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青陽縣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青陽縣水資源配置規劃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的批復》)。根據“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現由青陽縣水利局對此政策作如下解讀: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十三五”以來,青陽縣治水興水工作取得顯著成就,供水保障能力、防洪排澇能力、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明顯,水利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階段,對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水安全保障目標,以及國家水網建設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青陽縣現狀治水興水能力尚存不足。
為了提高青陽縣未來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據省水利廳《關于督辦池州市縣級水網規劃進度的通知》、市水利局《關于開展縣級水網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及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2023年9月,我局組織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編制《青陽縣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簡稱《規劃》)。規劃編制組經過現場調研、座談交流、問題與需求分析,全面梳理了青陽縣水網建設的基礎條件及目標要求,深度分析了新形勢下水網規劃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經過了多次征求意見,打造了由水資源保障網、防洪除澇網、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網、智慧管理網組成的青陽縣現代水網。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堅持需求導向、目標導向,落實國家、安徽省和池州市關于水網建設的有關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為前提,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以完善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提升防洪減災能力、保護水生態安全屏障、提高水治理現代化水平為重點,謀劃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青陽縣水網建設系列舉措及重大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治水思路的重要實踐,對支撐和保障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意義重大。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規劃》分六個階段。一是認真研究國家、水利部、省政府、市政府等有關法律、法規、文件規定和技術規范,結合我縣實際,2023年9月委托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編制了《青陽縣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初稿。二是規劃編制單位邀請專家進行規劃內部審查,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了修改。三是將《規劃》初稿發至我局各職能科室征求意見,收到局規計科、水資源科等科室反饋意見,規劃編制單位按照意見進行了修改。四是組織了省級專家于2024年1月25日進行了《規劃》評審,評審會后規劃編制單位根據專家意見對《規劃》進行了修改。五是將《規劃》修訂稿于5月14日發至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直相關部門征求意見,收到各鄉鎮、縣直等部門反饋意見,規劃編制單位按照意見進行了修改;六是《規劃》于8月28日通過青陽縣人民政府常務會審議,并于8月30日正式印發。
四、工作目標
立足青陽縣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水安全保障的需求,加強與安徽省、池州市兩級水網規劃目標的銜接,提出青陽縣現代水網規劃目標。
到2035年,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青陽縣水網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節約高效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基本建成,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顯著增強,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用水結構得到合理優化,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安全韌性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防洪保安能力顯著提升。骨干河道泄洪和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山洪災害防治能力顯著增強,重點城鎮河段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區域排澇能力顯著提升,洪水風險管控能力顯著提升。山水融合的水環境和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基本建成,江河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能力實現系統性提升。水源涵養與保護能力顯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湖生態流量和水質得到有效保障。“四預”完備的數字孿生水網體系基本建成,水網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主要河流水文氣象、重點水利工程運行狀況、水土保持、重要水源地水質監測體系基本建立。流域防洪減災、水資源調配等核心調控業務實現“四預”功能支撐。
青陽縣水網規劃主要指標表
|
分類
|
序號
|
指標
|
單位
|
2022年
|
2035年
|
備注
|
|
水網綜合指標
|
1
|
縣級水網工程覆蓋度
|
%
|
70
|
85
|
預期性
|
|
2
|
縣級水網水流調配率
|
%
|
68
|
80
|
預期性
|
|
水資源配置
|
3
|
全縣用水總量控制
|
億m3
|
1.11
|
1.29
|
約束性
|
|
4
|
萬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
|
%
|
/
|
20
|
約束性
|
|
5
|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
--
|
0.56
|
0.64
|
預期性
|
|
6
|
供水安全系數
|
--
|
1.1
|
1.3
|
預期性
|
|
7
|
城鄉一體化供水覆蓋率
|
%
|
73
|
90
|
預期性
|
|
防洪排澇
|
8
|
5級及以上堤防達標率
|
%
|
76
|
95
|
預期性
|
|
9
|
水庫安全達標率
|
%
|
74
|
95
|
預期性
|
|
水生態環境
|
10
|
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證率
|
%
|
80
|
95
|
約束性
|
|
11
|
水土保持率
|
%
|
91
|
94
|
預期性
|
|
12
|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
%
|
100
|
100
|
約束性
|
|
智慧水利
|
13
|
新建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孿生覆蓋率
|
%
|
/
|
90
|
預期性
|
|
14
|
重點河流數字孿生覆蓋率
|
%
|
/
|
90
|
預期性
|
注:
1、縣級水網工程覆蓋度:縣級水網工程覆蓋區域面積與青陽縣國土面積的比值。
2、縣級水網水流調配率:指市級水網可調控的徑流量與全市徑流量的比值。
3、全縣用水總量控制:2035年全縣用水總量控制以池州市下達的目標為準。
4、萬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率:2035年萬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率以池州市下達的目標為準。
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凈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203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以池州市下達的目標為準。
6、供水安全系數:有效供水能力與供水量的比值,其中有效供水能力指供水能力中不含地下水超采與河道內生態用水擠占的部分。
7、城鄉一體化供水覆蓋率:指全縣城鎮管網覆蓋的城鎮及農村供水人口和享有與城鎮供水同標準、同保障、同服務的農村集中供水覆蓋人口,占全縣水網覆蓋總人口的比例。
8、5級及以上堤防達標率:5級及以上防洪堤防達標長度與堤防總長度的比例。
9、水庫安全達標率:達到水庫安全評估標準的水庫數量與全縣水庫總數量的比例。
10、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率:重點河流控制斷面中滿足生態流量目標要求的斷面個數與控制斷面總個數的比值。
11、水土保持率:指全縣水土保持狀況良好的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比例。
1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鄉鎮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的個數占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數的比例。
13、新建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孿生覆蓋率:指納入縣級級水網的水庫、泵閘站等新建重點水利工程中實現數字孿生的工程數量占工程總數的比例。
14、重點河流數字孿生覆蓋率:大通河、青通河、九華河干流及一級支流,陵陽河干流、喇叭河干流等河流實現數字孿生覆蓋的數量占比。
五、主要任務或主要內容
規劃按照《國家水網建設綱要》提出的構建水網“綱”、“目”、“結”的主要任務,從青陽縣水網發展目標、保障要求出發,與《池州市現代水網規劃》的布局相銜接,統籌考慮提高供水保障,洪澇災害防御、生態保護與修復、水利智慧化管理,加強大通河、青通河、九華河系統治理和上游大水源建設,搭建以水庫、輸水干線為重點的水網骨架,構建“九結聯動共調控,三干六支保安瀾”的青陽現代水網總體布局。統籌謀劃推進骨干河流系統性整治、易澇區域排澇能力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蓄水工程新建、河湖水系連通等一批水利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縣域防洪安保體系,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循環通暢、調控自如的河湖連通體系,進一步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打造安全、生態、美麗、人文的青陽水系,為九華勝境、靈秀青陽建設貢獻水利力量。
六、關鍵詞詮釋
“三干”是青陽現代水網的“綱”,是指大通河、青通河、九華河等三條重要河流。
“六支”是青陽現代水網的“目”,“包括大通河支流水系、青通河支流水系、九華河支流水系、陵陽河與喇叭河等青弋江上游支流水系、中小型灌區灌排溝渠、城鄉供水管網等六大水流通道。
“九結”是青陽現代水網的“結”,“九結”為牛橋水庫、東山水庫、廣德口水庫、映月潭水庫、山阡里水庫、智慧泵站、木鎮二站、洛平圩泵站、青通河水閘等水網重要結點工程。
七、保障措施
為確保青陽縣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目標的實現,需建立完備的保障體系確保規劃方案的實施。
規章制度保障體系。持續推進青陽縣河湖長制建設。完善節水型社會建設、防洪排澇、水源地保護、水土保持、已建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等涉水事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制定水網工程建設監督和考察管理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定期進行檢查通報和考核。通過建立更加完備的規章制度體系,確保水網方案實施期間,各項涉水事務管理有效開展,為水網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組織管理保障體系。在進行青陽縣現代水網建設過程中,成立由縣領導、財政、水利、自然資源、住建、交通、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水網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分別負責水資源保障、防洪除澇、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智慧管理等四大水網建設內容的落實。領導小組定期對水網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專項督查,組織會議研究總結水網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指導工作專班及時整改,保障水網建設有序實施。
八、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步將圍繞水資源保障、防洪除澇、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智慧管理等四個方面開展全縣治水興水工作,建設青陽縣現代水網。
在水資源保障方面,一是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從嚴制定節水目標和指標,實現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二是優化水源工程體系,一方面建設穩定優質的城鄉主水源,另一方面夯實農業灌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提高農業灌溉供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積;同時科學謀劃外調優質水源;三是構建城鄉供水新格局,通過城鄉供水管網延伸和連通,因地制宜實現城鄉供水全覆蓋,同時加快實施各鄉鎮備用水源建設工程,完善備用供水體系,并制定特殊干旱年的應對措施;四是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一方面開展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另一方面新建若干中型灌區。
在防洪除澇方面,一是暢通行洪排澇通道;二是提高洪水調蓄能力;三是加強山洪災害防治;四是實施澇區綜合治理;五是加強城鎮防洪建設,完善防洪圈;六是完善洪澇風險調度與管理,優化流域防洪區劃,進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建設。
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方面,一是加強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建設,重點實施青陽縣西南生態屏障綜合治理工程;二是加強河流生態廊道建設,加強工業、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保障河湖生態需水,實施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三是推進水網融合發展,重點加強水網和文旅融合,建設若干個鄉村水生態風景園。
在智慧管理方面,一是創新水網建設運行管理機制;二是織密智慧監測網絡;三是構建面向縣級涉水事務管理人員的智慧調控服務平臺。
解讀機構:青陽縣水利局農田水利規劃建設服務中心
咨詢電話:0566-503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