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氣溫回暖,萬物生長,正是各種野菜采摘的好時節,此時人們常常喜歡外出踏青,采摘一些野菜,豐富餐桌,嘗個新鮮,盡管許多人品嘗過野菜,但大眾對野菜的認知較為有限,甚至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野菜十分安全,容易辨別
野菜一般是指生長在野外、非人為栽培的可食植物。野菜因天然野生,具有獨特的風味而備受青睞。我國野菜約有300多種,但供人們習慣食用的也只有數十種,如:香椿、馬齒筧、芥菜、藜蒿、蕨菜等。然而,有些野菜與有毒不可食用植物很相似,單從外觀上難以辨別,容易發生誤采誤食中毒,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誤區二野菜營養價值更高,多多益善
其實,野菜在營養成分上與普通蔬菜相比并沒有顯著的差別,不存在營養價值更高的問題。有些野菜本身是藥用植物,少量食用或可獲得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像普通蔬菜一樣大量食用,有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很多野菜都屬于寒涼性質,脾胃虛寒的人食用可能會損傷脾胃。另外一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野菜容易出現過敏。野菜并不適合所有人,而且食用時一定要適量。老人、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以及消化系統存在疾病的人群盡量不吃或少吃野菜。
誤區三野菜都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生長在野外的野菜并非都是無污染物的“綠色食品”。比如生長在高速路附近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車尾氣、路邊塵土的污染。生長在公園、綠地、風景區的野菜,容易受到除蟲劑或除草劑的污染,這些野菜在食用的安全性上存在較大的隱患。切記這些地方生長的野菜不要采。
誤區四野菜的苦味兒能“去火”,而且“越苦越去火”
野菜的苦、澀口感通常來自草酸和一些生物堿,雖然吃起來好像口感獨特,但大量的草酸會影響其它營養素的吸收,有的生物堿甚至具有毒性。因此,不同的野菜需選用不同的烹調方法,有些可以直接食用,有些需要反復焯水后食用,還有的要曬干后食用。如馬齒莧、香椿、薺菜、馬蘭頭、枸杞頭、野莧菜、蕨菜等野菜食用前需要焯水。
最后,再次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對于野菜,應當正確采摘、適量嘗鮮。安全和美味皆有,才是享受“野菜”的正確方式。注意:食用野菜后如有頭暈、惡心、腹痛、腹瀉等中毒癥狀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及時催吐,并前往醫院就診。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