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屬有關單位、股室股室事,各鄉鎮農業服務站:
稻漁綜合種養是一種綠色低碳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近年來,我縣稻漁綜合種養持續較快發展,在保障糧食安全、增加優 質水產品供給、促進漁民增收和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 作用。為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科 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 知》(皖發〔2022〕5號)、《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持續推進全 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皖農漁函〔2023〕 101號)、《池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持續推進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產 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綠色 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新動能,現結合我縣實際,就持續推進我縣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 量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方案,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 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大食物觀的 重要論述,按照省、市、縣實施一產“兩強一增”行動的決策部署,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需要為出發點,以保障優 質農漁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為落腳點,優化種養結構布局,協調農 業生產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引領,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穩步推進 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 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穩糧興漁。牢牢守住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保障國家糧食 安全底線,堅持耕地糧食生產功能,保持水稻生產主體地位,支 持強化水稻、水產品產量指標約束,科學利用稻田水土資源,提 高水稻和水產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
堅持有序發展。因地制宜、優化布局、分類推進稻漁綜合產 業發展,科學引導并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合理確定發展規模,統 籌苗種繁育、養殖、加工、休閑等體系建設,更加注重發展質量 效益。
堅持綠色生態。突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種養結合、生態循環、 綠色低碳特點,強化技術模式創新和示范推廣,嚴格投入品監管,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提高稻米和水產品品質,提升稻田生態環 境質量。
堅持富民增收。發揮稻漁綜合種養比較效益優勢,健全聯農 帶農機制,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稻漁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提 高土地增值收益空間,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三、總體目標
2023 年,全縣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0.4萬畝,總面積達 5.4萬畝以上,實現畝產水稻1000斤,畝均增收1000 元以上, 改造提升千畝示范片2個,新建千畝示范區2個,新建百畝示范點5 個以上;到2025年,力爭全縣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到5.8 萬畝,實現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水產品供給能力提高,有力促進 稻漁一二三產業融合和品牌化發展;到2035 年,走出一條有特 色、產業規范、產品優質、產地優美、產區繁榮的稻漁綜合種養
高質量發展之路。
四、重點工作
(一)優化布局。 充分利用糧食主產區內豐富的稻田資源, 根據本地實際加強宣傳發動,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 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并與國土空間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 規劃、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等相銜接。
(二)規范稻漁生產。各地要以“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 為根本前提,指導稻漁綜合種養主體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防止耕地“非糧化”??茖W利用耕地資源,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生產不得改變耕地地類,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和密度。鼓勵周期 性水旱輪作,防止稻田潛育化。
(三 ) 加快種業發展。加快品質優、抗倒伏、產量高的稻漁 種養優質專用稻品種和適宜稻田淺水生態系統的小龍蝦、中華 鱉、鯽魚等新品種選育推廣。進一步選育示范適合稻漁綜合種養 的優良水產品種,鼓勵企業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小龍蝦、 中華鱉、鯽魚等水產品種的苗種供應能力,促進本地水產良種場 和繁育基地的健康發展。
(四 ) 發展現代化生產。按照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原則,結 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及涉漁相關項目,充分考慮農田機械化操作等 需要,合理布設邊溝、魚凼、田間道路和進排水設施,統籌建設 與稻漁生產相適應的基礎設施。發展智慧種養,加強稻漁綜合種 養各環節的農機農藝農信融合,支持無人機投喂、微環境在線監 測、物聯網等設施設備在稻漁生產中的應用,提高生態種養管理 水平,增強稻漁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 ) 推廣生態模式。積極依托省、市、縣各級水產推廣體系,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試驗示范,集成創新,重點推廣稻 鱉、稻蝦、稻魚等模式,形成一整套操作流程圖、技術明白紙, 總結提煉一批適合本地區推廣的稻漁綜合種養操作規程。大力發 展生態健康稻漁模式,加強田間工程、品種選擇、水稻栽培、水 肥管理、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治、種養尾水循環利用等技術集成示范。
(六)強化生產監管。嚴格控制溝坑占比和水稻產量等指標, 嚴守溝坑面積不超過田塊面積的10%的紅線,盡量降低溝坑占 比,堅決防止“只養蝦不種稻”“重漁輕稻”“挖塘養魚”等現象。嚴 禁超標準開挖耕地,破壞耕作層的,要合理保存剝離土,不達標 田塊須有序整改,確保農田能夠原貌恢復耕作。對不符合規范要 求的,要及時報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時會同有關部門采取相應 措施推進整改,確保稻漁綜合種養主體在溝坑占比、種養環境、 水稻產量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符合要求。所有涉漁資金項目一律禁 止投給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稻漁綜合種養主體。加強稻田生態環境 監測,強化投入品監管,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力度,嚴 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投入品等行為。
(七 )推進科技創新。加強稻漁生態系統物質能量循環規律、生物協同作用機制、養殖技術、地力提升、環境調控、質量評估 等基礎研究,探索稻漁生產對酸化、重金屬污染土壤改善提升作 用。
(八) 完善標準體系。在省、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快稻 漁綜合種養標準體系建設,推動相關全產業鏈各級標準制修訂。 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的要求,突出示范項目帶 動,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稻漁標準化示范基地,落實企業主體 責任,推進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全面提升產業規范化、標準化水 平。
(九)開展技術服務??h水產推廣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告知書、
明白紙、信息網絡及新聞媒體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 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藥管理條例》《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等普法教育,開展“水產養殖用投入 品白名單”和“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2年1 號、2 號”宣傳解讀, 切實增強稻漁綜合種養主體自覺維護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守法意 識。組建稻漁專業科學技術服務隊,加強稻漁綜合種養人才培訓 指導,深入開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和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 動,推廣實用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統計監測、 產量測定和綜合效益調查等,加強產業發展形勢分析研判。
(十 ) 推動產業集聚。推動加工、倉儲、物流等鏈條環節向稻漁綜合種養產區布局,實現產購儲加銷銜接配套。支持符合條 件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聚集區申報建設現代產業園、優勢特色產 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特色農產品 優勢區等。
(十一) 打造全產業鏈。強化招商引資,積極吸引工商資本 來青投資水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業。用好各級專項扶持資金政 策,支持開展稻漁產品原料處理、分級包裝、冷藏保鮮、倉儲物 流設施裝備建設,推動稻漁綜合種養與農產品加工業聯動發展;支持小龍蝦、龜鱉等稻漁即食產品、預制菜開發,鼓勵探索開展 活儲基地建設,引導錯峰上市。
(十二) 創建特色品牌。以培育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知名度高的稻漁區域公共品牌為目標,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 著力培育品種豐富的鄉土漁米產品品牌。創新品牌營銷方式,推 動品牌宣傳與餐飲、旅游、影視、文化等產業相結合。積極參加 各類展評活動,持續提升我縣漁米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 挖掘拓展稻漁產業多功能性,促進美食餐飲、特色民俗、農事體 驗、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等業態融合,實現產業多元價值。結合 傳統文化和民俗資源,將漁米產品、漁業文化融入相關節慶活動, 保護和傳承農耕文化遺產。
五、保障措施
( 一 ) 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稻漁綜合種養作為穩糧興漁、提質增效、富民增收及促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 強省的有力舉措,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 位,形成上下協同、齊抓共管、有序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確保 稻漁產業高質量發展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要根據各地稻漁 產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推動各項措施落實落 地。同時,加強稻漁生產監管,嚴格落實稻漁綜合種養生產標準, 確保耕地糧食生產功能。
(二)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將稻漁綜合種養納入品牌糧食建 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支持范圍;支持成品油價格調整對漁業補 助資金向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傾斜;支持符合條件的小龍蝦養 殖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 三 ) 完善金融服務。建立政府引導、生產主體自籌、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工商資本 和社會資金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對稻漁產業的新型經營主體給予 貸款支持,鼓勵保險機構結合實際創新稻漁綜合種養保險產品, 提高風險保障水平。
( 四 ) 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渠道,宣傳推介稻漁綜合種養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進展、新成效,推介 發展典型,營造良好氛圍。健全小龍蝦價格等稻漁綜合種養產業 信息監測體系,指導經營主體按照市場導向組織生產、捕撈上市, 降低產業發展風險,提升產業效益??h、鄉兩級水產技術推廣和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作,合力推進我 縣稻漁綜合種養高質量發展。
附件:2023 年青陽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指導性指標
青陽縣農業農村水利局
2023年3月8 日
抄送:市農業農村局,縣直有關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
附件
2023 年青陽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指導性指標
單位:畝
|
鄉 鎮
|
2022 年底總面積
|
2023 年新增面積
|
2023 年底總面積
|
備 注
|
|
蓉城鎮
|
8200
|
800
|
9000
|
|
|
朱備鎮
|
670
|
100
|
770
|
|
|
楊田鎮
|
3200
|
200
|
3400
|
|
|
陵陽鎮
|
2000
|
300
|
2300
|
|
|
新河鎮
|
16070
|
300
|
16370
|
含農業 場所
|
|
木鎮鎮
|
9500
|
1000
|
10500
|
|
|
丁橋鎮
|
4500
|
400
|
4900
|
|
|
喬木鄉
|
2900
|
200
|
3100
|
|
|
酉華鎮
|
2500
|
200
|
2700
|
|
|
廟前鎮
|
780
|
300
|
1080
|
|
|
杜村鄉
|
280
|
200
|
480
|
|
|
合計
|
50600
|
4000
|
54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