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在石安村周西組農田邊一個滿身泥漬、手拿把柄正在操作無人機的就是石安村的種糧大戶王國慶,他正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忙著對水稻進行除蟲除草。2007年以來,王國慶靠著勤勞的雙手和敢試不怕輸的韌勁,實現了從種糧大戶到新型職業農民的轉換。
1976年出生的王國慶,由于家境貧窮為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初中畢業后的他早早就外出打工為家里貼補家用。在外打工這些來他干過各種行業,歷經許多艱辛,積累了經驗和資金后,他放棄在外打工,決定返鄉回家種田?!白孀孑呡叾际欠N田的,而且現在種田的人也少了,國家在鼓勵我們種田,我得響應國家號召?!边@一決定,讓他在家鄉一干就是十幾年,王國慶乘著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東風,從流轉土地幾十畝到幾百畝,從傳統水稻種植到發展特色農業。
2007年王國慶看到自己小組的一些田地閑置時,他萌生了把閑置田地集中起來搞規模經營的念頭,于是,說干就干,他將別人拋荒的地全部流轉過來種植煙葉。對此,很多人不理解,因為有些田缺水,也從來沒有人種植過,種植成本很高風險很大,搞不好不僅沒有錢賺,還要虧本??赏鯂鴳c卻說,“把田種起來,總比荒著好”。當年,王國慶投資30多萬元種植煙葉300多畝,利用家中房屋建設成了5間烘干房,形成一季種煙、二季種水稻的煙稻輪作模式。經過了4年時間種植煙葉的人越來越多,王國慶感覺到了種植煙葉的瓶頸期,又改種成了油菜水稻輪作模式。
2014年石安村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大大改善了本村農業基礎設施為種糧大戶實現種田規模化機械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王國慶利用此契機擴大自己的種植規模,聯系了周邊組鄰,按照“自愿、有償、依法、規范”的原則,又承包了300多畝田地,成立了國慶家庭農場,也成了石安村第一個種糧大戶。
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王國慶借助縣農水局組織的外出學習機會,多次請教相關專家,學成歸來后,在農機部門的技術指導下,每年收獲后留下的秸稈就地粉碎還田,這樣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結,同時腐爛的秸稈可提高土壤的有機含量,增強土壤肥力,從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使得年產量大幅增加和純利潤的增長。
隨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如何提高種糧效益”成為王國慶一直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他用種田掙來的錢,再加上政府的補貼,先后購置了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烘干機等農用機械,從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全都實現了機械化。盡管現在田間管理更加機械化、智能化,但還有許多農活需要人工去完成。多年來,王國慶和妻子已習慣每天清晨5點多起床,開始一天的勞作。去年,王國慶花3萬多元購置了一臺無人機,用于水稻打藥、病蟲害防治。他說,現在用無人機打藥非常方便,同時可以減少農藥用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前進路上永不停歇,王國慶矢志堅守“糧”心,走穩“稻”路,認為自己富裕了不算什么,帶動周邊農戶一起富裕那才算真正的富裕。國慶家庭農場流轉的土地有100余畝都是脫貧戶家中地,長期吸納脫貧戶在自己農場里打零工,為脫貧戶每年增收近千元,積極帶動困難群眾致富奔小康。
多年來,王國慶艱苦奮斗,響應政策,創新創業,用勤勞和智慧,譜寫了屬于自己的時代風采。如今,王國慶干勁滿滿,擼起袖子,繼續在家鄉的這片沃土上大干一番。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