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新河加快趕超跨越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領悟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河篇章。
綜合考慮,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80萬元,同比增長5%;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同比增長7%;新增“五上”企業8個。重點抓好以下4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擴投資、強招引、優環境,交出產業強鎮“高分答卷”
全速推進項目建設。貫徹“寶鎂無小事,怎么支持都不為過”的理念,繼續服務“一號工程”,確保寶鎂廊道、鎂基短流程壓鑄中心、寶鎂物流園等配套工程如期建成。開展S219省道工程2標段征遷、川氣東送工程協調服務等工作。加強項目調度,聚焦鑄鑫機械、鴻博二期等在建項目,緊盯時間節點、倒排工期,確保早建成、早達效。推進九華富康、真信涂料、樂旺配件、瑞馨閥門等企業技改擴規、增資擴產。向存量謀空間,推進僵尸企業、落后產能、閑置用地騰籠換鳥,促進“老樹發新芽”。
全力沖刺招商引資。樹牢“大招商、招大商”理念,動態更新主導產業招商圖譜,圍繞鎂鋁輕合金材料、汽車零部件、現代機電裝備等新興產業,積極開展敲門招商、以商招商、協會招商,重點突破延鏈補鏈強鏈的大項目、支撐性引領性的好項目,確保引進省外億元項目8個、到位資金22億元。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規上工業“擴規模、優結構、提質量”三年行動,強化企業培育,新增“五上”企業8個。高標準實施園區專項債項目,加快推進園區綠化硬化、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要素保障,推進標準地建設,平整建設土地150畝,為企業落戶拓展空間。優化人才服務,實施新河鎮人才驛站二期工程,常態化提供政策解讀、就業指導、招聘宣傳等人才服務。
(二)堅持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交出鄉村振興“滿意答卷”
高水平謀劃發展藍圖。結合各村特點,明確村級發展定位,推動常洲、烏龍、陀龍、老山等村打造寶鎂優質服務區,推動楊梅橋、周橋、新建等村打造和美鄉村示范區,推動十里崗打造基層治理、園區服務中心區,推動團結、洪山、向陽等村打造特色種植養殖示范區,實現多元化、全方位發展。
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立足新河鎮農業資源優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好特色種植養殖“農頭工尾”文章,種植九華黃精660畝,皖南土雞規模化養殖,引進、建設水稻育秧中心、稻蝦混養實驗室、農業生產體驗等產業化項目。深耕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發揮現代農業服務綜合體作用,整合鎮域種植養殖、產品加工、倉儲展銷資源,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深化農村改革,完成二輪土地延包工作。
高品質建設和美鄉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成十里崗村里六房和美鄉村點,建設美麗宜居村莊6個。鞏固美麗集鎮建設成果,實施集鎮整治提升工程,新建公共充電樁、撇洪溝安全護欄。深入挖掘“范滕”文化,結合滕子京墓、間歇泉等自然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示范線。
(三)堅持守底線、筑防線、強治理、交出安全穩定“平安答卷”
守牢生態紅線。系統推進工業、生活、農業面源污染協同治理,深入開展秸稈禁燒、揚塵治理等整治行動,系統解決好油煙、垃圾、污水等群眾“家門口”生態環境問題。加大企業環保監管力度,拓展“環保管家”覆蓋面,一體貫通隱患排查、溯源治理、積案攻堅責任鏈條。全面落實林長制,實施林下種植312畝、人工造林290畝,提高林木資源質量。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常態化開展河湖“四亂”專項整治行動,提高河湖管護水平。
守穩安全底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深化消防、森林防火、燃氣、建筑施工、煙花爆竹、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嚴防安全事故發生。構建“大應急”體系,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把牢穩定防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學習借鑒“六尺巷”工作法,深化“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把矛盾化解在源頭、問題解決在當地、隱患消除在萌芽。強化陣地建設,新建村級法治廣場2處,織密農村天網,新增監控40個。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反邪教、禁毒、反詐騙等工作,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四)堅持惠民生、解民憂、促和諧,交出一心為民“暖心答卷”
辦好民生實事。立足發展所需和群眾所盼,遴選、實施民生實事項目10個,讓暖民心行動落到實處。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大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力度,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非遺結合文章,用活龍船調特色載體,常態化開展文藝匯演活動,營造良好社會風尚。
優化公共服務。做優養老服務,鞏固優質醫養結合示范中心建設成果,實施養老服務中心提升工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四好農村路”2.4公里,道路安防整治1.1公里,溝渠硬化500米、溝渠清淤1500米、山塘維修2處、重建泄洪閘3處、蓄水池1處,全面完成東山水庫灌區、童埠圩灌區建設協調工作。
筑牢民生保障。實施精準救助,全面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關注特困群體,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權益,加大各類人員核查力度,全面落實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保障等救助政策。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因人因戶落實幫扶措施,精準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用足用好到戶項目、公益性崗位、小額信貸等政策措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