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縣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第34號提案的回復
發布時間:2018-09-26 10:21
來源:市場監督管理局 字號:[默認 大 超大]
尊敬的吳磊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的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積極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大力推進社會協同治理,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的確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您的建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工作機制,落實監管責任
2014年我縣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對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進行了整合,由縣農委、市場監管局分別承擔農產品源頭和食品生產、消費流通環節的監管職責。近年來,通過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深入開展各類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整頓,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協調機制、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將食品安全納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自上而下,層層落實政府的領導責任、部門的監管責任、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堵塞監管縫隙,彌補監管短板,努力提升監管的效能。對因工作不力,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和部門,嚴厲問責。
二、加大監管力度,解決突出問題
(一)深入開展源頭防控。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能力、大力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促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源頭防控,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試點。結合區域特色產業品種開展風險排查,聚焦農獸藥殘留超標、收貯運防腐保鮮添加劑使用等重點環節,建立風險評估專項報送和總結。針對禁限用農獸藥使用、非法添加、私屠濫宰、銷售病死畜禽等問題,堅決做到“問題產品的來源和去向沒有查清的不放過”。逐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紅榜”和“黑榜”制度,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水平。
(二)嚴格市場許可準入。充分發揮行政許可在維護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標準要求、嚴格審查流程、嚴格規范審查行為,從嚴審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資質條件,達不到許可條件和審查要求的,一律不予許可,切實把住食品市場準入關。2018年,我們將重點推進食品小作坊、小餐飲登記發證和食品小攤販備案管理工作,鼓勵引導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持續加大對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食品違法行為的查處取締力度。
(三)加大檢測抽檢力度。結合本地實際,以發現問題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安排年度食品監測計劃,努力排查安全隱患,并定期向社會公布抽檢信息和不合格食品處置信息。2018年,以批發市場、散裝白酒市場、校園及周邊地區、本地小作坊等為重點對象,以散裝白酒、小食品、糧油、糕點等為重點品種,計劃抽檢不少于340個批次。
加速我縣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全面發揮縣級檢測中心和鄉鎮農產品監測網絡作用。繼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民生工程”。2018年在所有鄉鎮市場監管所和批發市場、大型集貿市場建成食品快檢室、完成4個中心集鎮和九華菌業和儂本農業2個農產品企業檢測點籌建工作,使農產品檢測基本形成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的全覆蓋,構建起農產品安全初級“過濾網”。2018年計劃完成3500個農產品抽檢任務。
(四)實施全覆蓋監管。結合本地實際,對食品安全領域易發、高發食品安全問題和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重點單位和品種實施重點監管,集中進行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在食品生產、消費流通環節全面推進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監管,建立風險隱患臺賬,加大對風險等級評定為高風險的食品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實現監管全覆蓋。在生產環節,以本地生產加工的糕點、糧油、礦泉水等為重點,確定重點隱患區域,排查存在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和整治措施。在流通環節加強對經營者履行食品進貨查驗、不合格食品退市等法律責任義務的監督檢查,加大假冒偽劣等問題食品的市場清查力度。在餐飲服務環節以學校食堂及校外小飯桌、大型餐飲單位、農村集體聚餐等為重點監管對象,持續開展餐飲服務環節違規操作、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原料采購進貨查驗等專項整治。
(五)嚴打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對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2017年至今,共立案查處各類食品違法案件79件,查扣過期食品、非法進口冷凍牛肚等問題食品1000余公斤,罰沒款60余萬。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犯罪案件3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落實重大違法犯罪案件信息通報等機制,針對非法添加、制假售假、違法使用禁限用農藥獸藥等嚴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強化刑事責任追究,嚴懲食品違法犯罪行為。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網等渠道公開行政處罰信息,加大重點案件公開曝光的力度,努力達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警示一片,震懾一方”的效果。
三、加大宣傳教育,構筑共治格局
(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江淮行”、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等科普宣傳活動,提升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識。以《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等為主要內容,采取上門宣講、集中培訓等形式,加大食品行業從業人員法律法規培訓力度。
(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繼續開展“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和“餐飲質量安全示范街”等創建活動,以點帶面,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覺履行法定責任義務,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平。
(三)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檔案,健全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對違法違規生產經營企業實行“黑名單”制度,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依法曝光,使其“一處失信,寸步難行”,情節嚴重的實行清退和行業禁入。
(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暢通“12331”投訴舉報渠道,對群眾投訴舉報的食品問題和線索及時進行核查,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落實食品案件線索有獎舉報制度,調動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積極性。強化輿論引導,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和媒體關注。
食品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將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履職盡責,為保障全縣老百姓的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青陽縣市場監管局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