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夏,陳毅以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的公開身份來到青陽,此舉是青陽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起始。
陳毅之行先到木鎮,作了短暫停留,與駐木鎮的國民黨川軍第五十軍軍長郭勛祺進行了會晤。至青時,國民黨縣政府縣長朱毅生(六安人)已在縣府門口等候。當日,陳毅在縣城何家祠堂國民黨青陽縣政府舉辦的青陽縣軍政干部訓練班上作了“團結對外,堅持游擊戰,爭取最后勝利”的政治報告。
當時,陳毅身著灰色土布軍裝,頭戴八角帽,腰系皮帶,腳穿皮鞋,一身戎裝。在縣長朱毅生和新四軍第一支隊參謀魯前的陪同下登上主席臺,與會的干部學員頓時起立致禮,陳毅走到主席臺正中,張開雙手,向下示意,以四川口音親切地說:“同學們,請坐下”。陳毅首先代表中央分局向培訓班學員表示慰問,接著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針對部分干部中存在的疑慮問題,闡明了當前形勢、任務與對策。他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敵人,敵人的槍口對準中國人,中國人的槍口也要對準日本帝國主義,這就是國共兩黨在10年血戰后能夠一致抗日的原因所在。我們要集中一切力量對付日本侵略者,以民族大業為重,化敵為友,團結抗日,共赴國難。三個多小時的演講,臺下鴉雀無聲,陳毅雙手時支在桌上,時叉在腰上。講到激動處,嗓門便高了起來。學員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陳毅的報告,聲情并茂,深入淺出,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在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不日,培訓班接受陳毅的建議,搬到離城十五華里的楊田施家祠堂,建立了“青陽縣農村工作實施區”,進行農村調查及宣傳抗日等工作。為配合挖路,又組織了“路工輔導隊”,學員深入到幾千民工中間,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并有意引導民工討論個人出路、人生前途和國家危亡等問題,從而為贏得抗戰輿論,增強抗戰信心,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