青陽縣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以“一個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標統籌推進控輟保學工作。
一、政府高度重視,認真履行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法定職責
縣政府成立由分管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控輟保學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解決控輟保學工作面臨的問題。2018年5月專門下發《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的通知》(青政辦秘〔2018〕43號),各鄉鎮人民政府切實將控輟保學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應領導小組,扎實開展控輟保學工作,進一步摸清學生輟學情況、制定控輟保學工作方案,因地、因家、因人施策,排查政策措施空白點和工作盲點。各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分解細化目標責任,做到責任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把控輟保學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二、堅持依法控輟,建立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督導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將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納入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體系,作為對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領導考核的重要指標。把控輟保學作為責任督學日常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專項督導,督促各級教育部門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建立控輟保學約談制度、通報制度和獎勵制度,實行控輟保學督導檢查結果公告、限期整改和責任追究制度。
建立部門聯控聯保工作機制。縣綜治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禁止在學校周邊開辦不利于兒童少年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場所,禁止營業性歌舞廳、電子游戲廳、網吧等接納未成年學生。司法行政部門做好面向農村貧困地區的控輟保學相關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民政部門將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社會救助政策保障范圍。用人單位不得違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加大對違法招用未成年人的單位或個人的查處力度,情節嚴重的由市監部門吊銷相關單位營業執照。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共青團、婦聯、殘聯、社區在控輟保學工作中發揮各自作用。
三、努力查找輟學原因,摸清輟學學生底數
當前,導致學生失學輟學的原因有許多方面。一是家庭原因:一些家庭因父母離異,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生意,沒有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導致子女性格較孤僻,不合群,加之學習成績又不佳,故選擇輟學。
二是社會的原因:社會上不良習氣的誘惑。一些孩子受社會影響,上網吧玩游戲或沉迷于手機游戲 ,從而導致厭學、輟學。
三是學校的原因:一些學校為追求升學率,片面的以教學成績來考核教師,部分教師為追求班級成績排名,側重于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管理,忽視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管理,甚至勸退,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而逃學、輟學。
針對學生輟學原因,我縣全面掌握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情況,加強宣傳教育,督促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依法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并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建立和完善輟學學生勸返復學、登記與書面報告制度,每學期開學后一周內,對未報到的學生登記造冊并逐一核實原因,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加強家校聯系,對控輟保學重點對象開展經常性家訪,做好思想工作,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幫助;經勸返仍不到校或無法聯系上的,學校及時書面報告教育主管部門,并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本學期開學以來,我縣丁橋初中2名學生因家庭等原因輟學在家,經鎮政府、行政村和學校上門工作,現已勸返學校就讀,在校就學狀況良好。目前,全縣無輟學在家學生。
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各校利用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輟學學生標注登記工作,對在籍不在校學生逐一核實,確保學籍系統信息與實際一致??h教育體育局和學校加強學生失學輟學情況監測,把初中作為重點監測學段,把流動、留守、殘疾、家庭經濟困難適齡兒童少年與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作為重點監測群體。
四、關注農村學校建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1.堅持資金向農村學校傾斜,加強農村學校建設
縣級財政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重點保障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村學校傾斜力度。落實政府主體責任,不斷完善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標準,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育審計和問責,對挪用和擠占村小學和教學點公用經費的單位與個人嚴肅問責。
2018年,縣政府投入1600多萬元對閑置的原木鎮中學加以改造,將原木鎮初中和木鎮中心小學搬遷至新校區,創辦一所九年一貫寄宿制公辦學校,滿足縣內留守兒童寄宿入學的要求和農村學生、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同時減輕農村家庭教育負擔,也有效地促進了控輟保學工作的開展。
2.充實農村師資隊伍,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建設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從教。
推動城鄉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建立完善全縣中小學教師定期支教制度, 采取上掛學習(農村學校選派教師赴城區學校學習)和下派支教(城區學校選派教師赴農村學校支教)的形式,推進教師交流,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教師每學年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校級以上骨干教師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繼續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和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為鄉村學校補充優秀教師。
3.發揮在線課堂作用,讓農村學生學得好
利用在線課堂的便利渠道和資源優勢,加強中心學校對村小學、教學點的指導管理。充分運用在線課堂等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吸引力,讓孩子們從小愿意上學。
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加快“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促進農村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4.辦好教學點,解決農村貧困學生入學路遠問題
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重視農村學校規劃建設,在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并辦好必要的學校和教學點,確保學生就近入學。
嚴格落實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政策,確保經費落實到學校(教學點)。
5.推行公交接送學生,解決農村學生入學安全問題
嚴格規范學校撤并程序,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避免因學校布局不合理和學生上下學交通不方便造成學生失學輟學。因地制宜通過增加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供應午餐等多種方式,妥善解決農村學生家校往返交通問題。位于縣域東部的丁橋鎮中心小學服務區域涵蓋老山、茗山、永平、石壁等10個行政村,有400多名學生離家遙遠,家長接送十分不便。為此,該校采取學校、家長和公交公司各出資一部分的方式,安排11輛公交車接送學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上學、放學,避免了因路遠不便而造成的輟學。
6.建立健全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
各校把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作為控輟保學的重點任務,建立健全學習幫扶制度,著力消除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而輟學的現象。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家庭情況和思想心理狀況,切實加大幫扶力度,使他們增強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切實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有效性和獲得感。積極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學生素質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對學習困難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作為考核學校教育工作和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
五、實施教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
精準確定教育扶貧對象。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針對殘疾、貧困等失學輟學率可能較高的群體,把控輟保學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加大對殘疾學生就學支持力度,對符合資助政策的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子女優先予以資助,建立完善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補助政策。全縣適齡殘疾兒童172人,其中在本縣及外地學校隨班就讀的122人,在特教學校及康復中心就讀、康復的22人,另有28名適齡殘疾兒童,因身體重度殘疾,無法到隨班就讀,學校采取送教上門形式,定期上門了解兒童的健康和學習狀況。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訂扶貧方案,統籌各類扶貧、惠民政策,確保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
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升學信心。全面落實教育扶貧和資助政策。完善義務教育扶貧助學工作機制,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學生資助等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