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有關精神,結合青陽縣地質災害防治有關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三)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處置自然因素或者人為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
二、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地區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遵循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以突發性、多發性、群發性和影響持久,有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為重點,全面部署預防工作。朱備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由地質災害防治指揮組統一指揮,貫徹行政首長負責制,分級分部門分行業負責制,防災工作責任制,努力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增強抗御地質災害的能力。
災害發生時應做到:搶險物質齊備,撤離路線明確,各相關單位緊密配合,通力合作,千方百計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三、自然地理位置與地質環境
(一)自然地理
朱備鎮地處青陽縣中部,青通河上游。轄區東連楊田鎮,南接陵陽鎮,西鄰九華山,北接縣城,鎮政府駐地朱筆村,距縣區10公里,總面積70.64平方公里,共4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S219線貫穿全境。
(二)地形地貌
朱備境內山巒起伏,地勢北低南高,處于重丘林區,青通河及其支流分布全境。
(三)氣象特征
朱備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熱濕潤,雨量充沛,氣候垂直分帶顯著,干濕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雨量1559.9mm,平均降雨天數120-170天,年最大降雨量1951.1mm(1991年),日最大降雨量143.1mm(1997年8月10日)。
四、地質災害現狀
(一)地質災害的分布
朱備鎮位于南高北低山區,地質環境脆弱,山高坡陡,地質災害多發易發,據區劃調查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計17處,主要分布于將軍村、東橋村、朱筆村、江村村。
(二)地質災害的類型
地質災害的類型:多為山體滑坡、泥石流。
(三)地質災害的規模特征
地質災害規模為5處市級、3處縣級、6個一般點、3處切坡建房。
五、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分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將軍、東橋
1、朱陵公路由于朱陵路建設人工切石,在強降雨條件下引發滑石地質災害,目前狀況和發展趨勢均不穩定,威脅過往車輛及行人的生命安全。
2、將軍村林泉自然村,該處在強降雨條件下,引發滑坡地質災害,目前狀況和發展趨勢均不穩定,威脅徐奕清等5戶家人的生命安全,經過地質災害搬遷,已有2戶居民下遷,不具備成災條件。
3、九子巖風景區不穩定斜坡,在強降雨條件下引發滑坡地質災害,目前狀況和發展趨勢非常不穩定,威脅僧人、公園工作人員及游客約500人的生命安全,財產4000萬元。
4、朱陵公路、朱將公路和陽山公路,由于道路建設多處切坡,遇強降雨易形成山體滑坡,造成車輛和行人安全。
六、地質災害與降雨關系
2007年以來朱備鎮地質災害調查表明,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最主要外因。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雨密切相關。日最大降雨量達到40-80mm時易誘發地質災害;多日連續降雨的過程降雨量達到60-100mm時也易誘發地質災害。
1、預警狀態:當日降雨量40-60mm或過程降雨量達70-120mm時,可能發生地質災害。
2、警報狀態:當日降雨量40-60mm或連續降雨量達50-120mm時,較易發生地質災害。
3、臨災警報狀態:當日降雨量大于80mm或過程降雨量大于170mm時,易發生地質災害。
朱備鎮地質災害致災降雨量臨界值表
|
狀態
降雨量
|
預警狀態
|
警報狀態
|
臨災警報狀態
|
|
日降雨量(mm)
|
40-60
|
60-80
|
>80
|
|
過程降雨量(mm)
|
70-120
|
120-170
|
>170
|
七、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內容和防范期
(一)地質災害防治重點類型
類型分為: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
(二)重要居民點
分別為:將軍村、東橋村。
(三)重要工程設施
公路:朱陵、朱將和陽山公路沿線山體滑坡可能
(四)重點防范期
預計2023年全年總雨量與去年相近,2-4月份春雨正常,5-10月份汛期雨量偏多。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9月份。
八、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
為了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朱備鎮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自然資源和規劃、財政、交通、民政、教育、公安、衛生、水利、農業農村、應急、電信、供電等部門為成員的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其主要職責:迅速貫徹省、市、縣政府有關地質災害的各項指令,掌握災區的災情、社情民情及有關部門、防災救災機構的工作開展情況,根據災情及時啟動并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搶險救災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災救災工作,及時將災情報告上級人民政府,及時安排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等,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給予獎勵。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分管領導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朱備鎮政府黨政辦公室。其職責:貫徹執行指揮部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命令和決策,協助指揮部處理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日常事務,協調、監督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及時收集、匯總災情情況并及時上報組織災害損失調查和快速評估,減災防災宣傳和防災救災報道把關,負責對外接待和通訊聯絡工作。
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是:
1、自然資源和規劃聯絡組:負責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和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工作;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報鎮政府批準后公布,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等。
2、村民組織:組織災點巡查和監測,發現災情時及時向上級匯報,組織人員撤離和轉移。組織人力進行搶險救災及災后自救等。
3、財政所:需將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列入年度計劃和預算,確保潛在的地質災害得到及時調查、勘查和治理;負責地質災害防治資金的劃撥。
4、交通(公路)站:負責轄區內公路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加強公路邊坡防護,對地災易發區路段要加強巡查,危險及潛在隱患地段應加以治理;同時對擬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項目進行監管;負責在災害發生時組織搶修公路,確保交通不中斷,優先運送搶險物資;編制轄區內公路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每年進行修編,并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
5、民政所:在地質災害預警期內要做好搶險救災準備、籌措資金和救災物資,災情發生后應及時做好災民的安置和救濟工作。
6、教育(中心學校):負責對各類中小學校舍周圍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情況進行監測及災后按時復課工作;開展學生防災知識教育;編制有關學校設施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每年進行修編并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
7、派出所:負責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打擊各種擾亂社會治安的不法行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8、衛生院: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搶救醫治傷病員、控制災后疫情等,協同有關部門制定災前“救護與防疫保障計劃”。
9、水利站:負責轄內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對庫區應進行除險加固工作,對水利水電工程設施,包括水庫、引水溝渠等附近的地質災害進行防治;編制域內水利設施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每年進行修編并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提供現有的雨量資料。
10、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農民恢復生產,做好農業開發規劃等制定本部門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報鎮政府及國土局備案。
11、各企業單位:負責對廠區周圍滑坡、不穩定斜坡進行監測預報,做好防治工作,同時加強對尾礦壩、尾礦庫、事故池等設施進行定期檢查。
12、其他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參與搶險、救助工作。
(二)監測:
包括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形監測和降雨監測,目前我縣采用的大多為宏觀監測,其內容是:掉石、滾石、裂隙的寬度變化、垂直位移、泉水的流量和顏色、民井的水位、流量、房屋、橋梁等建筑物的破壞變形、植物傾斜、地質塌陷等。
(三)預報
地質災害險情預報分為預警、預報、警報、監災警報,根據雨量及災體變形等有關資料確定。
九、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
(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鎮政府主要領導要全面領導和指揮轄區內的防災減災工作,各企業要成立企業安全負責人負總責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為:
1、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的方針、政策,督促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機構,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服從統一指揮、統一調配,以大局為重,樹立有備無患的意識,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協調各有關部門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措施,督促檢查。
3、依照市政府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要求,必要情況下采取緊急搶險措施。
4、鎮政府領導負責所管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熟悉掌握災害情況,制定轄區內各災點的防治預案,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并深入現場進行指揮。
5、值班工作制度:汛期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高發期,為預防不測,做到應變及時,指揮部辦公室在汛期要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上報和妥善處理重大情況,加強上下聯系和協調,確保不出問題。
(二)災情速報制度: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時,發現險情人或監測人員應立即報告鎮政府值班室、國土聯絡組或有關部門,并及時向縣人民政府或國土資源局匯報。報告主要內容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點、時間、傷亡人數、類型,并盡可能說明災害體的規模、可能誘發的因素、地質和發展趨勢以及采取的相應措施等。
(三)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必經落實專人進行監測,真正做到村(組)監測責任人各負其責。建立完善“群測群防”體系,要及時將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至防災負責單位負責人和受災威脅的群眾手中,務必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使我們的群測群防體系真正能夠做到“會監測、懂預報、有組織、能避險”。
(四)加強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宣傳培訓
鎮政府處要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認真做好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工作,以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抗災防災能力。
(五)汛前檢查制度
1、檢查內容:主要圍繞思想、組織、機構、防治方案、物質、經費、通訊、措施、預報等方面準備工作。
2、搶險救災演練:鎮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防災方案的要求和方法在汛期進行實戰演練,做到心中有數,一旦災情到來,能及時處理,確保萬無一失。
3、檢查處理:汛期前檢查結束后,發現存在問題者,要登記造冊,提出處理意見,并向上級報告。
4、災后調查制度:災害發生后,應當立即趕赴現場,進行現場調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災情擴大,并按報告制度規定的時效內做出應急調查,逐級上報,同時盡快完成基本調查,10日內完成詳細調查報告。
十、責任追究和獎勵制度
對沒有按規定履行職責的有關責任單位和個人,因地質災害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的將視其情節,按《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懲處。
對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附件:1.朱備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
2. 朱備鎮2023年度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責任人網絡表
附件1
朱備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
組 長:田 義
第一副組長:王朝虎
副 組 長:劉 敏 羅 晶 柏安定 孫 瑜 王 楠 陶翠平 王 成 謝玉林 胡敏章
組 員 ∶ 楊大宏 吳陽春 朱新生 王 華 蔡崇智
林 松 汪世亮 陳曉東 蘇巍巍 牛賢俊
王金安 朱 偉 汪 強
下設朱備鎮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由王朝虎兼任辦公室主任,宋斌、吳漢城負責辦公室具體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