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總結
我縣現有初中12所(含民辦學校附設初中部3所),小學20所(其中完小4所,教學點3個),在校生初中8392人、小學12992人。
一、基本均衡的現狀及實現歷程:
青陽縣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積極加大對教育發展的投入。2013年投資1億元在南部新區新建擁有48個教學班的青陽縣第四中學正式啟用,將四中原址改建為擁有36個教學班的青陽縣第三小學如期開學,投入資金8300萬元,全面實施薄弱學校改造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青陽三中教學樓和項目投資660萬元2018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10月我縣投入資金8000萬元,啟動南部新區第四小學項目建設,該校占地面積63.23畝,總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建設規模36個教學班,提供1600余名公辦學位。
二、推進基本均衡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是加大了對薄弱學校計算機配備、多媒體教室建設和教學儀器設備添置等方面的投入。2015以來,按照“建配標準化,管理科學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使生機比、師機比全面提升,到目前為止分別達到10:1、1:1;全縣所有學校(包括教學點)均配備了班班通;教學儀器設備的配備高于省頒標準。
二是加快圖書館(室)建設步伐,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用于增添圖書的資金達到了100多萬元,生均圖書冊數小學達到20冊,初中達到31冊,小學比2015年增加了59900冊,初中增加了32500冊。
三是在學校校舍等硬件建設方面:2015年驗收后,通過政府增加投入,新建了青陽四中、青陽三小,喬木中心小學食堂,廟前小學、杜村初中綜合樓和周轉房,丁橋小學運動場,共計投入資金21600萬元。
四是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注重教育發展均衡化,努力縮小學校之間的師資差距,近兩年除了新分配教師到農村任教外,我縣還采取了教師上掛學習和下派支教兩種形式進行,即農村學校選派教師赴城區學校學習,城區學校選派教師赴農村學校支教。上掛學習和下派支教年限均為三年,此舉極大地緩解農村教師老化和學科不配套的矛盾。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民辦學校在資金投入方面不足,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教師流動性較大,人口不斷減少,鄉鎮學校規模不斷縮小,差異系數不斷擴大。
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考慮及進展:
2020年1月16日,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全面啟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工作,縣委辦、縣政府辦印發《關于成立青陽縣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要求縣政府加強統籌,明確責任,確保2022年前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2020年秋季學期:我縣小學優質均衡綜合差異系數為0.453、中學優質均衡綜合差異系數為0.439。
一是加大投入,夯實教育發展基礎。通過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全力打造“教育強縣”工程,全縣教育事業駛上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二是建設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我們始終堅持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多途徑強化師資力量。通過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自學考試等,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與專業技能。 三是創新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實施以課堂教改為重點的創新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名師評選、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評選、教師素養大賽、課堂教學競賽、優質課展示、論文案例評選、課堂書寫比賽、微課制作比賽、一師一優課評選、說課比賽、縣際教研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多渠道廣空間著力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