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青陽縣委 青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的實施意見》(青發〔2021〕12號)等文件精神,推動我縣鎂鋁輕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鏈條完整、行業領先的鎂基材料及輕量化應用示范基地,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發展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金屬材料產業合金化、輕量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聚焦鎂基材料和鋁基材料兩大關鍵領域,按照“齊頭并進、量質并舉、建鏈拓鏈、協同創新”的思路,高端化發展輕合金材料產業。
到2025年,鎂鋁輕合金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300億以上,集聚一批鎂鋁材料制造和深加工企業,吸引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業團隊,形成較為完整的鎂鋁輕合金產業鏈。成功培育百億級企業1戶、50億級企業1戶、10億級企業5戶以上,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鎂基材料生產基地、省內最大的鎂合金產品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鎂鋁輕合金產品制造基地,不斷提升“中國鎂都”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開創“九華圣境,靈秀青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二、工作舉措
(一)優化產業布局,全力招大引強
1、圍繞十四五末成功創建省級戰新基地目標任務,優化產業布局,形成以縣開發區童埠園區、東河園鎂鋁輕合金產業園區為核心,多點輻射發展的協作配套模式,構建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協同共進的鎂鋁產業鏈發展格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開發區)
2、明確目標任務,每年新引進鎂鋁輕合金產業鏈項目20個以上,其中新引進10億元鎂鋁輕合金產業鏈項目2個以上。到2025年,全縣鎂鋁輕合金產業鏈企業達到60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不少于40家。(責任單位:縣投資促進局、縣科技經信局,各鄉鎮、開發區)
3、突出“一把手”招商引領示范作用,建立健全鄉鎮(開發區)、部門“一把手”招商工作機制。各招商責任單位應以鎂鋁輕合金首位產業為重點,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以京津冀、滬蘇浙、粵港澳大灣區為主攻方向,每年至少舉辦四次“雙招雙引”宣傳推介活動。(責任單位:縣投資促進局,各鄉鎮、開發區)
4、深入對接國內重點車企等鎂鋁產品終端用戶,梳理鎂基鋁基產品供應商名錄,繪制產業圖譜,明確主攻區域,重點面向鎂鋁合金擠壓件、壓鑄件、軋制件等企業開展招商引資、建鏈補鏈。圍繞鎂電池、鎂基固態儲氫材料、分布式電源等前沿領域,大力招引研發實驗室及關聯企業,促進鎂基材料先行試點應用。(責任單位:縣科技經信局、縣投資促進局)
(二)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發展質量
5、深入推動寶鎂與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團隊合作,引導布局創新資源,建成1家院士工作站、鎂合金產業研究院和鎂合金產品中試基地。三年內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不少于4個。(責任單位:縣科技經信局、縣發改委、開發區)
6、圍繞電動車、旅游車、鎂電池路燈、分布式儲能系統等新興領域,積極對接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分步實施鎂能小鎮鎂電池示范項目,推動建立鎂電池研究院,實質性開展科技攻關,爭取一批科研成果就地轉化。(責任單位:縣科技經信局、開發區)
7、制定鎂鋁輕合金產業人才引進計劃,落實創新領軍人才等相關政策,支持擁有鎂鋁合金相關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每年至少引進7名(批)高層次人才或團隊。發揮池州市旅游學校平臺作用,加強與池州學院、池州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合作,開設鎂鋁輕合金材料相關專業課程,培育不同梯次人才,完善材料工業的人才服務體系。推進產教融合,設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培養一批研發團隊和產業工人。(責任單位:縣委人才辦、縣人社局、縣教體局、開發區)
8、實施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打造“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冠軍”企業5家以上。對標國際先進技術和標準,加強鎂鋁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將先進工藝、技術、經驗、優秀成果轉換成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鼓勵企業研制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責任單位:縣科技經信局、市場監管局)
9、推動鎂鋁產業綠色轉型、節能降碳、清潔生產,支持企業運用新工藝、新技術和綠色低碳技術開展節能環保改造,全面提升能效和生態環保水平,鼓勵爭創能效“領跑者”、綠色工廠,打造一批行業類標桿企業。(責任單位:科技經信局、縣發改委、生態環境分局)
(三)完善園區功能,提升配套服務
10、推動《安徽青陽經濟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1-2030年)》全面落實,加快園區轉型升級,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鎂鋁輕合金產業園區公共配套、承載能力,累計新建標房30萬平方米和人才公寓500套以上。組建鎂鋁輕合金產業研究專班,服務鎂鋁重大項目招引建設、人才引進和產業鏈培育。促進金融服務重點向鎂鋁輕合金項目和“專精特新”企業傾斜,擴大直接融資,降低融資成本。(責任單位:縣開發區、縣建投集團、縣金融監管局)
11、圍繞打造輕合金產業鏈,著力建設“三大中心”。立足寶鎂、力勁等重點企業產品延伸,推動建設鎂合金短流程壓鑄中心,有效帶動下游鎂合金深加工以及輕量化應用項目集聚。合作建設輕合金表面處理中心,提供鎂基鋁基產品機加工及表面處理服務,完善產業鏈配套體系。發揮鎂鋁輕合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用,提供全面的材料分析、檢測和評估服務,同時積極參與制定鎂行業標準,為產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責任單位:開發區、縣發改委、縣生態環境分局、市場監管局)
12、加快補齊鎂鋁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引進鎂鋁產品供應鏈管理等服務性企業加速聚集,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知識產權、標準驗證、檢測認證、咨詢評審等服務業,構建產品交易、金融、物流、信息、風險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務網絡。(責任單位:縣科技經信局、發改委,各鄉鎮、開發區)
13、啟動基金招商新模式,設立鎂鋁輕合金產業專項引導基金,邀請和吸納社會資本參與,以資本為抓手引進和培育關鍵企業,實現資源高效配置,進而帶動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縣財政局、投資促進局,各鄉鎮、開發區)
16、加強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合作,圍繞鎂鋁產業主題,每年至少承辦一場全國性的行業大會,力爭建成年會永久舉辦地。聯合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調整組建區域性鎂鋁輕合金產業協會。(責任單位:縣科技經信局、縣投資促進局、縣發改委,各鄉鎮、開發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建立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縣發展改革委為牽頭部門,相關鄉鎮、縣直部門密切配合的鎂鋁輕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形成協同共建發展格局,全力推進鎂鋁輕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建立健全要素保障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土地、能耗、排放、資金、產能等優先向鎂鋁項目傾斜,全面實行開發區“標準地”制度,推行企業“拿地即開工”。完善重大項目并聯審批,提高服務效能。創新“容缺受理+承諾制”審批模式,在辦理鑄造產能置換、規劃選址、土地預審、環評、能評等手續過程中,有關部門可憑縣級經信、自規、環保、發改部門的意見以及落戶地、企業承諾先行容缺受理,開展前期工作。縣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快補齊所容缺要件,確保企業合規開工與投產。
(三)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制定出臺鎂鋁輕合金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從投資貢獻、營收獎勵、建設激勵、設備補助、產業培育等方面,優化招商引資鼓勵政策,增強政策吸引力,吸引更多高質量落地青陽。
(四)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相關責任單位要制定年度工作清單,明確重點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兩辦督查機構要加強對實施意見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開展定期通報。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鎂鋁輕合金材料產業發展情況納入縣委對鄉鎮、縣直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對工作真抓實干、勇于擔當、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附件:青陽縣鎂鋁輕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青陽縣鎂鋁輕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方操勝 縣委副書記、縣長
副組長:汪 峰 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王松華 縣委常委、縣經開區黨工委第一書記
王明星 縣政府副縣長
成 員:江家云 縣委辦公室主任
羅小磊 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楊建軍 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袁 偉 縣發展改革委主任
施 君 縣科技經信局局長
趙 冰 縣投資促進局局長
施敬群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江明星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楊忠喜 縣教體局局長
韓 林 縣財政局局長
王 斌 縣應急管理局局長
甘正華 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邵染林 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
陳 穗 縣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王 軍 蓉城鎮鎮長
田 義 朱備鎮鎮長
方伍明 楊田鎮鎮長
胡 影 陵陽鎮鎮長
胡一馬 新河鎮鎮長
王 華 木鎮鎮鎮長
王羅偉 丁橋鎮鎮長
方 針 喬木鄉鄉長
鮑中歡 酉華鎮鎮長
蘇 毅 廟前鎮鎮長
李林森 杜村鄉鄉長
何 國 縣建投集團董事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展改革委,負責日常工作,袁偉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相關縣直部門和鄉鎮、開發區分別確定1名分管領導和1名工作人員(聯絡員),具體負責產業發展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