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省手足口病既往流行規律,每年的4~7月和10~12月為發病急、傳播快的手足口病的流行季節,托幼機構和學校容易出現聚集性病例。家長和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請收好這份預防知識,讓我們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如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A16)和6型(CoxA6)等感染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發于6月齡至5歲兒童,尤以3歲以下兒童更為常見。
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為3~5天。發病初期常出現發熱、食欲不振、咽喉痛等癥狀;后在舌頭、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散在皰疹,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現斑丘疹、皰疹。CoxA6導致的手足口病部分患兒在發病后1~2月可能會出現手指甲和腳趾甲脫落。少數患兒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循環功能障礙等,嚴重者可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其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病毒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餐具、奶瓶、衣物等也可被感染。此外,病毒也可經糞-口途徑傳播和呼吸道飛沫傳播。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孩子在飯前便后、觸摸公共物品/設施后、外出游玩回家后都需要洗手,洗手要用流動的清水+洗手液洗手,至少揉搓15秒以上。
講衛生。日常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家環境常通風,勤曬衣被,兒童奶瓶、玩具、餐具等物品定期清洗消毒。
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季節,應盡量避免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性差的公共場所,避免與患病兒童密切接觸。
接種疫苗。我國目前用于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為EV71滅活疫苗,可有效降低因EV71感染導致的重癥和死亡風險,接種對象為6月齡~5歲兒童,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
如果孩子不幸“中招”怎么做好居家護理?
加強健康監護。家長應密切留意患兒病情變化,如出現高燒不退、皮膚發冷、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等,應及時送醫就診。
做好消毒工作。患兒家庭要經常通風換氣,衣被要勤換洗消毒,奶瓶、餐具、玩具等物品及時做好清潔和消毒。
避免外出。患兒居家時限為發病至癥狀完全消失后1周,在此期間患兒應盡量避免外出,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
做好同住兒童防護。家中如有其他兒童,盡量分開患兒和健康兒童的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密切關注同住兒童的健康狀況。
托幼機構、學校如何做好預防?
做好學生健康監測。托幼機構和學校落實每日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登記工作,發現有發熱伴出疹等癥狀兒童時,應立即通知家長帶離校園并及時送醫。
督促學生做好手衛生。托幼機構和學校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并配備洗手液/肥皂等,督促學生勤洗手。
加強通風和消毒。做好教室、圖書館、廁所等公共場所的通風和消毒;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可采用高溫消毒;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
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手足口病防護知識健康宣傳,重點強調勤洗手、常通風、不與他人共用餐飲具和毛巾等個人物品。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