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下,黃石溪畔,連片的高山茶園里,茶農們忙碌采摘頭茶。

黃石溪村位于青陽縣陵陽鎮,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蓋率90%以上,長年云霧籠罩。好山好水出好茶,黃石溪茶葉早在宋朝,就已被列為貢品,1915年曾獲得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金獎。“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種茶歷史,村里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茶產業。”黃石溪村宣傳干事吳明介紹,目前黃石溪村共有茶園面積2200余畝,茶葉年產值超1500萬元,茶產業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產業之一。
近年來,青陽縣立足山水資源,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扎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繪就出一幅產業發展更旺、人居環境更美、基層治理更有效的和美鄉村畫卷。

在朱備老街,河邊的老街村咖里飄出陣陣咖香,店內游客一邊品嘗著香濃的咖啡,一邊觀賞窗外美景,仿佛置身山水畫卷中。“我們這里依山傍水,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前些年因時代變遷和經濟發展,老街逐漸被邊緣化,失去了曾經的繁華。”鎮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工作開展,老街和美鄉村和環境整治工作專班對50余戶房前屋后和公共區域進行全方位整治,黨員、村干部帶頭行動,村民積極參與,齊心協力將朱筆村打造成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精品鄉村示范村。
改頭換面的朱備老街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節假日,附近的星野露營基地,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燒烤架,開啟一場美食和美景的治愈之旅。

不只在朱筆村。眼下,青陽縣圍繞九華山美麗鄉村示范片和“禪境修身”青朱線、“富貴陵陽”青陵線、“生態田園”蓉十杜線、“自然風光”318國道線“一片四線”建設布局,全域推進省級中心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東橋村好運龍潭、牌樓村溪流咖啡等一批特色小產業吸引了大量游客,五溪村的自然風物館及九華非遺傳習所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發揮本地非遺資源成風化人的作用,紅光村的“板凳會”“黨群屋場夜話”則營造了群眾主動參與建設的濃厚氛圍。
建設和美鄉村已經成為青陽縣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青陽縣將省級中心村建設規劃與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相結合,在環九華山區域的省級中心村重點發展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旅游產業,在非旅游鄉鎮的省級中心村重點發展九華黃精、金銀花等特色農業項目。目前,全縣省級中心村發展各類鄉村旅游和特色農業經營主體100余家。

驅車從青陽縣城出發,沿著蜿蜒道路行駛約1個小時后,便抵達位于禮貌山下的陵陽鎮沙梗村。遠近聞名的飛機公園、金黃燦爛的油菜花海、白墻黛瓦的徽派村居。誰能想到,曾經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古村落,整體搬遷后成為游客們心向往之的鄉村游目的地。
2023年10月,沙埂村成功入選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村“兩委”鼓足干勁,全面提升村莊環境和村容村貌的同時,還依托九華山下露營、研學、民宿等功能,打造具有現代田園風光的新時代農村社區。“這些年村里在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上下了大功夫,來游玩的人多了,周邊很多人家開民宿,增加不少收入呢。”沙埂村村民曹少群感慨道。
產業興旺,青山生金,綠水淌銀。如今的青陽,一山一水皆成詩畫,背后的“密碼”是什么?
整合投入政策性資金約3000萬元,真金白銀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共梳理各類人才1200余人,夯實和美鄉村建設“本色”;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安排技術指導105人次,整治衛生廁所1570戶,2024年農村改廁完成率100%,擦亮和美鄉村建設“底色”;
7個精品示范村創建縣鄉村三級“和美人家”合計1375戶,創建率81%,提升和美鄉村建設“成色”……
得益于“縣級主導、鄉鎮落實、村組主體、農民主角”的工作機制,如今的青陽縣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基層公共服務不斷提檔升級,綠水青山之間,秀美活力的鄉村新貌愈加清晰。
時至今日,青陽縣預計建設的183個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已建成170個。其中,2024年13個省級中心村121個項目已全面啟動,總建設進度達75%。這些美麗的村莊猶如一粒粒形態各異的珍珠,連綴成鏈,讓青陽的村落人文和山水田園融為一體,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