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2022年5月7日)
青陽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青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青陽縣統計局
2018年9月,我縣根據國務院和省、市統一部署,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全縣50余名調查人員歷時3年,全面采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制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匯集了76359個調查圖斑數據,全面查清了全縣國土利用狀況。現將全縣主要地類數據公布如下:
(一)耕地21436.22公頃(321543.3畝)。其中,水田18791.23公頃(281868.45畝),占87.66%;水澆地79.99公頃(1199.85畝),占0.37%;旱地2565公頃(38475畝),占11.97%。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6266.41公頃(243996.15畝),占全縣耕地的75.8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045.09公頃(30676.35畝),占9.54%;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819.95公頃(42299.25畝),占13.16%;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80.96公頃(4214.4畝),占1.31%;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3.81公頃(357.15畝),占0.11%。
(二)園地2444.96公頃(36674.4畝)。其中,果園140.35公頃(2105.25畝),占5.74%;茶園864.02公頃(12960.3畝),占35.34%;其他園地1440.59公頃(21608.85畝),占58.92%。
(三)林地78331.38公頃(1174970.7畝)。其中,喬木林地58254.46公頃(873816.9畝),占74.37%;竹林地7889.17公頃(118337.55畝),占10.07%;灌木林地4106.8公頃(61602畝),占5.24%;其他林地8080.95公頃(121214.25畝),占10.32%。
(四)草地195.81公頃(2937.15畝)。其中,其他草地195.81公頃(2937.15畝),占100.00%。
(五)濕地193.3公頃(2899.5畝)。其中,內陸灘涂193.3公頃(2899.5畝),占100.00%。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607.16公頃(144107.4畝)。其中,建制鎮用地2594.72公頃(38920.8畝),占27%;村莊用地6069.53公頃(91042.95畝),占63.18%;采礦用地603.91公頃(9058.65畝),占6.29%;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339公頃(5085畝),占3.53%。
(七)交通運輸用地1727.97公頃(25919.55畝)。其中,鐵路用地29.72公頃(445.8畝),占1.72%;公路用地934.9公頃(14023.5畝),占54.1%;農村道路751.68公頃(11275.2畝),占43.5%;港口碼頭用地11.67公頃(175.05畝),占0.68%。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550.34公頃(68255.1畝)。其中,河流水面1072.53公頃(16087.95畝),占23.57%;水庫水面608.73公頃(9130.95畝),占13.38%;坑塘水面2140.7公頃(32110.5畝),占47.05%;溝渠460.58公頃(6908.7畝),占10.12%;水工建筑用地267.74公頃(4016.1畝),占5.88%。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三調”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全縣國土利用狀況,對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管理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要因地制宜,加強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要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盤活城鄉存量建設用地,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提升土地開發利用質量和效益,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把“三調”成果作為相關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據,切實發揮調查成果的重要支撐作用。深入推動調查成果在職能部門間的共享應用,持續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