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英代表:
您提出“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讓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的建議”已收悉,現就您在全縣食品安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建議答復如下:
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青陽縣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執行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以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為主線,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健全完善協調聯動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發揮縣食安辦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各方落實食品安全責任。縣農業農村、市場監管、教體、公安、衛健等部門加強橫向協同和縱向聯動,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溝通、會商調度、行刑銜接等工作機制,針對校園食品安全、肉類及其制品、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等民生關注點開展專項整治。
今年已對全縣中小學開展春季開學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實現全覆蓋,對發現的風險隱患,督促校方限期整改,并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原料與復用餐飲具監督抽檢28組,涉及不合格的,已依法查處。檢查肉制品生產銷售主體81家,制定臺賬清單,在此基礎上,加大對5家肉制品生產企業及17家肉制品小作坊檢查力度,完成肉制品專項抽檢9組。累計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245戶,責令整改20家,已立案14件,收繳假冒偽劣食品21.2公斤,組織開展食品抽檢76批次,其中農村食品專項抽檢15批次。
二、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重點加強對小型食品生產企業與小作坊、農村集貿市場、食品經營網絡平臺的監測,與農業農村、衛健委等部門,推動跨部門數據共享,不斷整合食品抽檢、食用農產品抽檢、輿情監測、投訴舉報等多源信息,加強不合格食品溯源與處置,形成工作合力。提升監測技術能力,推廣快速檢測技術,提高監測效率與準確性,對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與生產品類,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分級管理,針對性加大監管頻次與抽檢力度,及時做好風險評估,發布消費警示。
三、加強食品檢驗檢測。強化農產品源頭治理,開展“守護菜籃子”食用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圍繞蔬菜、肉類等重點品種整治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加大農產品監測力度,累計完成省級、市級、縣級定量檢測421批次,合格率97.8%。農業農村部門持續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加強農產品“二品一標”認證監管。縣市場監管局更以“食安守護”2025行動為主線,針對民生關注點,加大食品抽檢,完成食品監督抽檢130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104批次,農產品快檢6275批次,合格率達99%。與此同時,積極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青陽網等渠道發布工作信息,讓廣大群眾選擇關注度高的食品種類,邀請媒體記者全程參與抽檢,并對抽檢后續處置工作及時發布。
四、積極落實食品召回制度。施行召回分類操作,按照風險等級來明確召回啟動標準與處置方式,針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等可能危害健康的情況,要求企業立即停業整改,針對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等短期風險,要求企業線上線下同步下架,針對食品標簽瑕疵等無實質危害問題,允許企業通過售后渠道整改。同時督促企業在申請辦證時,必須制定食品召回預案,包括應急聯絡機制、產品追溯方式、消費者補償等。
為保障全縣人民食品安全與飲食健康,根據您提出的建議,本局下步將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與農業農村、衛健委等部門間橫向溝通,強化協同監管,完善信息溝通、風險會商、行刑銜接,力爭實現食品安全信息與技術資源共享,以食安辦統籌協調各項工作,突出重點企業、重點業態、重點區域,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壓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排查風險隱患,強化抽檢檢測力度,嚴查“兩超一非”、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
二是運用技術支撐,賦能食品安全監管。目前青陽縣擁有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8個,建有蓉東農貿市場、優蔬鮮農貿市場兩個快檢室。各快檢室每日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流程快檢,其中農貿市場每日抽檢至少15批次,其他快檢室每日抽檢至少10批次。快檢品種涵蓋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居民日常消費主要食品類別,保證各類食品在月度內都能得到一定比例覆蓋檢測,達到全面監控市場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的目的。快檢經費來源財政撥款,主要用于設備維護、試劑采購、人員培訓等方面。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發揮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作用,加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宣傳,今年累計發放宣傳手冊1000余份,在節假日等重點時段發布消費警示,常態化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你點我檢”“隨機查餐廳”“隨機查食堂”等活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強化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及時關注媒體輿情,回應群眾關切。
總之,青陽縣市場監管局定將切實履職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持續加大監管整治力度,為保障食品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保駕護航。希望您繼續關注和支持市場監管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青陽縣市場監管局
2025年5月27日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辦單位: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單位:青陽縣數據資源管理局
運維電話:0566-5038187 不良信息舉報 中國互聯網協會
皖ICP備05015023號-1 皖公網安備 34172302000005號 網站標識碼: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