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朱備鎮江村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次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現根據《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2022年版)》及安徽省地方標準《“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批前公示,請廣大居民和社會各界對該村莊的規劃在公示期內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將江村行政村作為一個編制單元,規劃范圍為江村行政村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846.87公頃,約8.47平方公里。其中,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約為35.32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鄉村地區總面積約811.55公頃。
全村下轄27個村民組,戶籍人口939戶3091人。
二、規劃期限
本次村莊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近期年為2027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
三、發展定位與目標
總體定位:九華溫泉·千年江村
規劃將江村村打造成安徽和美鄉村示范樣板區、東九華旅游度假先行區、健康養老服務示范區。以水綠田園景觀為基底,深度挖掘溫泉地熱資源、非遺文化資源和休閑農業資源,以健康養老度假為目的,以東九華旅游度假區為發展契機,發展“康養+”為核心的主導產業,打造集禪修養生、健康養老、溫泉康養、文化研學、田園觀光、鄉村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的安徽和美鄉村示范樣板區,建設溫泉康養體驗目的地、非遺文化研學目的地、休閑農業觀光目的地。
四、村莊分類及規劃指引
本次規劃形成“1+18”村莊布局,即江村中心村和缸窯、三何(池黃高鐵安置區)、小譚、譚祠、譚村、九何、向村、童橋、麻園、老坎、蒼麓、伍畢、張塝、圣村、圣江、汪村、楊山、嶺汪等18個自然村。仙山自然村遠期納入鎮區,建設用地保留。高山和湖沖自然村遠期逐步萎縮,人口向中心村安置區集中。
行政村分類:依據《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2022年版)》,結合居民點分類,將江村村定為城郊融合類村莊。
居民點分類:依據《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2022年版)》,結合江村村村莊區位、人口規模、發展水平、空心化程度等要素,規劃整合27個村民組形成22個居民點,其中確定三何(含池黃高鐵安置區)、江村中心村(含江村、燈上、田坂、新屋)、麻園(含上麻、下麻)共3個提升型居民點,缸窯、小譚、譚祠、潭村、九何、向村、童橋、老坎、蒼麓、伍畢、張塝、圣村、圣江、汪村、楊山、嶺汪共16個穩定型居民點,高山、湖沖和仙山共3個撤并型居民點。
五、國土空間總體布局
(一)國土空間總體安排
落實上位空間管控要求,村域范圍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211.55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面積35.32公頃。
規劃構建江村村“一帶四區”的總體生態安全格局。
銜接區域性基礎設施,保障池黃高鐵和青美路(S219)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落地,新增鐵路用地10.17公頃,新增公路用地5.83公頃;保障江村村公益性公墓項目落地,規劃特殊用地1.89公頃;保障宿心園精品民宿項目落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2.17公頃及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0.64公頃;保障禾田鄉村吧項目落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0.49公頃;保障溫泉度假區四期項目落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2.94公頃;保障江村村非遺文化展示中心項目落地,充分利用龍溪油坊現有閑置地;保障立創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0.20公頃;保障章小虎農莊項目落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0.22公頃;保障江村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項目落地,通過原圣沖小學存量改造,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0.51公頃;保障寶相雕塑項目落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0.26公頃;保障文旅項目落地,麻園預留商業服務業用地0.88公頃,原旗峰小學存量改造預留商業服務業用地0.18公頃;統籌考慮村域范圍內撤并型居民點的搬遷安置,規劃池黃安置區用地2.54公頃,規劃中心村安置區用地1.87公頃;同時,保障蒼麓居民點人居環境整治、水系及周邊風貌提升項目、零星新增農民住房、村莊道路提升及建設、九何文化健身廣場、智慧停車場、污水處理設施、旅游公廁、魚鱗壩、池黃高鐵青陽光放站匯聚機房等配套設施建設。
(二)國土空間結構調整
規劃在全域保護的基礎上,在不侵占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村莊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的基礎上,對國土空間結構進行優化布局調整。
現狀農用地面積278.10公頃,規劃農用地274.53公頃,占32.42%,較現狀農用地減少3.57公頃。
現狀生態用地面積450.71公頃,規劃生態用地437.73公頃,占51.69%,較現狀生態用地減少12.99公頃。
現狀建設用地面積118.06公頃,規劃建設用地134.61公頃,占比15.90%,較現狀建設用地增加16.56公頃。其中,江村村規劃村莊建設用地總規模72.86公頃相比現狀的71.42公頃,減少1.44公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總規模9.05公頃相比現狀的25.16公頃,增加16.11公頃;其他建設用地總規模2.72公頃相比現狀的0.83公頃,增加1.89公頃
六、產業空間引導
(一)產業空間布局
本規劃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四區多點”的產業布局。
一心:即旅游綜合服務中心。
一廊:即以青通河為軸的濱河生態碧脈綠廊。
兩軸:即以升級后的省道作為村莊產業發展軸,青美路為山水鏈接景觀門戶軸,桃朱路為鄉村旅游發展軸休閑康養農旅文化軸。
四區:
溫泉康養片區—依托溫泉度假山莊,重點打造集溫泉度假、康養旅游、生態養老、旅游度假、禪修養生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先行區,作為朱備鎮門戶形象示范區。
農旅研學片區—依托青通河本身優良的生態資源、臨近九華山良好的景觀條件,以鄉村田園風光和九華山自然風光為基底,打造集鄉村休閑、生態觀光、特色民宿為一體的濱水田園體驗區。沿青通河東側建設濱水慢步道,打通與西側已建青通河休閑旅游步道的聯系,融入東九華旅游度假區慢道體系。
田園樂享片區—以鄉村特色文化為主的旅游觀光體驗區,打造集游覽觀光、文化旅游、生態農業、生態養殖和休閑養老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深林尋隱片區—以山林生態環境為基底,通過生態修復、水土維護等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多點:溫泉度假山莊、宿心園、禾田鄉吧等多個產業項目。
七、近期建設項目
江村村近期重點建設項目主要包含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農房改造建設、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整治和歷史文化保護六大類型共25項。
產業發展類有7項,分別為宿心園精品民宿項目、禾田鄉村吧、立創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章小虎農莊、溫泉度假村四期、預留文旅用地和寶相雕塑。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類有7項,分別為九何文化健身廣場項目、江村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江村公益性公墓、新增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江村村道路提升及建設項目、新建橋梁和池黃高鐵青陽光放站匯聚機房。
農房改造建設類有3項,分別為池黃高鐵安置區、中心村安置區和新增農戶住房項目。
生態修復類有3項,主要為水系及周邊風貌提升項目,分別為麻園楓楊林水系環境改造提升、江村組河道治理和濱河綠道提升。
人居環境整治類有3項,分別為麻園美麗鄉村提升改造項目、蒼麓居民點人居環境整治和其他居民點人居環境整治。
歷史文化保護類有2項,分別為江村村非遺文化展示中心(龍溪油坊)和古井保護修繕。
八、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
規劃期內在國土空間上進行的各類活動應按照以下規則進行,確需改變用途的,應按照國家和安徽省相關規定,對規劃進行調整或修改。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有關控制線的,按照國家和安徽省有關要求進行管控。位于村莊建設邊界外的村莊建設用地,在規劃期內優先考慮按照實際情況逐步撤并,暫時不能撤并的,應保留現狀用地規模和范圍,不得擴大。
1.耕地
本村耕地保有量228.66公頃,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11.55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在不破壞耕地耕作層且不造成耕地地類改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種植其他農作物。禁止非農建設和破壞耕作層、改變耕地地類的農業生產活動。
2.園地
本村園地20.94公頃。主要用于種植以采集果、葉、根、莖、汁等為主的集約經營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禁止非農建設。
3.林地
本村林地414.43公頃。主要用于生長喬木、竹類、灌木,禁止非農建設。
4.草地
本村草地2.98公頃。主要用于生長草本植物,禁止非農建設。
5.農業設施建設用地
本村農業設施建設用地17.25公頃。主要用于建設為農業生產、農村生活服務的鄉村道路用地以及種植設施、畜禽養殖設施,禁止非農建設。
6.居住用地
本村居住用地55.79公頃。主要用于農村宅基地及其居住生活配套的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建設。
7.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本村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0.38公頃。主要用于機關團體、科研、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社會福利等機構和設施建設。
8.商業服務業用地
本村商業服務業用地7.89公頃。主要用于商業、商務金融以及娛樂康體等設施建設。
9.工礦用地
本村采礦用地0.62公頃,工業用地0.18公頃。主要用于工業生產。
10.交通運輸用地
本村交通運輸用地24.43公頃。主要用于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設施及其附屬設施建設。
11.公用設施用地
本村公用設施用地1.42公頃。主要用于村域基礎設施的排水、供電、通信、環衛、消防、水工等設施建設。
12.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本村公用設施用地1.21公頃。主要用于村莊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等公共開敞空間。
13.特殊用地
本村特殊用地2.10公頃。主要用于宗教、殯葬等具有特殊性質的土地。
14.留白用地
本村留白用地3.01公頃。待用地性質明確后可按要求使用。在用地性質明確前,按現狀地類使用,不得閑置浪費。
15.陸地水域
本村陸地水域23.30公頃,主要為陸域內的河流、湖泊等天然陸地水域,以及水庫、坑塘水面、溝渠等人工陸地水域。河流、湖泊、水庫禁止改變用途,坑塘水面、溝渠禁止非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