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經縣政府同意,現將《青陽縣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青陽縣農業農村水利局 青陽縣財政局
2023年6月20日
抄送: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
青陽縣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項目實施方案
為組織實施好2023年度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根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關于印發安徽省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農經函〔2023〕474號)文件精神及有關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要求,圍繞糧食、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等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小農戶廣泛接受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促進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和補貼精準性,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2023年,省下達我縣3.4萬畝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任務,安排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15萬元。
二、實施原則
一是堅持服務小農戶。以服務小農戶作為政策支持的主要對象,引領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戶走向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著力解決小農戶的規?;a難題。
二是堅持推進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以支持農業生產托管為重點,在尊重農戶獨立經營主體地位前提下,集中連片推進規?;a。
三是堅持服務重要農產品。把提升糧油等主要農產品及“一縣一業”特色農產品生產效益作為支持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目標,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四是堅持以市場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財政資金重在引導培育市場,補助領域集中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關鍵和薄弱環節;補助標準不能影響服務價格形成,不干擾農業服務市場正常運行,引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長期健康發展。
三、實施內容
(一)支持范圍。根據省下達的項目任務和財政補助資金額度,結合全縣機械化使用率等因素,要求承擔社會化服務項目的服務組織全程托管單季服務能力不低于300畝,多環節托管單季服務能力不低于1000畝,且服務區域須在本縣范圍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社會化服務項目政策宣傳,村集體經濟組織要鼓勵家中缺乏勞動力、外出務工面臨棄耕風險的農戶主動自愿接受托管。具有全程托管條件的鄉鎮、村,要發動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服務公司(合作社)組織小農戶自愿接受全程托管。
(二)支持環節。結合我縣農業生產和農戶需求,2023年度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重點支持以下農業生產環節:
1.水稻生產:支持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插秧服務,自走式植保機或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治(或施肥)服務,機械收割+秸稈打捆(或粉碎)服務,倉儲烘干服務環節。
2.油菜(小麥)生產:支持油菜(小麥)種肥同播、自走式植保機或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治(或施肥),機械收割+秸稈打捆(或粉碎),倉儲烘干等服務環節。
3.九華黃精種植:支持九華黃精集中育苗、GAP種植+種植后一年期的施肥及病蟲草害防治等全托管服務。
實行多環節托管的,服務環節不得低于以上支持環節的其中任意兩個。市場機制運作已基本成熟的普通耕種收等環節,不再納入財政支持范圍。
(三)補助標準。根據省實施方案有關規定,我縣按照脫貧地區、丘陵山區原則上財政補助占服務價格的比例不超過40%,單季作物畝均各關鍵環節補助總量不超過130元,對接受服務的單個規模經營主體,補助資金上限為10萬元的要求,分別確定服務小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的補助標準,具體如下:
1.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補助標準: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插秧服務每畝補80元;自走式植保機或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治(或施肥)服務每畝補5元;機械收割+秸稈打捆(或粉碎)服務每畝補30元,倉儲烘干服務每畝補15元。
2.油菜(小麥)生產社會化服務補助標準:種肥同播每畝補助40元;自走式植保機或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治(或施肥)服務每畝補10元; 機械收割+秸稈打捆(或粉碎)服務每畝補30元,倉儲烘干服務每畝補15元。
3.九華黃精種植生產社會化服務補助標準:集中育苗每千株補助10元;GAP種植+種植后一年期的施肥及病蟲草害防治等全托管服務每畝補助100元。
各環節補助標準可根據社會化服務市場行情在最高補助限額內進行適當調整。
(四)補助對象。按照公平、規范的原則,支持服務能力強、服務范圍廣、市場化運營規范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或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接受服務的小農戶(面積在50畝以下)以及規模經營主體(面積在50畝及以上的)。“自我服務”和“相互服務”的不納入補助范圍;開展全程托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等按托管面積補助,并作為重點扶持對象。
(五)支持方式。采取先服務后補貼的支持方式,按完成項目服務(即通過驗收、完成報賬)時間先后依次兌現補助,補完為止。補助款分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服務對象分別打卡發放。在補助資金分配上,根據實際作業量對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接受服務的對象(小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對照補助標準進行補助,按40:60的比例同時分配,確保小農戶接受托管服務的補助資金或面積占比原則上不低于60%。
補助資金使用不得出現以下情形。1.不得將補助資金用于購置設施裝備、安裝作業監測終端、建設信息化平臺、列支工作經費和培訓經費、發放普惠性補貼和物化補貼等非服務性環節。2.不得將經營主體或服務主體為自身流轉的土地提供作業服務納入補助范圍。3.兩家及以上經營主體或服務主體不得通過相互提供交叉作業服務獲取補助資金。4.不得受理以中介機構名義直接代理申報的資金項目,不得將財政補助資金用于支付中介費用。不得將項目資金直接撥付村集體經濟組織賬戶,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直接開展服務的不得享有補貼。5.其他不符合項目補助資金使用方向要求的情形。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3年6月-7月) 研究制定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充分調動農戶和服務組織的積極性,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二)實施階段(2023年7月-11月)
1.項目申報。各鄉鎮負責組織轄區內的項目申報工作,并對申報的項目內容、服務收費等情況進行初審。其中,小農戶接受服務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服務組織牽頭申報,填報社會化服務作業項目申報表;農業經營主體(大戶、家庭農場、企業)等接受服務的,由鄉鎮組織社會化服務主體申報,填報社會化服務作業項目申報表(附件3)。
2.初步審核。各鄉鎮對項目申報表進行審核匯總,重點審核是否存在重復申請,核實申報地塊是否為實施社會化服務的種植品種。對符合條件的主體,以鄉鎮為單位形成匯總報告,并附每個主體填寫的社會化服務作業項目申報表(附件3),及時報送至縣農業農村水利局。
3.遴選組織。實行社會化服務項目的服務組織進行名錄庫管理,各服務組織要在安徽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http://www.zgnf.net/anhui)中申報注冊,承擔社會化服務項目的組織將從名錄庫中遴選確定,即由鄉鎮根據申報情況進行推薦,縣農業農村水利局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予以公示。各地推薦的服務組織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基本條件。已納入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依法在本區內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有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有一定的社會化服務經驗,原則上開展社會化服務年限達兩年以上;二是服務能力條件。具備與服務內容、服務能力相匹配的農機數量,且各環節服務能力不低于500畝。三是其他條件。對單個服務能力不足的主體,可采取成立合作式服務組織,通過整合農機等服務設施設備聯合開展服務的,達到與服務內容相匹配的服務能力,且服務對象相同的,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合作社營業執照、農機及農機手等情況)的,視為滿足服務能力條件。
4.名錄庫和主體庫管理。對于已錄入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主體庫、名錄庫的各類服務主體,鄉鎮平臺管理員要對各主體錄入的信息進行指導審核把關,確保錄入信息完整、規范,服務主體營業執照或登記證書等完整規范上傳。
5.簽訂合同。由各鄉鎮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服務組織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合同。對經營面積50畝以下的小農戶,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組織整村簽訂服務合同,明確服務區域、服務面積、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完成時限、收費標準、違約責任等內容。合同簽訂后各鄉鎮要掃描留檔,便于后期平臺錄入。
6.實施作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戶、規模經營主體提供作業服務,要填寫作業服務登記表及確認表,同時采集作業影像資料,作業結束后,經服務對象認可,在作業服務登記表及確認表中簽字確認。
7.面積核實。各鄉鎮根據服務組織提供的認定資料(軌跡資料、到戶清冊等),對服務組織在本鄉鎮轄區內的服務面積進行核實,加蓋鄉鎮公章予以確認。
(三)項目驗收(2023年11月底前)。各類別項目實施完成后,按照社會化服務驗收標準,分階段組織項目驗收。采取實施主體申請、鄉鎮初審驗收、縣級抽查驗收的方式進行。鄉鎮要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項目驗收小組,在每個服務環節完成后,服務主體主動報告鄉鎮驗收小組后,由鄉鎮驗收小組成員、所在村委會相關人員到服務作業現場,對服務質量和服務面積進行驗收。要根據服務主體提供的作業申報表(附件3)、服務合同(附件4)、服務清冊(附件8)等對照驗收清單(附件9)進行審核、簽字、蓋章。申請項目資金時,社會化服務主體需提供資金申請表、作業申報表、服務合同、承諾書,接受服務的種植大戶和規模經營主體需提供服務清冊(附件8);接受服務的小農戶申請項目資金,由村組負責人提供小農戶服務到戶清冊(附件8)。
鄉鎮項目驗收小組對項目資金申報資料進行核實、匯總,經分管領導簽字并加蓋公章后報縣農業農村水利局??h農業農村水利局對鄉鎮上報材料進行復核,組織或委托第三方開展抽查驗收,匯總核定當季農業生產服務面積、補助金額,核定后報送縣財政局復核。
(四)資金撥付(2023年12月底前)。對驗收通過的服務項目,由財政部門通過一卡通打卡發放項目補助資金。
(五)總結自評。縣農業農村水利局有關業務部門及時整理完善項目檔案資料,開展項目績效自評,按程序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核驗。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項目縣政府是項目實施的責任主體,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農業農村、財政等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在縣政府的領導下,縣農業農村水利局會同縣財政局等有關部門成立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后),細化工作方案,統籌協調推進項目實施工作。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組織,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確保項目穩妥有序落實。
(二)落實部門職責。縣農業農村水利局負責項目的總體實施,會同縣財政部門提出項目績效目標,明確目標任務、項目內容、支持對象、支持環節、補助標準和運行機制,制定作業申報表、服務合同文本、服務和驗收標準,組織農經、農機、農技部門做好項目實施工作宣傳、業務培訓、審核驗收等??h財政局參與資金政策的落實、監督、驗收工作,及時兌付補助資金,做到補貼資金??顚S?。
(三)加強政策宣傳。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全面掌握政策精神,充分利用會議、電視、網絡、公開欄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加強政策宣傳,讓農戶和服務組織了解中央財政補貼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總結提煉經驗做法,積極宣傳報道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典型,擴大社會影響力。
(四)嚴格監督管理。農業農村、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監督檢查、通報調度等相關制度,及時掌握項目任務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及時妥善處理項目任務執行中的突出問題。要嚴格落實項目公開公示要求,通過多種形式公開公示項目申報指南、項目內容、補貼標準、補助對象、資金安排以及農業和財政部門服務監督電話等信息,要公示到項目所在的鎮、村,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五)嚴格資金使用。嚴格執行中央財政資金使用管理規定,按照“完成一個環節、驗收一個環節、報賬一個環節”的要求,及時組織驗收并撥付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率。同時,要通過“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及時填報資金支出進度。對不能按合同規定完成任務的,要相應扣減補助資金;對挪用、套取、騙取財政資金等行為,堅決予以查處,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