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木鎮鎮致力大產業、聚力大發展、舉力大振興的奔跑之年。木鎮鎮將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建設,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推進“生態優產業優、工業強農業強”的“雙優雙強 古鋪木鎮”建設。
2024年力爭完成財政收入1.27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產值21.25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5億元,工業投資6.36億元,技改投資1.95億,外貿進出口完成350萬美元,計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家。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今年我們將著力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要堅持項目為王,打好產業興鎮攻堅戰。主要在寫好“三篇文章”。一要寫好“雙招雙引”這篇文章。始終把招商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事,以更大的力度、更精準的舉措抓招商,集中力量招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力爭全年新引進項目18個,其中省外億元項目8個,省外億元到位資金20億元,50億大項目1個。二要寫好這篇文章。今年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實施“項目年”活動,要堅持一切力量向項目集中、一切要素向項目集聚、一切政策向項目傾斜,營造全域、全員、全速推進項目的濃厚氛圍。力爭新開工、竣工重點項目20個以上。三要寫好園區發展這篇文章。圍繞園區“六大工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力推進“標準地”和“畝均效益”改革,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盤活力度,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全過程為項目保駕護航,做到“拿地即開工”。著力在優化環境上下功夫,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持續擦亮“‘木’名而來、‘鎮’重‘企’事”營商環境品牌,對項目審批、落戶、建設、投產等環節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二是要堅持融合發展,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關鍵在加快“三項建設”:一要加快建設產居融合美麗集鎮。堅持“建新”與“改舊”同步、“擴外延”與“增內涵”同步,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適時啟動集鎮街道老舊建筑立面改造,加快內河水體循環治理,推動鎮區巷路亮化提升,持續推進街道序化、綠化、美化、亮化工作。二要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以“和美”理念統籌抓好鄉村基礎設施、和美鄉村建設,啟動2024年省級和美鄉村越路水沖中心村建設,建成2023年省級和美鄉村雙云村錢家橋中心村建設,完成2個和美家園,7個縣級美麗宜居自然村莊,20戶和美人家縣級示范戶創建。三要加快建設產村融合農業強鎮。以獲批國家級農業強鎮為契機,大力發展九華黃精主導產業,全產業鏈推進九華黃精產業發展,依托華藥農業、一家良品等龍頭企業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圍繞“兩強一增”發展行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農業生產大托管試點工作,持續推進農業特色產業三年提升行動。圍繞鄉村振興創業園建設,規劃集休閑體驗、生態觀光、康養研學于一體的“綠色休閑農業”,促進一二三產真正融合。
三是要堅持人民至上,打好民生改善攻堅戰。重點從三個方面入手:一要從“看得見”的項目入手。要以項目為抓手,適時啟動一批、全力推進一批、盡快投用一批民生實事項目。云童路、板黃路、木河路道路升級改造,武圣村圩埂路路面硬化,金山、永豐、羊橋、中塘沖4座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只要有條件,就要抓緊啟動;正在實施的,要按時保質完成。老年食堂、信用超市、村民議事活動中心等工程,單個項目投資雖然不大,但老百姓的獲得感很強,要持續加大力度。二要從“最期盼”的小事入手。把群眾的“小事”當成我們的“大事”來抓,穩步提高優撫對象、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醫療救助保障水平,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和殘疾人兩項補貼等社會福利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穩就業、保就業政策,完善就業與社會保障服務,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加大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提升基本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三要從“品質化”的追求入手。 要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推進民生事業擴面提質,加快補齊教育、就醫、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繼續動態調整兩癌篩查、老年助餐等民生工程覆蓋范圍,切實解決群眾后顧之憂,讓群眾真切體會到木鎮鎮高質量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
四是要堅持底線思維,打好社會穩定攻堅戰。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強化:一要強化黨建引領。緊抓實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持續推進黨員“1+1”亮牌工程和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行動,鞏固基層黨組織在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中展現出的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積極謀劃村集體經濟項目,大力發展“村級+”合作模式,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整合土地資源、盤活閑置資產、開展服務等方式拓寬增收渠道。持續鞏固作風建設成效,改進文風、會風,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開展作風整治。二要強化源頭治理。錨定全年“無進京赴省、到市集體訪”目標,持續深化“三治融合”,強化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以繡花功夫編織木鎮全域平安網。充分發揮群眾來訪接待中心重要作用,加大做好初信初訪工作力度,確保群眾反映問題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讓信訪群眾“只訪一次”。三要強化底線思維。聚焦“問題整改、揚塵治理、水土監測、秸稈禁燒”四項重點任務,持續抓好風險隱患排查,確保生態環境問題不反彈、效果可持續。慎終如始、毫不放松扎實做好全面提升安全生產工作水平,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常態化開展巡查,堅決杜絕事故發生,為全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安全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