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41823003291392M/202401-00032 | 組配分類: | 年度計劃 |
| 發布機構: | 青陽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主題分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報告 |
| 名稱: | 青陽縣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發展計劃報告 | 文號: | |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2024-01-08 | |
| 廢止日期: |
--2024年1月4日通過青陽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縣政府委托,現就青陽縣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發展計劃(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在縣政協關心支持下,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推進“九華圣境、靈秀青陽”建設,較好完成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準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預計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0億元,增長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1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4億元,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億元,增長6%;外貿進出口1.24億美元,增長7.8%;新引進省外億元以上項目57個,到位資金166億元;旅游總收入、接待量分別增長10%、18%;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8.5%;糧食產量、能耗及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完成市定目標任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做法及成效:
(一)堅持穩中求進,縣域經濟進中提質。認真貫徹省市經濟工作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鉚足干勁拼經濟,只爭朝夕抓發展,全力以赴促項目,縣域經濟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9、2和0.6個百分點,增速今年連續2個季度、自去年以來5個季度位列縣區第一。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位居第一方陣,其中一季度、三季度排名位列全省59個縣(市)第5位、第7位。全面開展縣“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進出口總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企業數等7項指標提前完成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研發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14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從省、市、縣及長三角對標地區核心指標看,我縣發展已進入跨越趕超期,正沿著“總量進位次、增速居前列、人均爭上游”目標大步前進。
(二)搶抓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區域協作。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大黃山”、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重大戰略疊加機遇,以“大項目”“大交通”“大品牌”為抓手,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跨區域分工協作,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合作交流持續深化,組織縣黨政代表團赴江蘇溧陽、浙江常山考察學習,選派14名干部赴江蘇江陰跟班學習、掛職鍛煉。池黃高鐵全線完成鋪軌,高鐵站房主體完工,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車,S358青陽段路基全線貫通,S219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扎實推進,超前謀劃合池高鐵、池宣高鐵、寧樅高速、S609等重大項目,皖南區域交通樞紐初步形成,獲評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積極對接長三角旅游推廣聯盟,入選第三批“長三角高鐵旅游小城”,茶溪小鎮入選首批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長三角康養新高地品牌逐漸顯現;九華黃精、皖南土雞等一批優質農產品打入長三角高端市場。長三角政務地圖覆蓋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場所412個,更多公共服務實現高效共享。
(三)聚焦首位產業,全面鋪就“鎂好鋁途”。目標不變、力度不減、干勁不松,以“拼”的干勁、“搶”的狀態、“實”的作風,推動寶鎂“一號工程”建設,寶鎂主廠區建成18萬平方米廠房,成功點火“出鎂”,首臺7000噸級深加工大型壓鑄設備完成安裝,11公里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23公里運輸廊道全面開建,220千伏木鎮變及110千伏供電專線投入運營,S219寶鎂段通車,冶鎂還原罐項目投產。充分發揮寶鎂項目的“龍頭”引領效應,揚“青”所長,以“特”制勝,按照“引進一個龍頭企業、培育一個產業集群、打造一個特色園區”思路,以“融帶、接鏈”為路徑,全面構建鎂鋁輕合金產業鏈、生態圈。2022年以來,全縣新引進力勁智能裝備、泫氏還原罐等產業鏈項目35個、總投資299.5億元,在談及謀劃寶鎂二期等儲備項目36個、總投資328億元;路飛鎂業、蘇美新能源等14家企業建成投產,新增4家企業入規總數至10家,預計年產值20億元,增長120%,其中京工建年產值超8億元,利稅達0.9億元。首位產業快速實現從零到“林”的“蝶變”,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增長極。
|
|
|
鎂鋁輕合金產業:簽約項目35個,總投資299.5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36個,總投資328.05億元。 高端鈣基新材料產業:簽約項目26個,總投資120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5個,總投資15.2億元。 現代機電裝備產業: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95.33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11個,總投資14.7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56.22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11個,總投資60.7億元。 文化旅游和數字創意產業:簽約項目38個,總投資90.5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15個,總投資101.97億元。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68.67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8個,總投資45.1億元。 健康養老和綠色食品產業:簽約項目34個,總投資88.89億元;重點在談對接項目11個,總投資59.5億元。 |
(四)突出提質增效,工業經濟創新賦能。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1216”行動,全年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4家。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天平機械、瑞泰汽配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9家、總數達67家,認定科技中小型企業105家,獲評省級創新型企業10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總數達33家,151家企業注冊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迎春爐料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增省級數字化車間、綠色工廠、新產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各1家。新增授權發明專利41件、總數至340件,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量14.84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4件,榮獲全省質量強縣。預計凈增戰新企業16家、總數至48家,產值增長20%、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48.6%,較2022年底提高8.5個百分點。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接續召開第七屆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安徽工業大學在青建立產學研實踐基地,引進安徽農業大學省級科技特派團。投入2.1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拓展用地空間1100畝,建設10.9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丁橋園南擴400余畝,新河園新增平整土地130畝,木鎮園木瓜山路貫通,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處置“三類土地”1800余畝,盤活存量項目43個、土地460畝、廠房25萬平方米。
|
|
|
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9戶):安徽維統航空裝備有限公司、歐德克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陽縣大成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池州市欣鵬玻璃纖維套管有限公司、安徽能牛門窗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達方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安徽中科安和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壹叁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池州市合盛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青陽縣樂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安徽九華富康冶金材料有限公司、青陽縣山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安徽佰斯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安徽省金匯環保材料有限公司、青陽縣禪悅食品工貿有限公司、青陽縣豐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柯力電氣制造有限公司、立達超微科技(安徽青陽)有限公司、安徽九華翌蕓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有限公司。 新增安徽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戶):安徽中坤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增省級數字化車間(1戶):茂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戶):安徽金合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賽維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振宇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安徽順信線纜有限公司、安徽龍氏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夏藍天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安徽農巧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0戶):安徽華夏藍天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安徽臺工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孩智堡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池州鴻博通用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池州市中智閥門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康洛賽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馬鋼礦業資源集團桃沖礦業有限公司、歐德克閥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軒華電子有限公司。 |
(五)深化融合發展,文旅經濟強勁復蘇。堅定不移走以全域旅游推動生態價值轉換發展新路,朱備禪修小鎮、九華運動休閑小鎮評估驗收獲評優秀等次,陵陽鎮謝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五溪山色獲批省級旅游度假區,獲評全省首批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連續六年入選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緊抓“大黃山”機遇,堅持“縣山一體”發展,召開全縣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成立東九華文旅發展股份公司,按照高端化建點、精品化連線、一體化布面、內涵化提升的要求,發展全產業鏈文旅康養經濟,建成運營文宗古村、九華山下、山棲谷隱等項目,常態化開展“青山之陽?九華原鄉旅游季”主題大型活動16場次。建成九華原鄉宿集等精品民宿集聚區,新增精品民宿10家,入選省百家精品民宿2家,全縣民宿總數達200家。獲批全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試點縣,新增限上商貿單位3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7家,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發放消費券1150萬元,拉動消費5000萬元,楊田農展中心、九華運動休閑小鎮榮獲“皖美消費新場景”。
(六)狠抓項目建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出臺“項目年”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推進舉措,努力擴大有效投入,三季度獲省投資“賽馬”激勵。121個省重點項目預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5%,開工率100%、竣工率133%;139個市重點項目預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1%,開工率100%、竣工率136%;力勁高端智能裝備、思特克充電設施、南野液壓機械配件等35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通久鎂合金汽車輪轂、泫氏冶鎂專用設備等20個項目竣工投產。申報四批省開工動員項目32個、總投資157.8億元,開工率100%、納統率96.8%,開工率、納統率位于三縣一區第一。穩步推進政府性投資項目,童埠智慧泵站、美麗鄉村建設等27個續建項目按計劃實施,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等40個項目如期開工建設,蓉西市場改造工程、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等33個項目投入使用,5個儲備項目提前轉化開工。累計申報各類資金爭取項目133個,到位資金10.5億元。聚焦國債重點支持的八大方面,謀劃項目165個,總投資823億元,增發國債資金需求180.3億元,山阡里水庫等4個項目列入國家發改委第二批反饋清單,計劃安排資金2.7億元。提前謀劃2024年度專項債儲備項目36個,計劃總投資109億元,2024年度債券需求27.35億元。聚焦項目發展要素保障,全年供地2230畝,補充耕地1740畝。
|
|
|
縣財政局項目24個,到位資金52018萬元(含專項債33500萬元);縣發改委項目11個,到位資金18750.7萬元;縣農水局項目12個,到位資金9098萬元;縣衛健委項目18個,到位資金8214.3萬元;縣住建局項目12個,到位資金6462萬元;縣交通局項目14個,到位資金5034.2萬元;縣民政局項目12個,到位資金4755.5萬元;縣教體局項目5個,到位資金2218萬元;縣文旅局項目3個,到位資金1700.1萬元;縣林業局項目7個,到位資金1416.34萬元;縣人社局項目6個,到位資金1047.8萬元;縣科技經信局項目7個,到位資金725.4萬元;縣自規局項目2個,到位資金90萬元。 |
(七)堅持試點先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扎實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十大鞏固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啟動特色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突出“城區、園區、景區”三區聯動發展,出臺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制定3大任務、38項具體工作。全面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圍繞構建“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四季花開”的城市公園體系,實施城市主次干道“白改黑”1.8公里,新建城市道路2.3公里、配套管網6.1公里、燃氣管線17.7公里,打通楊田路等“斷頭路”,改造14個老舊小區、21條背街小巷,新建改造綠化面積10.4萬平方米,新建改造九子游園等口袋公園3個,增劃機動車停車位50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140余處。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新建改造文明菜市6個,確定長龍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打造“最干凈城市”點位14處,實施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尾水濕地主體工程建設,新建改造污水管網5公里,推進富陽河區域生態環境提升,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再生綜合利用。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建成5G基站389座,智慧蓉城社區管理平臺系統應用范圍覆蓋城區7個社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皖事通辦”平臺數據資源目錄梳理率和資源掛載率100%;提升現代化警務指揮中樞功能,持續完善“天網工程”,建成高清視頻探頭900余路,接入視頻資源6100余路,大數據應用對偵查破案貢獻率達90%以上;智慧城管受理城市管理類案件處置率達100%。
(八)建設和美鄉村,鄉村振興高質推進。圓滿承辦首屆九華黃精產業發展大會,九華黃精栽培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新增種植面積1萬畝,獲批籌建省級黃精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木鎮鎮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加大特色農業培育力度,農產品加工產值16.5億元、增長18%,新增2家省級農村電商企業,楊田鎮成功創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交郵融合+快遞共配”入選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獲省級長三角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個、“皖美農品”品牌2個、省級生態農場1個。整治“非農化”“非糧化”耕地5083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農業生產“大托管”面積4.4萬畝,完成撂荒地整治330畝,全年糧食產量10.9萬噸,實現“二十連豐”。縱深推進環九華鄉村振興五彩綜合示范帶建設,深入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蓉城五溪、陵陽沙埂、朱備東橋入選全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完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87個行政村村莊規劃方案編制,提質改造農村公路22.7公里,實施重點水利工程9個,獲評省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范縣。新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20個、改廁1000戶,建成19個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成效、管護成效均居全市第一,連續三年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財政銜接資金項目74個、完成投資7400萬元,新建3個鄉村振興創業園。
(九)統籌保護治理,綠色發展成色更足。成功創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不斷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成果,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較去年同期提升6.2%,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4.9%;創建3條省級幸福河湖、2家省級綠色礦山,超額完成26家在建生產礦山年度治理任務,修復治理4家廢棄礦山。青通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及綠色轉型發展EOD項目生態環境部入庫,完成23兆瓦屋頂光伏項目建設,新建新能源公用充電樁300個。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鑫源爐料、友邦新材料成功實施“煤改氣”。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強化能耗“雙控”,完成15家企業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8家重點用能企業實現能耗在線監測,預計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
(十)深化改革治理,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完成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成立鄉村振興投資集團,重組優化國有工業公司,縣屬國有企業職責更加明晰。穩妥開展土地二輪承包延包市級試點,鞏固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全縣農村“三變”改革覆蓋率100%。開展省級村務公開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打造“五芙蓉工作法”“華陽議事”等議事協商品牌,獲評省數字鄉村建設優秀縣,朱備鎮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積極推進畝均效益改革,耕地保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閑置土地處置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積極打造“‘青’力服務”營商環境品牌,連續五個季度營商環境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民營經濟考核位居全省同類縣第二名。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辦在全市率先實現。建立222個“辦事免跑”負面清單,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為企業群眾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務。實施產業頂尖人才(團隊)計劃,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50個。
|
|
|
深入開展細分領域對標提升行動,組建18個營商環境重點指標領域工作專班,對標長三角、省內先進地區,制定106條創優營商環境提升任務清單,全面促進指標優化提升。扎實開展“優環境、穩經濟”“新春調研幫扶”“服務進園區”芙蓉湖畔“青”聽等活動,累計走訪、座談市場主體600余家,解決實際問題239個,兌現獎補資金1.2億元,新增企業融資30.7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1.8億元。創新推出“局長、科長交叉走流程”活動,局長、科長親自辦、陪同辦,沉浸式體驗474個政務服務事項。健全項目全周期“代辦專員”機制,變“全程幫辦”為“全程代辦”。編制《工程建設項目操作指引》,全面梳理審批事項,明確審批流程,進一步規范中介機構服務行為,向企業提供清晰的審批流程服務。深入貫徹學習《池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聘請10名營商環境“體驗官”,“‘青’力服務”營商環境品牌深入人心。 |
(十一)聚焦民生關切,民生保障持續完善。高質量實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85%。大力實施暖民心10項行動,投入資金2510萬元,32項市定目標任務全部完成。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監測機制,全縣未出現一戶返貧致貧。堅持就業優先,城鎮新增就業41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20個,城市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實現全覆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500萬元。聚焦“一老一小”,新增老年食堂(助餐點)21個、省級示范性托育機構1家、公辦園學位220個、托位350個,第五幼兒園建成使用,職教中心、托幼中心開工建設,第四中學、蓉城鎮中心小學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榮獲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全國健走示范城市、全省科普示范縣。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縣人均養老金水平全市第一,農村、城市低保標準提高至每月751元、787元。縣醫院啟動新院區整體搬遷,建成1個醫療養老康復中心和25個村級養老服務站,成功創建全省優質醫養結合示范縣,喬木凌塘村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
|
|
就業促進行動。創建7個充分就業社區,完成率175%;開發見習崗位274個,完成率100%;舉辦招聘活動322場,完成率358%;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796人,完成率102.6%;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658人次,完成率104%;開發公益性崗位420個,完成率100%。 “新徽菜、名徽廚”行動。徽菜師傅培訓人數124人,完成率155%;評選出縣級“名菜(名小吃)”8道、“名廚”6名、“名店”8家;認定1家縣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老年助餐行動。建成龍子口社區、九華社區龍山花園、芙蓉社區南部新城3個城市老年助餐點;建成農村老年食堂18個,運營率達100%。 健康口腔行動。兒童口腔局部涂氟和窩溝封閉目標覆蓋人群率分別達到19.17%和19.04%,超過省18%的年度目標;全縣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牙椅數較2022年底增加8%,超過省、市5%年度目標;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口腔科設置率達100%,超過省90%年度目標;組織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專業培訓21人,完成率140%。 安心托幼行動。新增公辦園學位220個,完成率122%,新增350個托位數,完成率116.67%;示范性托育機構、縣級公辦獨立托育服務機構完成目標任務。 快樂健身行動。維修、改造、升級、補建健身點50個,完成率100%;參與賽事活動1.6萬人次,完成率107%。 便民停車行動。增劃機動車停車位50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140余處。 放心家政行動。回爐培訓1700人,完成率100%;新增家政服務人員380人,完成率100%;崗前培訓490人,完成率129%。 文明菜市行動。完成蓉西農貿市場、龍子口市場2個城區菜市,完成率100%;完成丁橋、木鎮、陵陽、喬木4個鄉鎮菜市改造提升,完成率100%。 老有所學行動。線下學習完成率101%;線上學習完成率125%。 |
總體來看,2023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既保持了“穩”、更實現了“進”,在新時代新征程展示了青陽發展新氣象新風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主要是特色工業仍需優化升級,旅游健康業態不夠豐富,服務業發展動力不足,發展要素支撐性不強,公共服務短板依然存在。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我縣全面綠色轉型、提質擴量增效的攻堅之年,更是發展厚積薄發、加快趕超跨越的突破之年。圍繞加快打造全市“兩個副中心”,爭當綠色轉型排頭兵,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議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經濟目標如下:
(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
(二)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新增規模工業企業不少于25戶;
(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
(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六)外貿進出口1.3億美元;
(七)新引進省外億元項目56個以上、到位資金不少于170億元;
(八)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
(九)糧食產量、能耗及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完成市定目標。
三、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措施
2024年,我們將對標“七個強省”建設,緊扣“一體化”“高質量”,等高對接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奮力走出新時代青陽高質量發展新路。
(一)促進民營經濟壯大發展。一是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市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系列政策措施,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組合拳,最大限度為企業保駕護航;對標滬蘇浙先進地區創新經驗,常態化開展芙蓉湖畔“青聽”懇談會,創新推出“企業點名,有約必見”服務,全面擦亮“‘青’力服務”營商環境品牌。二是建立健全“首貸戶”幫扶機制,設置園區就業幫扶“一站式”服務區,推行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次辦”。三是持續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機制,常態化開展“青英薈聚·‘陽’帆啟航”人才青陽行活動,舉辦“青創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00萬元以上;積極對接省內高職院校來青辦校,支持池州旅游學校開設冠名班、訂單班和學徒制產業人才班。四是深入開展金融服務“五進”活動,完善政銀企對接合作機制,凈增貸款45億元以上,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達到20%以上;新增“四板”掛牌企業2家、規范化股改企業1家;支持縣屬國有企業做大資產規模、做優信用等級。
(二)聚焦首位產業做大做強。一是推動“一號工程”加速量產達效,年實現產出原鎂及合金5萬噸、鎂板40萬片,運輸廊道建成試運,原料礦山、物流園區等配套工程完工,年產值達15億元以上。二是持續壯大鎂鋁輕合金產業,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鎂鋁輕合金材料生產、應用、創新基地,確保輕合金全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2家以上,年產值超35億元。三是依托寶鎂、力勁等龍頭企業大力開展招引合作,引進鎂儲氫、鎂電池項目;圍繞健全產業鏈關鍵支撐,引進模具、壓鑄、擠壓、精加工項目,積極推進短流程壓鑄中心、表面處理中心建設。四是緊密對接中國鎂協、重慶大學、上海交大等,出臺鎂合金產業招商政策及行業安全規范,加快培養和引進鎂鋁產業技工人才。五是瞄準“省內鎂合金汽車產品協作配套基地”,全年引進汽車輕量化零部件項目不少于10個。
(三)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明確各園區產業定位,東河園以鎂鋁深加工、精加工及汽車配件、機電裝備、終端產品為主,打造汽車輕量化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童埠園以寶鎂為龍頭,發展鎂基初次加工、前端加工、大件加工等項目,打造鎂原料、壓鑄、物流中心;新木園依托鑄造加工、三石加工產業基礎,打造機電裝備、鈣基新材料、機電及鎂鋁表面處理產業基地。二是深入推進“管委會+公司”改革,強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縱深推進“標準地”改革和畝均效益評價,力爭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和營收均增長10%以上。三是優化主園區發展空間,拓展東河園用地500畝,基本建成丁橋南部園,一體化拓展新河木鎮園、酉華喬木園。四是加強對外合作共建,與合肥高新區、江陰高新區等建立長期合作交流機制,深化產業協作和資源信息共享;力爭開發區在省內考核前進5位以上。
(四)助推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一是加快實施制造業“1216”行動,新增產值超10億元企業2家,力爭全縣規企總數達200家以上;實施技改項目20個以上,技改投資增長不低于8%,盤活“僵尸企業”10家、低效用地600畝、閑置廠房8萬平方米,推動京工建、路飛鎂業等企業擴能增效。二是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推動縣開發區綜合孵化器建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小巨人”企業1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5%;力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增速10%以上,積極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新增授權發明專利60件。三是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新增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5G+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場景各1個,實現20戶中小企業“登云”,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綠色工廠各1家。四是堅定走礦業經濟轉型升級之路,加快鑄造產業轉型發展,推動熱加工向冷加工轉變、黑色金屬鑄造向有色金屬壓鑄轉型、鑄造件向整機生產延伸。
(五)加快現代服務業鍛長補短。一是圍繞構建“大九華”空間發展格局,推進高品質旅游強縣建設,支持東九華公司分步實施景區能級提升等十項工程,積極爭創東九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年實現旅游收入增長6.2%、游客接待量增長10%。二是立足“高鐵時代”,優化九華山機場-高鐵站-高速-青陽縣域旅游綜合交通體系,主動融入“大黃山”建設,借勢開啟大聯盟、大合作、大營銷旅游新篇章,精心辦好徒步大會、自行車越野賽、登山節、陵陽鍋子百家宴等特色活動。三是建成運營洲際國際溫泉酒店、亞朵酒店、徽苑文化園二期等,培育發展夜游、會展、演藝經濟新業態,推動青陽美善城、建投商業街等項目落地,新增精品旅游民宿10家以上。四是加快省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試點縣建設,新增限上單位16家以上,新增1-2家省級農村電商示范企業,新增出口實績企業不少于2家;深化“皖美消費·樂享青陽”促消費行動,建設特色商業街區,拓展青通河夜游等消費新場景。五是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不少于6家,力爭服務業產值增長7.5%;引進人力資源、網絡貨運、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帶動型企業5家。六是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六)聚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一是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爭取省投資“賽馬”激勵,推深做實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全程代辦”制度,讓“拿地即開工”“開工快投產”成為常態。二是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84個,推動南野金屬、S219等48個在建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程量,力勁智能裝備、泫氏高爐技改等2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推動高標準農田、森林草原防滅火基礎設施、愛國衛生事業基礎設施、城市公墓等62個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三是強化要素保障,實施補充耕地500畝以上,爭取建設用地指標1000畝以上,完成供地不少于1500畝;搶抓政策紅利,謀劃黃精產業園、水系整治等重點項目70個以上,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特別國債、專項債等到位資金不低于10億元。四是全力爭取寶鎂項目能耗指標單列,適度超前解決項目用地、征遷、能耗等難題。五是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設立科技創新發展基金,力爭50億元以上項目實現再突破。
|
|
|
計劃安排納入市重點項目139個,總投資688.05億元。 續建項目57個。年度計劃思特克移動充電設施、茂施同播機、恒綿市政管道等22個項目竣工投產。 計劃新開工項目42個。其中,穩盛汽車零部件、穩速汽車輪轂、祥悅林九華康養基地等超3億元以上項目10個。 儲備項目40個。其中,鎂合金方向盤骨架和汽車配件、新能源汽車配件項目、新型土壤調理劑等超5億元項目,已達初步合作意向。 |
(七)有效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一是加快打造皖南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完成站前廣場、S219高鐵段、S358青陽段等重點工程,啟動S609廟前段、S219青通河大橋及分姚段建設,大力配合S40寧樅高速、合池高鐵等開工建設,推進高鐵片區建設,開展天柱南路、旅游大道升級改造前期工作,緊密對接池宣高鐵、宣東高速等開展前期工作,積極爭取青通河航道升級、礦產品聯運、通用機場、內河沿線碼頭整合提升等項目,加快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二是全面實施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統籌縣域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謀劃推進高鐵片區綜合開發。三是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建天華路、光明大道等市政道路3公里,打通翠峰路、天臺路等“斷頭路”,改造富陽路、陵陽路等,完成7個老舊小區改造、15條背街小巷整治,更新改造燃氣、供水、排水管道30公里;加快四中南側、光明大道等重點區域征遷;實施曹家園等5個小區雨污水管網改造,推動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尾水濕地項目運營。四是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啟動高鐵片區、南部新城、開發區等控規編制修訂,創建“最干凈城市”示范點14處,將蓉城打造成最干凈鄉鎮;完成青通河流域環境整治,啟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提升項目;開展物業規范整治提升行動,推動業主委員會全覆蓋。五是實施城市綠化提升工程,新建口袋公園2個、綠道2公里;實施城市夜景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夜游青陽”示范街、示范帶。
(八)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高質量推進“一縣一業”全產業鏈創建,新增黃精種植萬畝以上、總面積突破5萬畝;舉辦2024年九華黃精產業發展大會,建成九華黃精博物館,加快省級黃精質檢中心建設,啟動九華黃精產業園建設。二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家以上,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建設,建成省級長三角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3家,凈增“三品一標”產品6個,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20億元。三是新建高標準農田0.7萬畝,改造提升1萬畝,建設優質專用水稻基地23萬畝,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不少于29萬畝。四是加快推進第一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積極謀劃第二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力爭打造一批全省樣板;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成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17個,新建省級中心村13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70個,完成農村改廁1570戶,農村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超30%、88%。五是完成東山水庫等6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山阡里水庫擴容、九華河系統治理、木鎮片區排澇能力提升、合心圩排澇泵站等一批項目,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新建、改造水廠4個。六是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新改建農村公路32公里、養護工程66.7公里。七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財政銜接資金項目60個、完成投資7500萬元;縱深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抓好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延包試點工作,新增示范社、示范農場20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家以上,建成鄉村振興創業園3個;力爭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超6000萬元,年收入50萬元以上強村超40個。
(九)全力推進綠色轉型示范。一是積極爭創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實施青通河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項目,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推進國儲林項目一期建設,實施林業碳匯項目,建設20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加快更新新能源公交車,新建汽車充電樁500個以上。二是打好藍天保衛戰,落實落細“五控”措施,確保全縣空氣質量指標完成市定目標任務。三是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快推進城鄉污水一體化規范運營,穩定國省控斷面水質,消除城區黑臭水體。四是開展凈土保衛戰,重點關注農用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系統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雙下降”。五是完成國土綠化面積2萬畝、人工造林1000畝、森林撫育5000畝,創建省級森林村莊2個以上。六是持續推進非礦經濟綠色轉型發展,高標準落實關閉礦山生態修復,加快礦區整合出讓,不斷提升國家級、省級綠色礦山占比。
(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一是堅持就業優先,新增城鎮就業2500人以上,職業技能培訓不少于3400人次。二是健全城鄉保障體系,落實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政策,實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三是積極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建成縣職教中心和托幼中心。四是完成縣醫院整體搬遷,推進縣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加強與上海東方肝膽醫院、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等長三角名醫院合作;積極爭創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五是深入開展10項暖民心行動,緊盯“一老一小”,推進老年學校示范校和婦幼保健機構等級創建工作,每千人口托位數提升至4.3個,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3個,村級養老服務站覆蓋率達到45%,新增社區嵌入式小微養老機構1家。六是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強化食品藥品全鏈條閉環監管;加強信訪工作雙向規范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七是支持駐青部隊建設,加強國家安全、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和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殘聯、文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
2024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聚力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努力改善基礎條件,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譜寫現代化“九華圣境、靈秀青陽”建設新篇章。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
網站無障礙
長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