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 2023 行動開展以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通過多種方式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著力推進全縣安全生產水平整體提升。截至目前,累計檢查生產經營單位 4696 家次,排查事故隱患 5854 處,其中重大事故隱患 40 處【公路交通事故多發點段 18 處,工貿企業 11 處,非煤礦山 4 處,重大火災隱患 3 處,房屋市政工程 3 處,特種設備 1 處】,作出行政處罰 54 次,罰款 40.149 萬元(不含公安交警處罰)。
根據《全縣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 2023 行動總體方案》安排,本次行動已轉入精準執法階段。為認真落實精準執法階段重點工作任務,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精準執法職責分工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通知要求,制定本行業領域精準執法實施方案:縣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領域精準執法;縣公安局牽頭負責道路交通領域精準執法;縣交通運輸局牽頭負責道路運輸、水上交通、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精準執法;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負責房屋和市政工程建設、燃氣、自建房領域精準執法;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牽頭負責漁業船舶、農業機械、水利設施和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精準執法;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負責特種設備領域精準執法;縣文化和旅游局牽頭負責文化旅游領域精準執法;縣教育體育局牽頭負責校園安全、體育領域精準執法;縣林業局牽頭負責森林防火等領域精準執法;縣消防救援大隊牽頭負責消防領域精準執法;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分別依職責抓好相關行業領域精準執法工作。
各鄉鎮、縣開發區要加強統一領導部署,根據本轄區實際進一步明確細化各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責任分工,及時消除監管盲區漏洞,配合縣直有關部門做好精準執法工作。
二、精準執法工作內容
(一)緊盯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落實開展精準執法各有關部門要緊盯企業主要負責人六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精準執法。
1.研究部署本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學習本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研究部署開展對標自查自改;是否建立企業重大事故隱患臺賬,實行閉環管理,確保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落實到位,并按分級屬地原則向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是否及時吸取市內外發生的典型事故教訓,迅速組織排查本企業同類事故隱患;是否在專項整治期間帶隊對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至少開展 1 次檢查(高危行業領域企業每月至少檢查 1 次)。
2.落實全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發揮管理團隊和專家作用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明確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從業人員(包括勞務派遣人員、實習生等)的安全生產崗位責任;是否突出管理團隊安全責任落實,組織制定企業各分管負責人安全生產職責清單;是否按規定設臵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否根據需要聘請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家強化技術指導,精準查找重大事故隱患、科學治理重大事故隱患,提高隱患排查和整改的質量。
3.組織對動火等危險作業開展排查整治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吸取國內違規動火引發的重特大事故教訓,組織開展 1 次全員安全警示教育活動;是否嚴格履行電氣焊等動火作業審批手續,督促作業人員嚴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規程,明確現場監護人員,嚴格落實消防安全措施檢查和作業過程監督;是否組織對電氣焊設備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嚴禁帶病作業,不得使用淘汰或危及安全的電氣焊設備;是否舉一反三組織對動火等危險作業人員以及易產生重大事故隱患的其他關鍵崗位人員落實崗位責任情況進行 1 次全面排查,嚴禁聘用和招請未經安全培訓合格、未取得相關證書的人員在特種作業崗位上崗作業,明確“誰招請無證人員,誰負責任”的管理制度。
4.組織對有限空間作業開展排查整治情況。有限空間事故易發的工貿、非煤礦山、市政工程等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吸取近期國內有限空間事故教訓,針對有限空間風險辨識、設施設備設計、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實、防護應急設備配備和使用、安全教育培訓等重點事項,開展全方位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5.組織對外包外租等生產經營活動開展排查整治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針對本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和場所外包外租(包括委托、合作等類似方式)情況組織開展 1 次全面排查;是否將外包外租等生產經營活動納入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強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及時督促整改。
6.組織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情況。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根據本行業領域事故特點,至少組織開展 1 次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高危行業領域企業每半年至少 1 次),特別要讓全體從業人員主動落實安全生產崗位責任,熟知安全逃生出口(或避災路線),切實增強從業人員應急避險意識。
(二)緊盯重大事故隱患開展精準執法各有關部門要針對企業自查發現的重大隱患、政府部門檢查發現的重大隱患、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等,開展精準執法。
1.對企業自查查出的重大事故隱患,已按規定報告并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2.在精準執法階段,企業自查沒有發現重大隱患而政府部門檢查發現重大隱患的,一律依法對企業實施行政處罰。
3.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要緊盯不放,督促企業堅決整改落實到位,嚴禁以罰代管、罰而不管。對排查整治不力導致重大事故隱患依然存在或發生事故的,依法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實行“一案雙罰”。
4.重大事故隱患長期存在并多次受到處罰的,依法提請地方人民政府予以關閉并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行業禁入規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5.根據監管執法情況,定期通報一批、約談一批、聯合懲戒一批、停產整頓一批,并在政務網站或主流媒體分期分批公布安全生產典型執法案例(含危險作業罪)。
(三)緊盯事故問題企業開展精準執法
各有關部門要全面梳理近期發生事故的企業、群眾反復舉報的企業等,開展精準執法。
1.對專項整治期間發生亡人事故的企業,一律開展“回頭看”精準執法,徹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事故教訓吸取情況、問題隱患整改情況等。
2.對群眾反復舉報的企業,一律開展“執法式”調查核實,不僅調查核實群眾舉報的問題,還要通過嚴格執法徹查企業深層次問題。
三、精準執法工作要求
(一)創新精準執法方式
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運用“四不兩直”、明察暗訪等工作方式不斷提高執法質量,避免走形式、走過場。依托“互聯網+監管”等信息手段加強部門間互聯互通,對于大數據排查發現的屢查屢犯的企業負責人和重點企業實施精準有效監管。對于涉及多部門、區域性違法違規行為的,強化信息通報共享和部門協調聯動,開展跨部門聯合執法檢查、聯合信用監管。
(二)加強精準執法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組織專家對重點企業幫扶指導,積極服務企業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及時提供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和考核發證等服務保障。要宣傳落實好《安徽省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鼓勵一線從業人員積極舉報身邊的重大事故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激勵全民參與、監督、支持安全生產工作。
(三)壓緊精準執法責任
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安全監管執法責任倒查機制,既要查企業的責任,也要查執法人員的責任。嚴格執行“誰檢查、誰簽名、誰負責”,對明明有問題卻查不出或查出后跟蹤整改不到位導致發生事故的,嚴肅追責問責,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排查整治不力的有關地區、部門,縣安委辦將嚴肅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予以約談、通報,情況嚴重的按規定予以問責處理。
請各地、各有關部門于 11 月 20 日前,將精準執法階段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書面報縣安委辦。工作開展情況將納入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目標管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