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權力類型
|
事項名稱
|
子項
|
備注
|
|
1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處罰
|
|
|
|
2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處罰
|
|
|
|
3
|
行政處罰
|
對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等三類行為的處罰
|
對用人單位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處罰
|
|
|
對用人單位不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處罰
|
|
4
|
行政處罰
|
對阻撓勞動保障監察人員依法行使監察職權,拒絕檢查的等六類行為的處罰
|
對繳費單位阻撓勞動保障監察人員依法行使監察職權,拒絕檢查的處罰
|
|
|
對繳費單位隱瞞事實真相,謊報、瞞報,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處罰
|
|
對繳費單位拒絕提供與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的用人情況、工資表、財務報表等資料的處罰
|
|
對繳費單位拒絕執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下達的監督檢查詢問書的處罰
|
|
5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行為的處罰
|
|
|
|
6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違反女職工、未成年工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行為的處罰
|
|
|
|
7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應繳納社會保險費數額時,瞞報工資總額或者職工人數的行為的處罰
|
|
|
|
8
|
行政處罰
|
對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或者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違反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或者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規定的處罰
|
|
|
|
9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處罰
|
|
|
|
10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因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有關賬冊、材料,不設賬冊等造成社會保險費遲延繳納的處罰
|
|
|
|
11
|
行政處罰
|
對繳費單位未按規定從繳費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等兩類情形的處罰
|
對繳費單位未按規定從繳費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的處罰
|
|
|
對繳費單位未按規定向職工公布本單位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的處罰
|
|
12
|
行政處罰
|
對社會保險待遇領取人喪失待遇領取資格后本人或他人繼續領取待遇或以其他形式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處罰
|
|
|
|
13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未按規定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處罰
|
|
|
|
14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扣押勞動者證件等行為的處罰
|
|
|
|
15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按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處罰
|
|
|
|
16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拒不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核實的處罰
|
|
|
|
17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未依法保存錄用登記材料,或者偽造錄用登記材料行為的處罰
|
|
|
|
18
|
行政處罰
|
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行為的處罰
|
|
|
|
19
|
行政處罰
|
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的招聘信息不真實、不合法,未依法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務的處罰
|
|
|
|
20
|
行政處罰
|
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未明示有關事項、未按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制度或者保存服務臺賬、未按規定提交經營情況年度報告的處罰
|
|
|
|
21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招用、招聘工作中違法行為的處罰
|
|
|
|
22
|
行政處罰
|
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勞動者收取押金扣押證件的處罰
|
|
|
|
23
|
行政處罰
|
對單位或個人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的處罰
|
|
|
|
24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處罰
|
|
|
|
25
|
行政處罰
|
對娛樂場所非法招用未成年人的處罰
|
|
|
|
26
|
行政處罰
|
對無營業執照、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單位以及未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使用童工或者介紹童工就業的處罰
|
|
|
|
27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有關建立職工名冊規定的處罰
|
|
|
|
28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在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乙肝病原攜帶者從事的工作崗位以外招用人員時,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準行為的處罰
|
|
|
|
29
|
行政處罰
|
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務未備案、設立分支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登記未書面報告的處罰
|
|
|
|
30
|
行政處罰
|
對擅自舉辦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處罰
|
|
|
|
31
|
行政處罰
|
對民辦職業培訓學校違反規定,擅自改變學校組織形式、管理混亂、虛開證明、惡意終止辦學、挪用辦學經費等行為的處罰
|
|
|
|
32
|
行政處罰
|
對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出資人違反規定取得回報的處罰
|
|
|
|
33
|
行政處罰
|
對違反規定,濫發《技師合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等的處罰
|
|
|
|
34
|
行政處罰
|
對單位或個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處罰
|
|
|
|
35
|
行政處罰
|
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藥品經營單位等社會保險服務機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處罰
|
|
|
|
36
|
行政處罰
|
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機構違反規定,未認真實施繼續教育教學計劃、公開繼續教育的范圍、內容、收費項目及標準等行為的處罰
|
|
|
|
37
|
行政處罰
|
對從事勞動能力鑒定的組織或者個人提供虛假鑒定意見、虛假診斷證明、收受當事人財物行為的處罰
|
|
|
|
38
|
行政處罰
|
對從事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確認工作的組織或個人提供虛假確認意見、虛假診斷證明或者病歷、收受當事人財物的行為的處罰
|
|
|
|
39
|
行政處罰
|
對未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職工本人且逾期不改正的處罰
|
|
|
|
40
|
行政處罰
|
對隱匿、轉移、侵占、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處罰
|
|
|
|
41
|
行政處罰
|
對組織和個人非法提供、復制、公布、出售或者變相交易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的處罰
|
|
|
|
42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以民族、性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標準的,招聘不得招聘人員的,以及向應聘者收取費用或采取欺詐等手段謀取非法利益的處罰
|
|
|
|
43
|
行政處罰
|
對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處罰
|
|
|
|
44
|
行政處罰
|
對用工單位未經法定程序確定并公示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輔助性崗位的行為的處罰
|
|
|
|
45
|
行政處罰
|
對繳費單位未按照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或者未按照規定申報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處罰
|
|
|
|
46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未依法制定工資支付制度或者制定了工資支付制度未公示等七類情形的處罰
|
對用人單位未依法制定工資支付制度或者制定了工資支付制度未公示的處罰
|
|
|
對用人單位集體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未約定工資支付事項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未向勞動者本人提供工資支付清單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沒有工資支付書面記錄或者書面記錄保存期少于2年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未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在辦理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手續時未一次付清工資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被列入重點監察單位未定期書面報告工資支付情況的處罰
|
|
47
|
行政處罰
|
對職業介紹機構以暴力、欺詐、脅迫等方式從事職業中介活動處罰
|
|
|
|
48
|
行政處罰
|
對職業中介機構未明示職業中介許可證、監督電話的處罰
|
|
|
|
49
|
行政處罰
|
對職業中介機構未建立服務臺賬,或雖建立服務臺賬但未記錄服務對象、服務過程、服務結果和收費情況的處罰
|
|
|
|
50
|
行政處罰
|
對職業中介機構在職業中介服務不成功后未向勞動者退還所收取的中介服務費的處罰
|
|
|
|
51
|
行政處罰
|
對用人單位以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代替貨幣支付農民工工資等三類情形的處罰
|
對用人單位以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代替貨幣支付農民工工資的處罰
|
|
|
對用人單位未編制工資支付臺賬并依法保存,或者未向農民工提供工資清單的處罰
|
|
對用人單位扣押或者變相扣押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的銀行賬戶所綁定的農民工本人社會保障卡或者銀行卡的處罰
|
|
52
|
行政處罰
|
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未按規定開設或者使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等三類情形的處罰
|
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未按規定開設或者使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處罰
|
|
|
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未按規定存儲工資保證金或者未提供金融機構保函的處罰
|
|
對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未實行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的處罰
|
|
53
|
行政處罰
|
對分包單位未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編制工資支付表并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等四類情形的處罰
|
對分包單位未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編制工資支付表并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的處罰
|
|
|
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對分包單位勞動用工實施監督管理的處罰
|
|
對分包單位未配合施工總承包單位對其勞動用工進行監督管理的處罰
|
|
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實行施工現場維權信息公示制度的處罰
|
|
54
|
行政強制
|
封存可能被轉移、隱匿或者滅失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