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主體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10月17日,稅務部門公布5起涉稅違法典型案件,包括騙取出口退稅、虛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偷稅、虛開增值稅發票、加油站偷稅等。此舉展現稅務部門堅決維護稅收秩序、常態化依法打擊各類涉稅違法行為、營造公平公正稅收環境的一貫態度,是維護稅法尊嚴、保障稅收公平、促進合規經營的重要舉措。
高水平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稅收秩序。打擊偷稅逃稅是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手段。“偷逃稅、騙稅等違法行為嚴重破壞稅收秩序,損害國家經濟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稅收違法行為不僅會造成稅收流失,導致國家收入減少,同時逃稅者在非法減輕自身稅收負擔的同時,變相增加依法誠實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破壞規范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依法打擊違法者就是保護守法者。這些年,稅務部門注重建立健全以動態“信用+風險”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堅持依法依規打擊涉稅違法行為,強化精準監管、精確執法,對那些不創造社會財富、只擾亂市場秩序的“假企業”虛開發票、“假出口”騙取退稅、“假申報”騙取稅費優惠等嚴重違法行為,以零容忍的態度集中力量“露頭就打”。特別是對職業化、團伙化的涉稅違法犯罪,稅務部門通過持續深化與公安、法院、檢察等八部門常態化聯合打擊工作機制,努力為守法企業營造規范有序、公平競爭的稅收法治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企業合規經營、依法納稅和稅務部門依法征稅,是稅收法治建設的應有之義。同時,通過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有利于推動市場公平競爭,避免不法企業“劣幣驅逐良幣”,推動整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公正執法就是最好的普法。執法不“缺位”,方可維護有利于公平競爭的經濟稅收秩序,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縱觀近年來稅務部門曝光的一系列涉稅違法案件,一方面彰顯了稅務部門打擊稅收違法行為的態度與決心,為守法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稅收法治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案例的警示作用,增強納稅人的法律意識與風險意識,提高公民稅法遵從度。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施正文表示,稅收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對于保障改善民生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納稅人在享受政府公共服務和改革發展紅利的同時,應樹立依法誠信納稅理念,積極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不能心存僥幸,更不能觸碰法律紅線。
(評論員:樊瑞)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