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緊緊抓住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圍繞“產業興鎮,特色名鎮,生態美鎮,活力新鎮”的工作思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進平安、富裕、美麗新河建設,保持了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綠色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鎮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的良好開局之年。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發展,鎮域經濟再上新臺階。
一年來,我們多措并舉協調推進,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經濟指標穩中有升。2017年完成財政收入5344.9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2億元,工業投資13.36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5.7776億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戶;實現招商項目到位資金13.36億元,占任務的142.2%,其中省外億元到位資金8.10億元,占任務的102.5%;新引進項目13個,其中省外億元項目8個,占任務的200%。項目建設扎實推進。鋒達鑄造、政泰尾礦利用、盛公山礦業等項目均已建成投產。九華富康、鑄鑫機械、龍濤尾礦、鴻博機械、龐源二期、穩盛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低效企業、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成功盤活祥年墻材、馬東機械廠、亦豐科技等三戶企業,閑置土地102畝。現代農業提質增效。2017年實施專用品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與服務項目面積10767.5畝。皖南土雞、精養魚、一稻一蝦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優質水稻、黃精種植規模逐步增長。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家庭農場33家,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向陽村優質稻,積極引進現代農業,打造了金雞園等富有特色主題的農業觀光旅游田園綜合體。
(二)加快建設,鎮村面貌再展新畫卷。
一年來,我們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面貌較大改善。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推進。全面啟動了楊梅橋中心村、洪山寺門口、陀龍中心村三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建設,拆除破舊房屋1600m2,改廁182戶,修建村莊道路4.8km,法制文化道德墻600m2。農村“三大革命”成效初顯。積極落實“大氣十條”,狠抓秸稈禁燒工作,加快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堅決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推進污染源治理。整治畜牧業養殖污染,拆除非法養殖場2戶,共計4000m2,扎實開展農村陳年垃圾清理工作,全年共清理垃圾283噸。投資1000余萬元,新建鎮污水處理站,建成運營后將有力改變集鎮及工業園污水橫流等“臟、亂、差”現象。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實施小農水項目62處、農村暢通10.2km,完成6.6km洪山撇洪溝清淤整治。實施楊梅橋、新建村的安全飲水工程,惠及2811人。積極推行“河長制”,共清除青通河河道內非法堆砂40萬噸,拆除采砂船27條,封堵砂石運輸道路16條,完成了白蛇嶺等農村扶貧暢通工程5.19km。
(三)服務民生,社會事業再邁新步伐。
一年來,我們始終奉行民生至上,著力落實惠民實事,民生建設成果豐碩。脫貧攻堅再戰再捷。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如期完成貧困村楊梅橋村脫貧出列,全鎮61戶172人順利脫貧。完成小額貼息信貸668.2萬元。新建向陽、楊梅橋扶貧光伏項目117千瓦,帶動112貧困戶人均增收360元。產業扶貧進一步深化,向陽服裝廠帶動周邊貧困戶就地就業;楊梅橋通過盤活村閑置資產,引進九芙蓉農林生態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對農特產品加工業實行訂單收購,切實帶動了村集體和農戶收入,帶動18戶貧困戶就業,同時村集體每年凈增收4萬元。社會保障更加有力。33項民生工程有序實施。全面完成全民參合、參保計劃,新農合參保人數17094人,參保率97.93%。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續保6730人,參保率105.25%。建立健全老年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高齡老人補貼標準持續提高。社會治理不斷深化。全面完成鎮村綜治中心建設,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成效顯著提升,視頻監控網絡建成運營。舉行“七五”普法活動180余次。信訪維穩形式持續向好,全年排查調處各類糾紛732起,調處成功率達98%。辦理法援案件27起,提供法律咨詢210余人次,挽回經濟損失達300余萬元。安全生產基礎進步夯實。應急處理機制更加健全,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事故。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以優化服務質量為抓手,不斷提升計生服務水平,全面落實“二孩”政策,不斷提高人口綜合素質。2017年,全鎮共出生人口165人。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鎮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武裝工作扎實開展,完成5人征兵任務,順利完成團委、婦聯換屆任務。強化了鎮檔案標準化工作,機關檔案創建省二級以上標準順利完成驗收。
(四)改進作風,服務水平再現新提升。
一年來,我們提高效率轉變作風,著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設,履職能力全面強化。構建學習型政府。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和“講重作”專題教育,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構建服務型政府。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想事情、抓工作,著力服務民眾。高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5條,辦結率100%。構建廉潔型政府。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監督問責,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切實壓縮“三公”經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政風行風持續優化。
同志們,2017年,我們榮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省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市級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市級依法行政示范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蟬聯縣綜合績效考核工業鄉鎮A類的好業績,同時,招商引資、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均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一年來,我們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在座的各位努力的結果,更是全鎮1.8萬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鎮政府,向全鎮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新河建設和發展的各級各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總結過去的工作,在看到成績取得的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著困難和問題:支撐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仍然偏少;稅源單一,稅收增收壓力較大,可用財力單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注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新河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攻堅之年。
2018年工作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動員全鎮上下緊扣打造“皖江綜合實力強鎮”的目標,圍繞“產業興鎮、特色名鎮、生態美鎮、活力新鎮”的總體思路,順應新時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強化創新驅動,提升城鎮品質,保障民生福祉,加快作風轉變,奮力推進新河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主要奮斗目標為:確保完成財政收入6100萬元,增長14.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增長7.2%;完成工業投資12億元;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0.4%;新增規模工業3戶;實現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377萬美元。
(一)聚焦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
“無工不富”。抓招商引資、抓工業經濟發展是現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新項目引進。通過不同形式的招商,形成全鎮動員、全民參與的濃厚的招商氛圍,大招商,招大商,積極引進優質項目,高質量打造招商引資新格局。全年實現招商引資新引進項目12個,其中工業項目8個,大旅游大健康項目1個,省外億元以上項目4個,到位資金8.8億元。抓好在建項目建設。完成穩盛新材料、龐源二期、鴻博機械、智芯電子、鑄鑫機械,九華富康、龍濤尾礦項目建設。投資15.2億元的縣重點項目能牛門窗項目,6月份啟動基建,力爭年底前竣工投產。抓好產業技改升級。支持轄區企業技改擴規,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對生產設施進行改造更新,存量優化,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抓好閑置項目盤活。加強閑置土地和閑置廠房的管理,通過收購、兼并、重組,進行“騰籠換鳥”,開展有效嫁接,2018年爭取盤活2-3家。
(二)聚焦農業農村,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無農不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業轉型發展,農村環境改善,農民持續增收。立足產業興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做優做精現代農業,引導群眾進行土地流轉,發展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多種經營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互聯網+農村”等觀光旅游休閑產業。立足生態宜居,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繼續深入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兩治三改”專項行動,高質量抓好6個美麗鄉村點建設,全域打造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示范點。立足鄉風文明,傳承社會美德。深入挖掘傳統美德、祖規家訓、村規民約的作用在全社會營造家庭和睦、左鄰右舍和善、農村和諧的新景象。立足治理有效,樹立規矩意識。做什么都要有規矩,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各司其職,形成健康有序,村民自治,可持續的治理結構。立足生活富裕,夯實農村農業基礎。完善村級交通網絡體系,加快通組入戶道路硬化工作,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
(三)聚焦精準精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把脫貧攻堅作為首位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舉全鎮之力,集全鎮之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保障政策落地穩脫貧。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引導貧困戶積極參與創業就業,最大程度保障貧困戶穩定收益,完成220人脫貧任務,實施向陽村農特產品加工及4個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強化脫貧責任促脫貧。繼續做好扶貧對象、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扶貧措施、駐村幫扶、脫貧成效“六個精準”,不落下一村一戶一人。落實結對幫扶措施,充分發揮幫扶責任人的作用,堅決不走過場。優化社會保障防返貧。繼續鞏固精準扶貧成果,在完成2018年脫貧任務的基礎上,抓好脫貧戶的后續幫扶工作,做到脫貧不脫鉤。加大保障力度,對因無勞動力、殘疾等原因造成的無法發展生產、就業的貧困戶提供兜底保障。
(四)聚焦增進人民福祉,傾力改善民計民生。
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加大就業援助和技能培訓力度。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保障低保、五保生活水平。繼續推動全民參保,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營造和諧社會環境。深化社會治理網格化、精細化,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高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深入開展“七五”普法活動,切實提高普法工作實效。按照“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的要求,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徹底摧毀各類黑惡勢力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建立健全掃黑除惡專項工作機制,實現全鎮社會治安大局保持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五)聚焦高效廉潔,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學習,提升素質。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決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說立行,高效施政。弘揚和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以“親自、立即、馬上”的工作作風,對重點工作、重點任務擰緊螺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慎獨慎微,廉潔從政。切實踐行“三嚴三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真正走向嚴實硬。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定不移保一致、強基礎、正風紀、反腐敗,自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斷推進干部作風轉變和服務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