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依據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的重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國家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做好新時期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安全生產工作正處于爬坡過坎、著力突破瓶頸制約的關鍵時期。安全發展基礎依然薄弱,安全生產工作在不同地區、行業和企業之間進展不平衡,各類事故隱患仍然突出,存量風險尚未完全化解,增量風險仍在不斷涌現,傳統風險與新興風險交織疊加,安全風險更加集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鑒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迫切需要繼續堅持全國一盤棋,緊緊抓住安全生產工作的突出問題,在國家層面統籌謀劃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目標任務,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市縣黨委、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安全生產法》《安徽省安全生產條例》《池州市“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池州市“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青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制定《青陽縣“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
二、編制過程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編制工作責任。分管負責同志多次研究部署《規劃》編制工作,對《規劃》的站位立意、框架結構、重點內容、呈現形式以及編寫質量、時間進度等提出要求。并對《規劃》編制工作進行責任分解,把任務落實到專人,強化責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確保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任務。
二是深入調研,廣泛收集編制素材。在《規劃》編制期間,多次同兄弟單位調研交流學習。印發《關于印發<青陽縣“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的通知》,向省有關單位、各市應急管理局、廳內各處室廣泛收集素材。
三是集思廣益,積極開門征求意見。印發《關于征求<青陽縣“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意見的函》,面向省直相關部門、各市縣應急管理局、各救援隊伍征求意見建議。組織召開《規劃》專家評審會,專家組認為《規劃》結構完整、內容全面,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過。
四是注重銜接,科學規劃合理構建。為保證《規劃》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認真學習研究《“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努力做好與上級規劃的銜接。積極加強與各部門溝通,就《規劃》的有關指標和內容征求各方意見建議,做好與《安徽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等規劃的銜接工作。
三、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按照省市縣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服務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為根本目的,深化“鑄安”行動,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產系統性風險,解決重點行業領域瓶頸性、根源性、本質性安全問題,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設現代化“九華圣境、靈秀青陽”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四、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統籌推進。全面加強黨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安全生產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轉化為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
(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守“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堅持系統謀劃、標本兼治。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統籌發展和安全,將安全發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努力塑造與安全發展相適應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優化安全布局,更好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四)堅持風險防控、精準施治。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瞄準重大安全風險及挑戰,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上精準發力,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從源頭上消除和管控風險,做到預警發布要精準、搶險救援要精準、監管執法要精準。
(五)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法治。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規范化水平,深化安全生產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系統完整、責權清晰、監管高效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靠法治筑牢安全生產屏障。
(六)堅持廣泛參與、社會共治。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好社會力量的作用,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到安全生產工作中,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構建企業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治理格局。
五、規劃目標
到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基本建立,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冶金、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領域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總量持續下降,安全生產狀況趨穩向好,全社會安全意識持續強化,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到2035年,基本實現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運行,重大安全風險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安全生產治理體系現代化基本實現,較大事故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
“十四五”安全生產工作主要指標
|
|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5年目標
|
指標屬性
|
|
1
|
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33%
|
約束性
|
|
2
|
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
|
下降15%
|
約束性
|
|
3
|
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
死亡率
|
下降10%
|
預期性
|
|
4
|
較大事故死亡人數
|
有效防范
|
預期性
|
|
5
|
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數
|
堅決杜絕
|
預期性
|
六、重點內容
織密風險防控責任網絡,深化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壓實黨政領導責任,夯實部門監管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嚴格目標責任考核,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優化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健全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推動標準動態管理,強化執法能力建設,創新監管執法機制。筑牢安全風險防控屏障,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優化城市安全格局,嚴格安全生產準入,強化風險監測預警,精準排查治理隱患。全力防范重特大事故,遏制較大事故,包括危險化學品安全、非煤礦山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交通運輸安全(除道路交通安全外)、工貿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農林漁業安全、園區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民爆行業安全、水利系統安全、文化旅游安全、校園安全、民政服務機構安全、自然資源領域安全。強化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建設,夯實企業應急管理基礎,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增強救援保障水平。
統籌安全生產支撐保障,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進安全信息化建設。構建社會共治安全格局,提高全民安全素質,推動社會協同治理,積極參與長三角安全生產一體化發展。實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包括風險防控基礎提升工程,監管執法能力建設提升工程,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工程,救援處置能力提升工程,科研實驗能力提升工程,安全生產預防能力建設工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融合應用工程,專業能力提升工程。
七、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一)明確任務分工。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要根據本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并公布安全生產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各地各部門要積極制定規劃實施方案,細化落實規劃的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明確各部門相關責任。推動建立安全監管協作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各地安全生產規劃實施情況信息公開,鼓勵全社會參與和監督,確保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按照安全生產工作省級與市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規定,落實財政支持安全生產政策,強化財政經費保障,優化安全生產支出結構;集中力量辦大事,向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防控、事故隱患消除工作傾斜。實行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加強績效評價,強化審計監督,切實把安全生產財政資金管好用好。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完善監管機制。鼓勵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和社會捐贈資金增加安全生產公益性投入。在高危行業領域依法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在其他行業領域推廣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充分發揮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風險防控和事故預防功能。加快建立保險機構和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等廣泛參與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
(三)推進試點示范。以改善安全狀況、推動安全發展為目標,以體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為重點,為爭創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貢獻青陽力量。積極推進安全社區、平安校園、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等建設。加快先進安全應急裝備科研成果工程化應用。開拓創新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建成較為完善的安全治理制度體系,形成若干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安全生產重大制度成果。
(四)強化考核評估。健全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協同配合、信息通報、形勢會商、風險交流、協調聯動等制度機制。監督指導各成員單位落實安全職責,加大督查考評力度,形成監管合力。縣安全生產委員會將定期對各鄉鎮、開發區安全生產狀況、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生產重大工程進展等情況進行監測調度。在2023年和2025年底,對本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評估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
解讀人:青陽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王斌 咨詢電話:0566-326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