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深化文旅融合彰顯徽風皖韻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很高興今天向大家介紹《意見》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一、出臺背景及過程
今年以來,省委書記韓俊兩次批示,要求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高規格召開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省長王清憲批示,要求精心籌備。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多次專題研究。省文化和旅游廳高度重視,把出臺高質量政策文件作為辦好旅游發展大會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摸排梳理、外出實地調研、深入學習借鑒、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起草形成《意見》初稿,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常委會會議先后審議通過。7月28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在7月29日召開的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作了解讀。
二、主要內容
《意見》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個部分,共9個方面30條。
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第1-3條)。包括指導思想、總體布局、主要目標。
《意見》提出,構建“一區三圈四帶”(即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合肥都市科創文化休閑旅游圈,大別山紅綠交融文化旅游圈,皖北文旅融合發展圈,長江、淮河、新安江、江淮運河文化旅游發展帶)總體發展格局,實施旅游新高地建設、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級提升、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品牌傳播、旅游服務升級“六大工程”,形成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彰顯徽風皖韻的高品質旅游目的地,努力將旅游業培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強勁動能。
提出到2025年,全省年接待游客達10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萬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7%。到2027年,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高品質旅游強省基本建成,年接待游客超過1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4萬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
第二部分為重點任務(第4-24條)。即實施“六大工程”:
一是實施旅游新高地建設工程。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輻射帶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域高質量發展;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建設全國紅色文化傳承地,擴大安徽紅色文化影響力;建設長三角生態康養首選地,打造世界級長三角“詩畫古鎮”“道源問道”等品牌。
二是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推進全域鄉村旅游,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主攻方向,協同推進休閑旅游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做強鄉村旅游精品村,實施鄉村旅游“十百千”計劃,集中建設50個國家級、200個省級、1000個市級重點村,推動鄉村民宿升級;提升鄉村旅游運營水平,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三是實施旅游能級提升工程。開展大景區提升行動,遴選100個重點景區實施“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對景區、景點解說詞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提升,打造一批“席地而坐”景區景點,到2027年培育50個省級以上度假區;開展大項目建設行動,謀劃建設100個重大旅游項目,建立省、市、縣(市、區)領導聯系重點旅游項目機制,及時協調立項、審批、用地、資金等方面難題;開展大企業培育行動,到2027年,培育年營收超10億元的文旅企業30家以上,年營收超百億元綜合性文旅企業3-5家;開展大招商突破行動,引進一批總部企業、“群主”企業、“鏈長”企業、新型文旅企業。
四是實施旅游消費促進工程。延伸旅游產業鏈消費鏈,擴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推深做實“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活動,創建“安徽有禮”品牌;打造旅游新業態新賽道,推廣“商業+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模式,培育場景化體驗產品,推動演藝進景區、進街區、進綜合體,大力發展“夜經濟”。優化消費環境,落實帶薪休假、職工療休養制度,鼓勵彈性作息,健全完善研學旅行制度體系、課程體系,持續舉辦“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費季等活動。
五是實施旅游品牌傳播工程。強化傳播策劃,聚焦擴大“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品牌影響力,擴大新媒體傳播,建立品牌傳播矩陣,策劃破壁出圈引爆點;創新營銷方式,加強原創IP營銷、消費體驗營銷、科技場景營銷,推進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體驗營銷;實施“引客入皖”行動,運用大數據技術優化引客策略,組織開展一批“走出去、請進來”市場開發活動;提升節慶品牌,辦好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等展會節慶活動,打響“駕游安徽”“美宿安徽”“研學安徽”等品牌。
六是實施旅游服務升級工程。推動旅游交通便捷化,有序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加強路景融合升級改造,建設一批旅游風景道,加快構建“快進”“慢游”交通網絡體系;推動旅游服務智慧化,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高質量電競產業集聚地、高品質沉浸式產品體驗展示中心,培育一批5G+智慧旅游應用場景和示范標桿,完善提升“游安徽”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省市縣三級旅游數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動旅游監管精細化,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規,健全完善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規范市場秩序,探索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導游解說服務。
第三部分為保障措施(第25-30條)。從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
加強政策支持方面。一是加強資金引導。省財政每年統籌安排支持旅游發展資金不少于2億元,用于支持各地申辦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建設國家級旅游示范項目等獎補。統籌用好“大黃山”產業投資基金等產業引導基金。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產品服務,鼓勵保險機構創新旅游保險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類項目申報發行政府專項債券。三是保障項目用地。將旅游項目用地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預留的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可用于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建立村莊規劃留白制度。保障重點旅游項目使用林地定額,依法依規辦理林地使用手續。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旅游人才納入各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支持各地建立旅游人才激勵機制。組建旅游發展智庫。加強旅游學科體系建設,著力培養旅游領域專業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加強組織領導方面。省委、省政府成立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省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書記、省長擔任組長。每年通過“申辦制”落實承辦市,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將旅游業發展納入省委對省轄市、省有關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和各級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三、特色亮點
《意見》是文旅部門機構改革后,我省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的第一個旅游政策文件。《意見》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突出”。
特點一: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意見》充分彰顯大眾旅游的人民性,提出將旅游業培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將旅游服務升級作為“六大工程”之一,不僅強調完善“硬件”,也突出優化“軟件”,建立以游客滿意度為導向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增強游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特點二:突出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在供給側,牢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以實施重大工程為牽引,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和平臺的思維創造高品質供給,著力在大景區建設、大項目帶動、大企業引育上補短板、強弱項。在需求側,緊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根據后疫情時代旅游業發展態勢、產業趨勢、市場走勢,適應新需求新消費,培育新業態新產品,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特點三:突出系統觀念、全局思維。《意見》與我省“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和近年來出臺的政策文件有效銜接,堅持全省“一盤棋”思想,在總體布局上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提出構建“一區三圈四帶”,著力破解發展不均衡問題;在產品、企業、項目、宣傳、保障等方面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在部門協調聯動上,合力推動農文旅、工文旅、商文旅、體文旅等“+旅游”和“旅游+”業態融合發展。
特點四:突出目標的引領性和政策的可行性。《意見》錨定高品質旅游強省建設目標,對游客接待人次、旅游總收入、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標進行量化分解,按2025年和2027年兩個階段提出目標任務,謀劃實施“六大工程”,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旅游業發展明確思路和舉措。為確保目標切實可行,提出的每條政策均反復推敲打磨,廣泛征求意見,逐一明確各項任務的牽頭單位、配合單位,同時,將長期著眼與短期著手相結合,畫出“施工圖”,給出“時間表”,強化督促指導,確保任務落實。
總體來看,《意見》對我省旅游業發展作出了一體化頂層設計,擘畫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為高品質旅游強省建設明確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據、細化了工作舉措。我們已將《意見》逐條進行了分解,明確了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下一步,我們還要制定“一區三圈四帶”的專項規劃和六大工程的實施方案,錨定目標,奮勇爭先,高效推進《意見》落實,盡快把路線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