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陽縣立足自身優勢,通過招引龍頭企業、深化創新驅動、優化服務保障,推動機電裝備制造產業— —
聚鏈成群 向“新”而行

青陽經開區航拍圖
機電裝備制造產業是青陽縣的傳統優勢產業,自上世紀80年代起步,歷經數十年發展,如今已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今年1至8月,青陽縣規上機電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44.5億元,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35%左右。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正是青陽縣以龍頭企業牽引產業集聚,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以精準服務破解發展堵點,走出的一條機電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引育龍頭
夯實產業集聚“硬底盤”
9月5日,青陽縣木鎮工業園池州鑫力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池州鑫力達”)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安裝并調試機器。作為全球最大壓鑄機制造商香港力勁集團的子公司,池州鑫力達總投資12.3億元,占地300畝,主要生產高端智能裝備及百噸級智能裝備組件。目前占地190畝的一期項目正加速建設,主要規劃建設兩個生產車間,預計今年年底一車間試生產,明年下半年一期項目全部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萬噸-12萬噸鑄件產品,年產值達10億元。
“選擇落戶青陽,不僅因為這里地理位置優越,更關鍵的是機電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周邊有二三十家上下游企業能提供配套服務,滿足長遠發展需求。”池州鑫力達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張博對青陽產業環境表示高度認可。
池州鑫力達的落地發展,正是青陽縣培育龍頭、帶動集群的一個縮影。“ 我們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圍繞產業鏈短板,堅持‘引進+培育’龍頭企業雙管齊下。”青陽縣科技工業信息化局一級主任科員曹言根說,近年來,該縣以補鏈、延鏈、強鏈為方向,先后引進、培育泫氏鑄造、柯力電氣、振宇汽車部件、池州鑫力達等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輻射能力強的領軍項目。截至目前,青陽縣規上機電裝備制造企業達68家,占全縣規上企業總數的33.7% 。
如今,青陽縣機電裝備制造產業已形成“一園區三鄉鎮” 的清晰發展格局——以青陽縣經濟開發區為核心,丁橋鎮聚焦銅材加工、木鎮鎮主攻鋼鐵鑄件、新河鎮深耕流體設備制造,三個省級產業集群專業鎮分工協作、互補發展。特別是木鎮鎮,在天平機械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當地已集聚30家規上機電裝備制造企業,初步形成從基礎零部件鑄造到整機裝備的完整產業鏈,今年1-8月產值近12億元。
創新驅動
激活企業發展“源動力”
在傳統機電裝備產業加速集聚、產業鏈不斷向縱深延伸的基礎上,青陽縣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通過技術研發、設備更新、平臺搭建、人才集聚等舉措,促進產業加速升級。
“2010年,我們只能生產一些基礎性零部件,訂單寥寥無幾。現在主打高強度緊固件產品,去年年產值突破3億元,較之前實現翻倍增長。”安徽瑞泰汽車零部件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瑞泰汽車”)技術質量總監張李華告訴記者,作為比亞迪、奇瑞、江淮等頭部車企的重要供應商,瑞泰汽車始終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在青陽縣經開區支持下,我們引進博士人才,組建研發團隊,每年至少投入1300萬元用于產品創新,持續推動高強度緊固件升級,牢牢占據市場主動權。”張李華說。
瑞泰汽車的創新發展并非個例。池州賽唯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點對點集中隔料系統與18000瓦高頻率秒焊機,七成生產流程實現“機器代人”;安徽振宇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創新技術工藝,將產品澆筑時間從13秒縮短至11秒,出品率從45%提高到48%……
今年以來,青陽縣持續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深入摸排“鏈”上企業“ 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意向需求,鼓勵企業“智改數轉”,著力推動企業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等平臺體系建設,助力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速增效。
“ 我們先后成立安徽工業大學青陽智能裝備制造研究院、安徽省汽車發動機通用連接零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方興實業檢測中心、瑞泰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發機構,為機電裝備產業發展壯大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曹言根說,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家、基礎級智能工廠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青”力服務
織密企業紓困“保障網”
“8月份新添置的2臺壓鑄機,能大大緩解企業的生產壓力。”在青陽縣經濟開發區安徽環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徐偉看著正在安裝調試的壓鑄機,語氣難掩興奮。
此前,這家小微企業因資金緊張難以更新設備,發展一度遇阻。負責包保該企業的青陽經濟開發區招商促進中心主任許立平在日常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啟動“一企一策”幫扶方案,對接多方資源,最終幫助企業成功獲得“ 青陽縣青潤創業投資基金”200萬元,讓企業得以順利推進設備更新。
近年來,青陽縣圍繞企業發展中的堵點、痛點問題持續發力:從為重點項目配備專屬服務專班,到常態化開展芙蓉湖畔“青聽會”傾聽企業訴求;從開展精準導辦服務,持續擦亮“青松辦”品牌,再到建立企業問題“閉環督辦”機制確保訴求落地……一系列務實舉措,助力機電裝備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上半年,我們開展精準導辦服務1.4萬余人次,兌付‘免申即享’資金930.81萬元,解決多家企業融資需求共計1400萬元。”青陽縣營商環境辦專職副主任施阮盼說。
當前,機電裝備制造產業正迎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智改數轉”加速推進的戰略機遇,市場對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我們將繼續結合區域資源優勢,加強專業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同時鼓勵企業‘智改數轉’,促進主導產品提檔升級,實現從‘青陽制造’向‘青陽智造’的跨越。”曹言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