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圍繞中心工作抓好主動公開。聚焦經濟發展,及時公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政策舉措和進展成效,系統全面準確傳遞政策取向,以高質量政策公開助推高質量發展。緊扣民生領域,深化惠農、教育、就業、衛生健康、社會救助、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信息公開,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推動“民聲呼應”提質增效。助力優化政務服務,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式、一站式發布政務服務事項目錄、辦事指南、辦理進展等,讓政務服務像“網購”一樣便捷。
二、圍繞提質增效抓好政策解讀。將政策解讀放在與政策制定同等重要位置,嚴格落實“三同步”要求,精心制作解讀材料,精確傳遞信號,精準公開渠道,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科學確定解讀范圍,對涉及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的重大政策文件,做到應解讀盡解讀。提升解讀材料質量,靈活使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體”,從社會關切的利益點、新舊政策的差異點、重要舉措的創新點等方面進行解讀。合理創新解讀方式,在按要求做好文字解讀材料的基礎上,可運用圖片視頻、動漫等解讀形式加強解讀效果,力戒為解讀而解讀、盲目追求形式新穎。積極參加全省優秀政策解讀案例評選,優化政策解讀“集成式”發布質效,探索重大政策系列解讀方式,拓展解讀視角,延伸解讀鏈條。
三、圍繞公眾參與抓好決策公開。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公眾參與、執行情況評估及公眾評價機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策文件,除依法依規應當保密的外,應通過征求意見、聽證座談等方式擴大公眾參與,并及時公開執行情況評估結果,激發公眾參與的積極性。特別是在開展重大建設項目、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公益事業等工作中,要將公眾參與作為決策及執行的必經程序,通過線上公開平臺、政務新媒體、政務公開專區、村居公告欄以及其他線下公開渠道征求意見,最大限度覆蓋本地群眾,提高決策科學性和執行有效性。鼓勵開展“政府開放日”等活動,展示為民、務實的形象。
四、圍繞監督管理抓好權責公開。加強行政機關權力配置和運行信息公開,持續做好動態更新,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規范履職。涉及機構改革的政府部門,及時公開調整后的職責變化情況,依法公開本機構的職能等信息,并更新完善公開目錄。深化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用戶用工數量多、公共屬性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的監督,完善公開目錄和服務指南,持續優化公開平臺和咨詢窗口建設,科學合理確定公開內容,更加貼近群眾需求。
五、圍繞依法規范抓好依申請公開。以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為契機,修訂完善依申請辦理指南,調整依申請公開答復書中有關救濟渠道表述。進一步規范辦理程序,主動溝通了解申請人真實需求,及時會商研判復雜疑難申請,提升答復質效,防范法律風險。聚焦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開展交流,統一規范答復口徑。強化依申請公開辦理證據鏈管理,切實發揮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例對行政行為的提示警示作用。
六、圍繞功能完善抓好渠道建設。加強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協同聯動,積極拓展政務公開渠道,綜合運用“報、網、端、微、屏”等媒介載體,有效擴大政策傳播范圍。推進政務公開專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適時開展功能設置、服務質量和運行情況評估,強化其政策公開、公眾參與、解讀咨詢、宣傳推廣功能,延伸提供政策現場宣講、為民為企辦實事等服務。務實推進政策咨詢綜合服務窗口、智能化政策咨詢平臺建設。繼續推進基層政務公開向村居延伸,注重運用公告欄、明白紙、“大喇叭”、主動上門宣講等適合基層特點的渠道,加大惠農惠民資金發放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公開力度。
七、圍繞防范風險抓好審查清理。加強政府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公開前嚴格審查。要完善機制、明確責任,堅持“先審后發”“一事一審”原則,依法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做到該公開的公開到位,該保密的保密到位。科學確定公開方式、范圍和時限,堅持分類施策,綜合考慮信息性質、受眾、影響等因素,需要廣泛知曉的全面公開到位,一定范圍內知曉的在特定范圍內公開。公開后定期清理,按照“誰公開、誰清理”原則,加強對已公開的信息進行風險排查,清理無關、無效、不需長期保留以及涉及個人隱私等信息,防止信息匯聚引發風險。
八、圍繞基層減負抓好作風改進。分層級分領域優化政府信息公開目錄設置,合理整合歸并目錄層級,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優化展現方式。完善考評方式,優化指標體系,采取“背靠背、無感化”評測。嚴格落實關于持續整治數字形式主義要求,公開內容應貼合欄目要求和工作實際,杜絕無效信息發布。
九、圍繞能力提升抓好培訓保障。各單位要充實人員力量,全縣將組織政務公開工作人員參加2次以上業務培訓,為推進政務公開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加強工作調研和經驗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將政務公開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推動政務公開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待國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修訂和政策發布條例出臺后,認真做好宣傳貫徹和工作銜接。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