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青陽縣2024年度地質災害
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陽縣202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自然資源部決策部署,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地質災害風險,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池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和《青陽縣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有關規定和要求,認真研判2024年地質災害發生發展趨勢,謀劃年度重點任務,結合我縣實際,全面做好2024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概念
本方案所稱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二、地質災害防治原則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列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及屬地管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
三、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及202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
2023 年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勢總體平穩,汛期持續高溫干旱,雨量偏少,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 3起,無直接經濟損失,無人員傷亡。配合完成省級實施普適性監測設備安裝調試點位23處,完成工程治理1處,累計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119.95萬元,其中爭取省級補助資金107.95萬元,縣級投入資金12萬元。
(二)2024年地質災害隱患現狀
青陽縣地處皖南山區,是安徽省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之一。道路修建、項目建設和山區農民建房多有切坡,易引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根據2024年青陽縣地質災害汛前調查成果,現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88處,威脅對象涉及120戶465人生命財產安全,其中崩塌57處,滑坡29處,泥石流2處。
(三)202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降雨誘發地質災害預測。暴雨或持續降雨是當前我縣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最主要的誘發因素。根據省市預測:2024年汛期(5-9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5成,有較明顯的降水集中期,暴雨日數較常年偏多。6月中旬入梅,接近常年(6月15日);7月中旬出梅,較常年(7月10日)偏晚;梅雨期偏長,梅雨量偏多,梅雨強度偏強。影響臺風2~3個,較常年偏多,主要出現在8-9月。有強降水時,局地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高,要注意防范集中強降水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縣鄉政府要采取切實可行的防災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工程活動誘發地質災害預測。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景區開發和礦山開采等大規模工程活動,將增加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沿九華山區域內工程建設廣度、深度和強度不斷加大。2024年,應重點抓好地質災害中、高風險區建設項目的危險性評估及相關區域的地質災害防治督導檢查等工作,減少或消除誘發地質災害的人為因素。
3、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根據全縣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點,結合今年降雨趨勢預測,2024年地質災害總體趨勢較近五年平均水平偏高或接近,災害類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災害類型南部山區仍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為主;北部丘陵平原地區以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為主。
四、地質災害防范重點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全年應加強降雨、冰凍、臺風和各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汛期(2024年5-9月)。其中3-5月主要防范短時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6-7月主要防范梅汛期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7-9月份主要防范臺風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10月-2025年2月重點防范低溫雨雪天氣引發的崩塌和滑坡;梅雨期間地面塌陷災害發育,后期持續性的干旱應加強防范各類工程活動引發地面塌陷。
(二)重點防范區域
1.九華山南部—陵陽地質災害防范區域。
行政地域:陵陽鎮
災害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2.杜村地質災害防范區域
行政地域:杜村鄉
災害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3.云觀山地質災害防范區域
行政地域:蓉城鎮、廟前鎮、楊田鎮。
災害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4.石安地質災害防范區域
行政地域:酉華鎮、喬木鄉、木鎮鎮
災害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5.將軍村地質災害防范區域
行政地域:朱備鎮
災害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6.洪山地質災害防范區域
行政地域:新河鎮、丁橋鎮
災害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地面塌陷
(三)山區交通干線路段及旅游景區景點的防范
我縣境內池黃高鐵、銅九鐵路、京臺高速、G318、G330、S358、S219及陵陽鎮九黃公路、朱備鎮將蘇路和龍青路、杜村鄉天東路等所有縣鄉、村通道路沿線,包括道路建設形成的高陡邊坡,特別是新建或改擴建的村通道路沿線,道路建設導致人工切坡等工程活動強烈,防護或支護措施缺失,邊坡安全隱患大,要加強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陵陽、朱備、廟前、杜村、蓉城等鄉鎮山地旅游景區、景點,其地形地貌復雜,局部邊坡巖體破碎,巖體風化程度較高,地質環境脆弱,在強降水作用下,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地方人民政府、文旅部門、各旅游景區管理單位要落實責任人員,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立牌警示、排查、巡查工作,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員安全。
(四)山區農民切坡建房的防范
我縣現有在冊切坡建房點132處,威脅132戶462人。山區農民建房普遍切坡,采取支護或防護工程微乎其微,其切坡建房安全隱患大。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建、文旅等部門應聯合加強山區農村宅基地和民宿經營審批管理工作,嚴格控制切坡建房行為,督促做好切坡邊坡的防護,嚴防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切坡建房點的防控管理交由鄉鎮人民政府統一管理并落實鄉(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包保責任。
(五)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重點時段。
我縣2024年重點防治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5處,其中市級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9處、縣級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6處。鄉鎮政府要高度重視緊盯強降雨、極端降雨、持續性降雨、夜間降雨和旱澇急轉等情形,加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頻次,做到災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應急響應區間,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堅持專業技術隊伍“駐縣包鄉”工作機制。
五、地質災害防災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工作的“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重要論述,即“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一)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應及時會同市地質環境監測站和各鄉鎮、相關單位開展地質災害汛前調查、汛中排查和汛后核查工作,落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重點加強人員密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重要交通干線、旅游景區、臨邊臨崖臨溝、切坡建房房前屋后等區域巡查排查力度。并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協調、技術支持、核實鑒定和總結上報工作,根據排查結果和防災要求擬訂年度防災方案;各有關鄉鎮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認真開展轄區內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全面清查地質災害隱患點、切坡建房等危險區域的災害隱患分布、發育狀況和威脅對象等情況,及時落實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嚴格相關防范措施,并在重要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的邊界設置明顯的永久性警示標志。
(二)及時更新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各鄉鎮要在汛期來臨前,主動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接,建立健全縣、鄉(鎮)、村、點四級防災網絡,積極做好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群測群防網絡的核實和補充工作,責任人員發生變化的,要及時進行調整;對新發現的隱患點要及時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并向社會公布。確保防災任務明確、責任落實到位。
(三)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各鄉鎮要在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指導下,編制本地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制定隱患點應急撤離路線,向每一戶受威脅的群眾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各鄉鎮要根據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及應急搶險隊伍,備足應急搶險物資,適時組織開展重點地質災害點應急疏散演練,提高應急反應及救災能力。
(四)大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主題日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等地質災害宣傳培訓,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要積極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疏散演練和防災工作專項培訓。有關鄉鎮及防災責任單位要相應組織開展疏散演練和專項培訓,著力提高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員的地質災害“四應知”(應知轄區隱患點情況和威脅范圍,應知群眾避險場所和轉移路線,應知險情災情報告程序和應急處置辦法,應知隱患點監測時間和次數)和“四應會”(應會識別地災發生前兆,應會使用簡易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應會對監測數據記錄分析和初步判斷,應會指導防災和應急處置)能力,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切實加強地質災害值班值守和監測、巡查等防治工作。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汛期地質災害24小時值班制度,遇到惡劣天氣和災情險情,主要負責同志要坐鎮指揮,分管負責同志要趕赴一線,相關責任人要堅守崗位,加強防災工作調度和督查,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要強化地質災害監測巡查工作,指導并督促村、組責任人和監測人按規定要求進行監測巡查,做到汛期至少每2天監測巡查一次,非汛期時間每5天監測巡查一次,降雨期間至少每天監測巡查一次,遇到惡劣天氣和異常情況要加密監測巡查頻次,認真做好監測數據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應對處理并緊急上報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值班電話:0566-5020610)。
(六)充分做好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工作。縣氣象局要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應急管理局密切合作,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及時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至有關鄉鎮、部門和災害點群測群防責任人。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的區域和地段,及時劃定危險區,并予以公告,在危險區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各鄉鎮要預先安排災民安置地點和應急救護醫護單位,災、險情發生時,事發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根據實地災情,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依據各自職責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及時轉移受災害威脅的居民,必要時應采取強制轉移措施,主動避險避災。
(七)全力推進地質災害風險調查、綜合治理工作。縣自然和規劃局要及時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調查,為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有關鄉鎮要積極落實轄區內2024年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治理項目。各鄉鎮對規模較小、危害較輕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組織實施應急排險,消除隱患;對有一定危險性的災害隱患點,條件成熟要積極申報地質災害搬遷治理項目,徹底消除隱患。對汛前尚未完成工程治理任務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必須制定應急預案,采取應急措施,確保不出現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八)著重加大地質災害評估力度。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在可能發生地質災害或遭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易發區段進行修路、建房、取土、礦業開采等工程活動前,必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未經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或未采取評估確認措施,不得進行切坡建房、削坡建設等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九)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各級政府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貫穿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各個環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態度落實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責。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縣應急管理、農業農村、水利、氣象、交通運輸、文化和旅游、住建、宗教等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業、本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縣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在縣政府統一領導指揮下負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履行好“全力防、配合救”職責。
各鄉鎮要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明確防災職責,細化工作任務,把防災責任落實到人、防災任務分解到位,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高效、有序進行。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玩忽職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十)有力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各鄉鎮政府及縣財政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安排資金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宣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和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應急搶險救災以及災后重建的經費補助等;同時落實專項資金用于本級政府負責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的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工作。要充分結合相關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防災籌資機制。
本防治方案由有關鄉鎮負責傳達到地質災害監測點。
附件:
1.青陽縣2024年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監測方案表(市級)
2.青陽縣2024年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監測方案表(縣級)
3.青陽縣2024年度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責任人網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