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6%、A類企業貢獻全縣工業稅收達65%、低效用地畝均稅收從3萬元躍升至10萬元……
近年來,在“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下,青陽縣在全省首創“三個一”(一個工業經濟大數據中心+一個畝均效益評價平臺+一個‘青聽’云惠企服務平臺)為企服務模式。今年以來,平臺共收錄政策100余條,提供政策查詢服務131680次、政策匹配服務23560次。惠企直通車通過平臺連接供給和需求,優化資源配置,三年來為青陽縣內外企業線上供需對接2360余次,幫助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運營效率。推動企業服務從傳統管理向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轉型,有效提升工業經濟質效,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筑基 構建工業治理“智慧大腦”
“點開這個平臺,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的畝均稅收、能耗產出、銷售額一目了然,就像有了一張工業‘電子地圖’。”在青陽縣科技工信局,工作人員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介紹。“畝均論英雄”改革之初,青陽縣便意識到,要讓改革落地見效,首先得摸清工業“家底”。為此,青陽縣整合稅務、用電、市場監管、環保等多部門數據資源,搭建起全縣統一的工業經濟大數據中心,實現企業運行數據的實時歸集、動態分析和可視化呈現。
如今,這個數據中心已覆蓋全縣所有規上工業企業及重點規下企業,通過數據建模和智能分析,能精準識別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通過大數據平臺,我們能科學分析全縣工業企業畝均效益水平,為存量土地優化、低效用地整治和‘僵尸企業’清退等提供有力抓手。”青陽縣科技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數據實時歸集、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呈現,平臺實現企業運行狀況精準畫像,不僅能直觀反映企業的“健康狀況”,更能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配置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分類施策 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被評為A類企業后,我們不僅拿到了政策獎補,還在用地、用能上獲得了優先支持,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加大研發投入。”廣宇電子作為青陽縣當地一家專注特種線纜研發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幾年前憑借2000多萬元的技改投資,在畝均效益評價中獲得加分,成功躋身A類企業行列。
廣宇電子的發展軌跡,正是青陽縣畝均效益評價平臺發揮作用的縮影。在工業大數據的支撐下,該縣搭建畝均效益評價平臺,以“畝均稅收、研發投入、單位能耗”為核心指標,將企業分為A、B、C、D四檔。看似簡單的分類背后,是資源配置的“精準導航”——A類企業優先獲得用地、用能、融資支持。正因如此,2025年青陽縣全縣65%的工業稅收由占比僅20%的A類企業貢獻。
服務直達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不用自己找政策,平臺會主動推過來,就像有了專屬‘管家’。”提及“青聽”云惠企服務平臺,廣宇電子辦公室主任錢萍贊不絕口。為解決企業“找政策難、享政策繁”的問題,青陽縣在“三個一”模式中專門打造“青聽”云惠企服務平臺,集成政策推送、訴求辦理、融資對接等功能,讓惠企服務從“企業找政策”變成“政策找企業”。
平臺運用AI算法,基于企業畫像實現政策精準匹配。目前已收錄國家、省、市、縣四級惠企政策百余條,同時提供政策查詢服務與政策匹配服務。2023年,僅A類企業就獲得政策獎補近千萬元。除了政策推送,平臺還開通“企業訴求直通車”,實現問題“24小時響應、72小時辦結”,幫助企業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服務也通過平臺實現“精準滴灌”。青陽縣對接金融部門推出“畝均英雄貸”,發放政銀擔貸款與低擔保費率貸款,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平臺引入服務機構和服務專家,為企業提供免費咨詢,形成“政策+金融+服務”的全方位幫扶體系。
經過改革實踐,青陽縣“畝均論英雄”改革成效逐步顯現。青陽縣收回并重新嫁接工業用地,引進優質項目,預計新增項目年產值可達數十億元。產業升級步伐也不斷加快。A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帶動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政聘企用”機制為重點企業引進緊缺技術人才,產學研融合不斷深化。同時,全縣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降低單位GDP能耗,實現了“提質”與“降碳”的協同發展。
現在,從“青聽”平臺的政策精準推送,到助企的全鏈條服務,青陽縣每一寸工業用地正在迸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更為安徽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向縱深推進貢獻了縣域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