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提振發展信心、防范化解風險,經濟運行回升向好,轉型升級扎實推進,發展動能不斷集聚,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178343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8579萬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712930萬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921928萬元,增長6.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8290元,比上年增加2095元。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8.5:42.5:49變化為8.3:40:51.7。
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萬元
|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地區生產總值 |
1783437 |
6.8 |
|
第一產業 |
148579 |
4.4 |
|
第二產業 |
712930 |
7.8 |
|
工業 |
608938 |
6.7 |
|
建筑業 |
104344 |
14.3 |
|
第三產業 |
921928 |
6.5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15269 |
5.4 |
|
批發和零售業 |
204134 |
7.7 |
|
住宿和餐飲業 |
79956 |
14.7 |
|
金融業 |
62371 |
10.7 |
|
房地產業 |
73102 |
-2.0 |
|
營業性服務業 |
214160 |
8.9 |
|
非營業性服務業 |
166924 |
1.8 |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57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23人。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048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8%。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9.59萬畝,比上年增長0.71%;全縣糧食總產量10.94萬噸,比上年增長1.3%;全年糧食平均單產369.88公斤/畝,比上年增長0.61%,糧食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平均畝產實現“三增長”。蔬菜產量41023噸,增長2.6%;生豬出欄86510頭,增長0.77%;肉類產量20680噸,增長1.38%。
2023年全縣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萬噸
|
產品名稱 |
產 量 |
比上年增長% |
|
糧 食 |
10.9447 |
1.34 |
|
其中:稻谷 |
10.0817 |
1.02 |
|
小麥 |
0.2221 |
5.8 |
|
油 料 |
0.9184 |
11.01 |
|
其中:油菜籽 |
0.9004 |
11.03 |
|
棉 花 |
0.0003 |
-923 |
|
肉 類 |
2.0680 |
1.38 |
|
禽 蛋 |
2.1402 |
7.34 |
|
蔬菜及食用菌 |
4.1228 |
2.60 |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23年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全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7戶,當年新增31戶,產值超億元企業36戶,超5億元企業3戶;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工業增加值能耗0.6052噸標準煤/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22.5%;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增長238.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產值增長1.7%;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下降4.4 %;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29.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值下降6.8%;汽車制造業增長43.6%;紡織服裝、服飾業產值下降14.6 %;金屬制品業下降27.8%。
2023年全縣主要工業行業產值及其增長速度
|
行業名稱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萬元 |
10646.7 |
22.5 |
|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萬元 |
133713.8 |
238.4 |
|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
萬元 |
340446.6 |
1.7 |
|
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萬元 |
51882.8 |
-4.4 |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萬元 |
88393.4 |
29.1 |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萬元 |
410993.9 |
-6.8 |
|
汽車制造業 |
萬元 |
40085.2 |
43.6 |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萬元 |
7126.8 |
-14.6 |
|
金屬制品業 |
萬元 |
112088.1 |
-27.8 |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0434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3%。76家資質等級以內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2億元,增長9.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3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08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64.6%。投資在庫項目238個,其中5000萬以上168個,5000萬以下70個。房地產開發投資119808萬元,下降30.5%;商品房銷售面積93222平方米,下降48.4%;商品房銷售額67419萬元,下降47.8%。
五、國內貿易、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0653.7萬元,增長4.9%。其中批發業零售額43184萬元,零售業零售額617964.6萬元,住宿業零售額21050.2萬元,餐飲業零售額158454.9萬元。
全縣共有116戶限額以上調查單位,其中:45戶聯網直報企業,71戶直報個體戶(包含3戶產業活動單位),全年實現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81369.9萬元,增長3.5%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2643萬美元,增長7.8%,其中進口8514萬美元,增長12.6%,出口4129萬美元,下降0.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51萬美元,增長5026.8%。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618.6萬人次,增長22.5%,其中入境游客0.03萬人,與上年同期持平。實現旅游總收入1986951萬元,增長19.3%。
六、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5269萬元,同比增長5.4%。
2023年客運量1030.594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0138.073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1798.27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02700.39萬噸公里,青陽縣城區公交線路5條,農村客運公交線路39條,出租汽車352臺。截止2023年12月底我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599.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4公里、國省道241.82公里、縣道221.299里、鄉道454.846公里、村道630.005公里。
全縣郵電業務總收入27065.83萬元,增長5.8%。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593.91萬元,增長17.12%;電信業務收入20471.92萬元,增長2.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78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73049戶,互聯網用戶127044戶,5G移動電話用戶175264戶。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財政收入261767萬元,增長27.7%。其中地方一般收入130463萬元,增長9.5%;上劃中央收入126234萬元,增長49.7%。地方收入中,稅收收入87988萬元,增長14.1%;非稅收入42475萬元,增長1.1%。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42025萬元,增長38.7%,占全部財政收入的92.5%。全年財政支出295169萬元,增長4.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472萬元,增長4.2%;科學技術支出5562萬元,增長109.4%;衛生和健康支出23099萬元,下降7.6%;農林水事務支出58968萬元,增長14.4%;教育支出41389萬元,增長9.7%;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50323萬元,增長1.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478萬元,下降29.9%。
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本外幣口徑,下同)3275132萬元,增長15.8%。其中住戶存款2627672萬元,增長17.8%;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449224萬元,增長19.8%。其中,住戶貸款余額1016951萬元,增長8.8%;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1432272萬元,增長28.9%。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23年末全縣共有小學19所(包含1處教學點),專任教師865人,在校學生1320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全縣有普通中學16所,專任教師1129人。其中,普通初中12所,在校學生7447人,專任教師635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86%;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6642人,專任教師494人。職業高中1所,專任教師85人,在校學生1931人。幼兒園24所,專任教師260人,在園幼兒5394人。
2023年全縣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單位:人
|
指 標 |
招生數 |
在校生數 |
畢業生數 |
|
職業高中 |
1311 |
1931 |
1225 |
|
普通高中 |
2172 |
6642 |
2188 |
|
初 中 |
2348 |
7447 |
2731 |
|
小 學 |
2261 |
13206 |
2368 |
新申請馬德里商標0件。全縣商標有效注冊量5129件,有效發明專利346件,萬人擁有量達15.04。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2023年末,全縣共有博物館1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數字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為國家一級館;青陽腔博物館1個,影劇院1個,數字影劇院1個,鄉鎮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11個,農家書屋126個(其中村農家書屋110個、社區和學校書屋16個),農民文化樂園8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7項。縣圖書館年末圖書館總藏書量244371冊,有效借書證數達21680個。
2023年,全縣更新村農家書屋圖書6700余冊,完成110個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實現村級農家書屋數字化全覆蓋。舉辦“我和孩子共成長”繪本表演比賽、“知水節水護水,爭當節水小先鋒”公益講座、”傳承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誦讀比賽等線上線下各類閱讀推廣活動160余場。
全縣衛生計生(健康)機構177個,其中:縣級公立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1個、社區衛生機構3個、村衛生室110個、民營醫院7家、門診部及診所39個,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健康執法監督各1個,婦幼保健和血吸蟲防治機構各1個。在崗職工總數221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54人,每千人口醫生數3.38人,開設病床1568張,每千人口床位數6.79張。2023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千分之1.87;嬰兒死亡率千分之1.87;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2023年出生人口總數為1201人;死亡數967人;女性初婚共488人,其中:19歲及以下1人,19歲及23歲間52人,23歲及以上433人,2023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千分之1.87;嬰兒死亡率千分之1.87;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3年,全縣人口出生率4.43‰,比上年增長0.45個千分點;死亡率3.57‰,降低2.7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86‰,比上年增長3.21個千分點。
年末全縣總戶數83540戶,年末戶籍人口271032人。其中男性人口139074人,占51.3%;女性人口131958人,占48.7%;平均每戶家庭人口3.24人;鄉村人口170739人,占63%。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2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5元,比上年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68元,比上年增長5.5%。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人數6.67萬人,待遇領取5.523萬人。2023年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9715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2910人。農村低保年末保障人數7293人,城市低保年末保障人數926人。年末全縣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16個,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床位數1941張。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開發投資;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業和餐飲業單位;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是指依據建設部《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及《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領取《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的企業。
5.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統一了城鄉居民收入名稱、分類和統計標準。從2014年一季度開始,國家統計局安徽省調查總隊正式公布一體化調查數據,與原口徑數據不可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