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文字解讀】青陽縣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黃亮解讀《青陽縣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管理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24-05-13 16:20
來源:青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字號:[默認 大 超大]
2024年5月11日,青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青陽縣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管理實施意見》。 根據“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現由青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此政策作如下解讀: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聚焦傳統村落保護,以“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為原則,更好地推進我縣傳統建筑修繕全過程管理,促進傳統建筑活化利用,做好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根據《安徽省委辦公廳 安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保護傳承的指導意見》(皖辦發﹝2023﹞36號)等相關規定和《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安徽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24年傳統村落傳統建筑保護利用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建村函﹝2024﹞16號)等有關規定,起草制定了《青陽縣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管理實施意見》。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明確包括傳統建筑修繕的范圍、原則、相關管理單位職責、產權人或使用人的責任、專項資金的籌措和使用、設計施工監理應具有相應的資質、提高防災能力、禁止性行為、補助資金標準、應急防控及責任追究等內容。對青陽縣傳統建筑的保護修繕工作具有指導性意義。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近年來,我縣傳統建筑房屋先行狀況堪憂,房屋安全性問題凸顯,部分傳統建筑即將面臨著倒塌和消失的風險,開展我縣傳統建筑修繕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局于2024年1月組織專家深入國家及省級傳統村落,實地調研傳統建筑房屋現狀,起草了《青陽縣傳統建筑修繕管理辦法草案》;2月組織專家討論,完成《青陽縣傳統建筑修繕管理辦法》初稿;3月組織召開青陽縣傳統建筑管理修繕辦法專題會議進行研究;4月向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征求意見。
四、工作目標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通過對傳統建筑的保護修繕,保留和傳承青陽縣的歷史文化遺產,讓后人能夠了解和感受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一是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對存在安全隱患或損壞的傳統建筑進行修繕,使其結構更加穩固,延長使用壽命。二是保持建筑的原有風貌:在修繕過程中,盡可能地保持傳統建筑的原有風貌和特色,避免過度改造和破壞。三是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結合宜居性改造,提升傳統建筑的居住環境和舒適度,滿足居民的現代生活需求。四是促進文化旅游發展:保護好傳統建筑可以為青陽縣的文化旅游發展提供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五是增強公眾保護意識:通過傳統建筑保護修繕工作,提高公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促進全社會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
五、主要任務或主要內容
一是全面開展傳統建筑普查,建立準確的傳統建筑名錄,明確保護修繕對象。二是采取有效的結構加固措施,確保建筑安全穩固,進行防水、防潮、防火等處理,預防損壞。三是遵循傳統工藝和技術,對受損部分進行細致修繕, 盡量使用傳統材料,恢復建筑原有風貌。四是改善傳統建筑周邊環境,提升整體協調性,控制周邊建設活動,避免對傳統建筑造成不良影響。
六、關鍵詞詮釋
傳統建筑: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等價值的古老建筑物,承載著特定地域和時代的特色與記憶。
保護: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傳統建筑受到自然侵蝕、人為破壞等,使其能夠長久存續。
修繕:對受損或破舊的傳統建筑進行修復和整治,使其恢復原有功能和外觀。
完整性:不僅關注建筑單體本身,還包括其周邊環境、附屬設施等整體的完整保存。
文化價值:指傳統建筑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傳統技藝、民俗風情等具有重要意義的價值。
材料工藝:用于建造和修繕傳統建筑的特定材料和獨特技藝,是保護其特色的關鍵。
歷史風貌:建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風格和外觀特征。
技術規范:在保護修繕中遵循的標準和準則,以保證質量和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的保護管理機制,明確傳統建筑保護責任主體和責任人。二是加強對保護修繕工作的監督檢查日常巡查機制,確保房屋修繕質量和日常維護,三是爭取各級政府資金支持,開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八、下一步工作考慮
一是持續傳統建筑普查調研。進行更細致全面的普查,挖掘潛在的有價值建筑,進一步完善建筑檔案信息。二是加強技術研究:成立專業研究團隊,對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的技術、工藝、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和創新,提高修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三是強化資金籌集: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專項撥款,同時拓展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到保護修繕工作中。四是推動公眾參與: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傳統建筑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和保護行動。在保護的基礎上,探索傳統建筑的合理利用模式,如發展文化產業、旅游觀光等,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五是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對已修繕的傳統建筑進行長期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保護成效的持久性。六是區域協同保護:加強與周邊地區在傳統建筑保護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區域內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建筑進行數字化建檔、管理和展示,提高保護工作的效率和影響力。
解讀機構:青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
咨詢電話: 0566-502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